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然的命运是赢?是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亚牛 摄)
“义士”必赢
推敲自己的行政复议书,乔占祥称这是一份“比较到位”的东西,就是不学法律的人也能看明白。这一点从全国各地打来的声援电话中也能看出一二。很多人把乔称作“义士”,将乔的举动推崇为“善举”。除了普通民众,律师界的诸多同行也赞赏有加。上海一位律师说他得知此事后,“心情非常振奋”。整个过程中,乔甚至没有听到一条反对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乔信心十足,并且“越来越足”。
中国政法大学刘莘对此事做的法律分析中指出,即使铁道部涨价幅度完全合理,因其没有举行听证,程序的违法也导致了实体行为——涨价的违法。刘莘这段话无疑让乔必赢的推测更有力度。
而且乔还有退路。即便没告倒“红头文件”,复议申请被驳回,他表示他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学家认为乔最后的一条途径是,如果他对部委的行政复议不服,可再向国务院申请行政复议一次。届时,国务院仍可以对红头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且作出的复议裁决将是终局的,那时乔才不可以再到法院起诉。
不过乔对胜诉似乎胸有成竹,他透露:他还有杀手锏没亮出来。
乔占祥
不过是个小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对乔占祥的评价很出人意料:“他不过是个小丑”,他说。随后,陈从经济理论的角度,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否定了乔对铁道部的质疑”“市场经济不是打官司经济。”
这可能就是乔一直没有听到的反对声音,而且陈淮列出了一系列批驳依据:市场经济占第一位的是市场机制,能在市场经济下调节的,就不需要借助市场以外的力量。人们的出行不同于水、电、气一类产品,后者无论涨价、落价,总的需求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这体现了一种需求刚性。而出行则不然,票价涨了,有人依然要走,而可走可不走的人就会选择不走或另选时间再走。后面两种就不具有同一消费刚性特征,就可以用市场机制来调整。
“听证会”是乔此次质疑中最易引起公众共鸣的一条内容。陈淮在接受采访时用一系列反问:“你要听证会证明什么?”“要证明损害没损害一些人的利益?”“只要有价格波动,又怎么会不损害特定阶层的利益呢?”陈淮的观点是,听证会证明的是涨价的合理合法性,虽然损害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但只要其符合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就是合理合法的。
说起涨价,陈说售票处贴的告示就是一个“价格杠杆”——见到它人们会立即分流,做出选择。对于铁路运输这种有限的资源,必须进行优化组合,而涨价恰恰是效率最高、操作成本最低的办法,陈因此指出涨价是符合社会整体发展的。
官方:平静对待
国家计委价格司运输处周旺军处长没有直接说乔会败诉,但他的推论是,乔的两记重锤都要落空。因为铁道部是否撤销涨价方案是在计委审查完批复后才能决定的,所以周处长的观点就尤显重要。
周处长逐一进行了解释:涨价未报经国务院批准一说,说明乔对政府的运转还不了解。从1999年起,铁道部已连续3年在春运期间上浮火车票价,国务院的四位领导对此做了批示,今年春运时,已经是这个批复执行的第三年了。
至于听证会一说,周处长认为这一条还有些道理,但又犯了不了解历史情况的错误。真正的火车票涨价从1992年就已经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开始执行了,而《价格法》是199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法律向来是管后不管前的。
众说纷纭中,相当一部分人不耻于乔的沽名钓誉。铁道部宣传部新闻处张富纯处长则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铁路一进入市场有人就要有这么大的抵触情绪。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过去春运常常载客量是118人的车厢却挤上了300人,厕所里都有十多个人。列车员没法上厕所,就给男同志发小桶,女同志发尿不湿……这个事实让张处长痛心疾首:春运哪里是狠宰乘客一笔,对我们来说那是灾难!是浩劫!
他指出,乔律师恰恰回避了一个重要事实:涨价在某种程度上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涨价是乘客迫切的需求。
舍本求末的官司
铁道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分析这个案子时,半开玩笑地说,若是在英国,他的官司肯定能赢,因为乔采用了类比的方法而在中国,政府官员最讨厌这种类比,所以他“无疑要输!”
这位官员甚至为乔设想了一种能赢的最佳途径:状告的内容应变为,铁路系统票价涨而服务质量不涨。他指出,票价上浮对应的应该是更好的服务,但春运期间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列车上乘客连最基本的服务都享受不到。
无论这个官司是否像这位官员所形容的,是一个舍本求末的官司,但所有的问题实在不是一个官司、一场输赢所能承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