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盾构机”给北京地铁打工
作者:李三(文 / 李三)
盾构机安装现场(本刊资料)
什么是“盾构机”?北京城建集团为何要使用这种技术设备?使用这种技术设备对北京的环境乃至附近的居民生活有哪些影响?日前,本刊记者在施工现场专门走访了北京城建集团盾构基础公司项目副经理王良。
据王良介绍,所谓的盾构机实际上是一台大型隧道挖掘设备,总重量达到416吨,长60多米,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旋转挖掘设备,第二部分是主机动力设备,第三部分是土方输出及管道铺入。目前,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设备已经进入地下安装阶段,第三部分的设备目前正在进行焊接组装。
在发达国家的大型施工作业中,盾构机械早已广泛应用,但由于我国还是初次引进,工程技术人员不免低调。当记者问及盾构机的挖掘速度时,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的工程负责人王良表现出了技术人员特有的谨慎,他告诉记者:“按照这台设备的功率,每天20米的掘进速度应该没有问题。但毕竟北京城建集团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技术,同时,考虑到雍和宫一带地表建筑密度很大,地表文物古迹较多,地下地质情况比较复杂等诸多因素,最初的挖掘速度将控制在每天10米以内。”
他一再表示,“目前,雍和宫至北新桥700米的工程只是实验阶段,盾构机在这一段地下作业的主要目的还是积累经验,掌握使用这套先进设备的技术,为北京城建集团开拓隧道工程市场打基础。”王良特别强调说,北京城建集团花大价钱购买盾构机设备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调研工作以后决定的,早在1995年,公司就派出技术人员到广州、上海、深圳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同时也选派技术人员到已经使用了多年盾构技术的西欧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可以说,在盾构机到来之前,北京城建集团掌握盾构技术的技术人员就已经就位了。
很显然,北京城建集团的目标不仅仅是北京五号地铁。负责盾构设备的王良此前曾在国家铁道部任职多年,参与过包括地铁复8线以及西客站等很多隧道工程的设计建造,也参与过深圳地铁的设计工作,对中国的地铁和隧道工程非常熟悉。他说,大型盾构机在北京的首次使用是北京城建集团在大工程上的一个突破。“7000万元的投入,在另一个意义上,是一笔投资,北京城建瞄准的是更大的市场,北京的工程市场,甚至外地的大工程。谁先掌握了盾构技术,就会在将来大型施工项目中拥有主动。”
非常低调的王良在谈到具体技术问题时更像是个精明的商人,不愿透露更多的具体技术数据,他认为建筑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处在知识时代,今天你有的,明天别人也可能有,特别是盾构技术在中国还处在试用实验阶段,所以还存在一个技术保密的问题,工程处还特意雇佣了保安人员。只是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才道出了一些具体细节。
使用盾构机设备作业和矿山法施工的不同,挖掘隧道是不需要采用地面降水推进,隧道的四周也不必进行灌浆加固隧道防止塌方。一次性完成土方挖掘、输出和管道铺入,所以不会破坏甚至污染地下水系,而使用传统的矿山法就必须对隧道进行灌浆固定,因为水泥和混凝土当中有很多化学成分,对有可能通过的地下水系必然会有影响。
使用盾构机的优势还在于,作业面在地下24米,这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地上和地下有可能触及到的文物等。
在地下机械掘进不等于没有完全噪音,在为盾构机到来准备的作业竖井施工中,他们已经向雍和宫一带的居民进行了解释说明工作,对“施工是否会造成‘地震’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的这类疑问,他们也一一进行安抚性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