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我告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金焱 戴华)

铁道部,我告你0

(亚牛 摄)  

一念之差

故事始于1月9日,那天的零点零分中国铁路正式进入春运状态铺天盖地的人潮此时都涌向两条铁轨。河北石家庄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的乔占祥从石家庄出差到辛集办一个刑事案子,也夹杂在其中。那天下很大的雪,天冷

路滑。于是出行成为一件毫无轻松和浪漫可言的事,甚至让所有人心绪都有些烦乱。挤上火车后,这种情绪引发为车厢内乘客的集体发泄;大伙群情激愤地抱怨火车票涨价。

毕竟做了多年的律师,与车厢内过于浓厚的民间感情色彩相比,乔占祥的思考更有理性,也更倾向于法律准绳尺度:“涨价的依据是什么?”“涨价是一种什么行为?”“涨价合法吗?”……状告铁道部的初始想法在一系列问号后骤然闪现。乔占祥认为有这种灵感。

那天乔占祥在火车上呆了70多分钟,但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说他完成了一件“可以确定我人生意义的大事”。这件事果然轰动效应极大,甚至在2月12日成为《东方时空·早间新闻》和《现在播报》等强档新闻节目中的头条。

乔占祥对记者分析这个举动产生的基础时,“优势”一词频频出现。他说他的专业是他的优势:做了十年教师,先后在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石家庄经济学院讲授法学概论、经济法、行政法一类的课——这次质疑,这几个法全都派上了用场。他的经历也成为了他的优势:在石家庄,他已经小有名气,“一般出租车司机都知道我”——采访过程中,乔的这句话确实得到了印证。这种优势源自他从1998年起就在河北交通音乐台《交广律师》栏目中做特约主持人。连他给记者提供的律师履历上,专业特长一项中的第一条就是“道路交通法”,律师业务一项中的第一条也是“道路交通类”业务。这次他打的官司也应该算是“道路交通类”,不过这次不是为别人打官司,而是自己当起了原告。

找到依据

今年35岁的乔占祥是个急性子,1月10日从辛集返回到石家庄后,他就立即开始寻找资料,他的很多同行、同学也都被他发动起来。当时他为自己定了一个期限13日之前将整理出的东西递出去,因为涨价从13日开始,他希望能阻止这次涨价。

但实际上,他的计划直到16日才见到希望。就在他已经开始动摇、开始灰心之际,此次质疑所需的最关键的国家计委去年11月作出的《关于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有关问题的批复》及时地被乔的一个朋友弄到,转交给了乔。

16日,乔连夜开始研究。他找到了一个至今都令他颇为得意的突破口——《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依照《价格法》的第18条、20条、23条的规定,乔罗列出此次涨价的几个致命缺点铁道部部分旅客列车票价实行政府

指导价政策,只有国家计委的批复,不是国务院的批复;铁道部决定2001年春运期间部分火车票票价上浮方案时,没有依法实行听证会制度,“涨价缺乏事实依据,也缺乏法律依据,就是犟,也能犟出道理来”,乔很有把握。

16日找到“批复”后,事情的推进速度就势如破竹了:17日,乔精心制订了一份行政复议申请书;18日申请书通过传真发到铁道部法规司;19日乔给法规司法规处打电话,“我还没说自己是谁,只一提申请书,电话那边的人就立即问,‘你是乔占祥吧?’……‘我们会依法受理的’”。对于一直“试试看”的乔而言,这个电话让他意识到一种非比寻常的命运将要降临到他的身上,他真正激动起来。

(photocome 供图)  

选择官司

“要稳妥”,这是乔此次质疑事件的主要思路,乔的亲朋也一再这样叮嘱他。包括同记者交流,他的用词都十分严谨。“我的职业就是打官司,所以一定要有证据,要有把握。”据说他的这种行为方式对10岁的小女儿乔芳林影响甚深,孩子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有证据吗?”

原本乔的胃口很大,他的名单中在被告席上的除了铁道部,还有民航局和交通部。“春运他们都涨了价,都有违法之处。”但考虑到自己分身乏术,“对头”多了对己不利。他还是将矛头对准了铁道部,“我能打好这个官司,就已经是成功了!”

就是在选择打官司的方式时,乔也是深思熟虑。“申请行政复议比较稳妥,可以给政府部门一个自我纠正的机会”,他解释这段话时,用了个比喻:行政复议好像一趟火车,我和铁道部上了车就必须到目的地才能下,这趟车不收车票。

如今这趟车仍在按部就班地运行:2月1日,乔收到了铁道部传真过来的《受理通知书》,对乔律师的申请表示“予以受理”;2月7日,乔再次向铁道部致电询问,得到的答复是:“我们会在法定期限内给出书面答复”。

但火车前行的方向仍是未知。乔占祥说,他喜欢这种有悬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