

与吸血鬼游戏
作者:王星(文 / 王星)
想成为吸血鬼吗?
“我非常想成为一个吸血鬼。我应该怎么做?我今年18岁。我在寻找自我,寻找摆脱这个嘈杂世界的途径。我几乎每天都要忍受眼部的不适和偏头痛。我想改变,在体质上与精神上使自己更进一步。我渴望接受这种最极端的挑战!请尽快给我答复。”
这是张贴在国外一个吸血鬼网站里的问题。自称吸血鬼一员的网站主人给他的回答是:“首先,变成吸血鬼不像变换头发的颜色那么简单。其次,你以为变成吸血鬼就可以远离嘈杂吗?事实是,我和其他人一样都是公司的奴隶。我同样无法忍受荧光灯的闪烁、周围叽叽喳喳的人群以及办公室里成群的计算机发出的嗡嗡声。我也有健康问题、大批的账单。变成吸血鬼不可能逃避任何问题!再次,变成吸血鬼并不意味着力量、黑暗、美丽或者荣耀。精神抑郁甚至躁狂的吸血鬼远多于健康快乐的吸血鬼。为满足自己的‘饥饿’,与自己可怕但强烈的原始‘需求’的斗争并不轻松。最后,你必须学会接受现状。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或是自己现在的生活、不能正视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无论变成什么都不会让你满意。接受自己的全部优势与弱点是这个星球上每一个人或造物苟且存活的最基本素质。”
假如没有提到“吸血鬼”这个词,这很像是心理门诊里的一问一答。据说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和你对话的是不是一条狗,同样,旁观者也无法确定这个网站主人究竟是不是一个吸血鬼。不过,那种一本正经地讨论人生问题的态度倒有些神似。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更可能出现的一种回答是:“想成为吸血鬼?玩吸血鬼游戏去!”
《假面舞会》与《吸血鬼德库拉》
吸血鬼游戏中最有名的或许是《吸血鬼:假面舞会(Vampire:The Masquerade)》。游戏的主角是吸血鬼王国中布鲁加家族的吸血鬼英雄克里斯托夫。克里斯托夫被设定为一个体内流淌着吸血鬼血液的正义战士:他和黑暗势力作战、伸张正义;与此同时,他的吸血鬼本性却使他总是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游戏从中世纪开始,穿越了800年历史,从布拉格、维也纳,一直到伦敦和纽约。游戏开始的史诗这样描述在黑暗的布拉格和维也纳,克里斯托夫率领着一支讨伐恶魔势力的军队,和敌对家族决斗之后,克里斯托夫已经获得长生不死的能力。作为一个强大的吸血鬼首领,克里斯托夫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残忍事件。游戏的反面角色则是和布鲁加家族敌对的卡帕多西安家族。决斗失败后,卡帕多西安家族中的几个获得永生力量的首领和克里斯托夫开始了历经800年的争斗。这个游戏最吸引人的创意也许是游戏主角的设定。在游戏进行中的很多时间里,游戏者不得不眼看主角邪恶本性复苏却束手无策。同样,学习变身、催眠、生爪等一些吸血鬼的魔法也会增加主角的邪恶指数。
比较单纯的“好人坏人”游戏应该是《德库拉复活(Dracula:The Resurrection)》。故事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吸血鬼德库拉抓走了一个少女并吸了她的血,少女的心上人和他的伙伴在太阳升起前的最后一刻消灭了德库拉。少女脖子上的印记消失了,但年轻人还是担心德库拉会死灰复燃。7年后,年轻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少女留下一封信,不辞而别,信上说她受到了德库拉的召唤。下面就轮到英雄救美了……
吸血鬼更多的游戏是《吸血鬼德库拉2;最后秘密(Dracula 2:The Last Sanctuary)》。这款相对更忠实于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的著名小说《德库拉(Dracula)》的游戏据说长达25小时,与最早的《吸血鬼德库拉》相比增加了十多种吸血鬼、四个全新的3D世界、20个地点以及超过40个冒险场景。
如果你更喜欢打打杀杀而不是探究吸血鬼的秘密,曾经以《三角洲特种部队》著名的NovalLogic公司正在制作的以吸血鬼为题的动作游戏:《Necrocide:The Dead Must Die》可能会更合你胃口。在这款游戏里,不死的恶魔占据了世界,到处都是女妖、人狼、恶魔与地狱之犬。于是游戏者以一位女吸血鬼的身份挺身而出,消灭恶魔,拯救世界。
“非凡感”渴望
事实上,与吸血鬼游戏的数量相比,和吸血鬼有关的图书、电影、戏剧乃至音乐的数量甚至更为可观。1976年,当安妮·莱斯(Anne Rice)首次出版她的吸血鬼小说《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时,很少有人能料到它会发展成一套销量上百万的三部曲(后两部是《吸血鬼列斯达[The Vampire Lestat]》与《被诅咒的女王[The Queen of the Dam]》)。但这只是一个开头。随后是Pinnacle Books公司出版的每月吸血鬼小说系列,华纳出版公司的吸血鬼侦探小说系列;电视上出现了USA Network的《夜半生活(Nightlife)》、《卡米拉(Carmilla)》,Fox Television为万圣节特别制作的《来自特兰西瓦尼亚的德库拉(Dracula:Live from Transyvania)》;电影院里自1976年以后陆续上演了《德库拉:父与子》、《吸血鬼在天堂》、《吸血鬼德库拉》、《夜访吸血鬼》等影片。在一个计算机与网络盛行的时代,为什么会出现规模如此之大、而且似乎远没有停止的势头的对吸血鬼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的“迷恋”?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安德鲁·格里雷的解释是:“我们对吸血鬼的幻想也许来自我们内心深处对科技与理性主义的醒悟与厌倦。这是·种对获得‘非凡感’的渴望。当天使与魔鬼都被丢弃时,一些人会转向外星人、狼人或吸血鬼。对于自命‘雅皮’的人来说更是如此:生活似乎已经变得沉闷、缺乏刺激,他们需要找到一些足够与众不同的东西来唤回自己的兴奋感。对吸血鬼或其他古怪事物的崇拜是我们这个时代给灵魂用来替代精神信仰的快餐食品。”
与此同时,吸血鬼的形象也在被观众变得越来人性化。20世纪20年代时,观众会为荧幕上的吸血鬼被钉死而欢呼,现在他们却会力图找出吸血鬼被自己的本性驱使的软弱的一面、希望他能逃脱最后的制裁。20世纪80年代以后,符合我们这个时代审美观的吸血鬼的外型已经定型男吸血鬼一般是看起来年龄在26岁左右的绅士,黑发褐眼,身高1.77米,体重77公斤;女吸血鬼一般是看起来年龄在23岁左右的少女,黑发褐眼,身高1.67米,体重54公斤。当吸血鬼的出现更多地让人联想起卧室而不是墓室时,美国米德波利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巴顿·蒂灵海斯特的这种说法也就不难理解:“我们需要怪物,但必须是在我们有能力控制的环境里。”
说到“我们有能力控制的环境”,现在也许没有比游戏世界更安全的地方。从严肃的社会学与心理学问题回到游戏世界后,我们就可以坐在计算机前移动鼠标体验吸血鬼的各种好好坏坏的东西而不必深究其中的含义。著名的《吸血鬼:假面舞会》支持联网游戏。在游戏的多人模式下,游戏者可以利用编辑功能创造一个自己的吸血鬼世界,也可以在网上任意寻找其他游戏者的吸血鬼世界。在这些世界里,假如你提出诸如“我非常想成为一个吸血鬼”一类的问题,没有人会认为你真的有健康或心理问题:此时你既不是吸血鬼也不是人类,不过是一只需要指点的菜鸟。
(图片均为本刊资料) 吸血鬼德库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