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中国特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王珲)

大熊猫的中国特权0

“病床”上的大熊猫(何彬 摄/Photocome)  

鞍鞍这两天已见好转。它开始在笼子里偶尔走动一下,不用再打生理盐水,吃一吃饲养员喂的竹子、苹果。鞍鞍是一只熊猫老太。“我们饲养的熊猫一般情况下能长到30岁,野外的由于气候、食物等各种条件只能活到20岁以前。鞍鞍估计在16~20岁左右。”四川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的总工程师王鹏彦告诉记者,至于鞍鞍的生命存活能力还能持续多久,连专家们都无法给出答案。他们只能继续观察。

野生大熊猫的活动领域多在海拔3000米以上。鞍鞍1月底出现在1500米高处的岩峰村觅食时,已是生命力衰弱的非正常迹象。善良的村民用家里的苞谷、买来的甘蔗日日欣喜地款待这个鲁莽的闯入者,却对它的消瘦与严重的饥饿浑然不知。直到2月9日,村民马玉奎甚至用奶粉拌好的玉米面喂它,它已没有气力张嘴。

2月11日下午4时左右,崇州市林业局公安科接到求助电话。五辆车、30多人的救援队伍,顺泥泞的山路颠簸了5个多小时赶到岩峰村。鞍鞍正蜷在马玉奎家10余米外的竹林里,奄奄一息。此时,气温只有摄氏五六度。用竹筐背,用笼子运,鞍鞍先被安置于10公里外的鞍子河林场。张颖科长说,他们把请示电话都打到了四川省林业厅,随队的两名兽医实在担不起大熊猫生命安危的责任。次日中午,领导指示,将鞍鞍送往卧龙抢救。

护送队伍可谓浩荡。这一路,是警车开道,后面还跟随着一堆情形焦灼的记者。鞍鞍除了有几个轻微的翻身,一直在尼桑车的笼子里昏睡。紧张的人们还在天空飘雪的时候,心疼地为鞍鞍盖上了棉被。抢救持续了两天。主治医生汤纯香出据的诊断书上写明,“半昏迷,精神高度沉郁……极度消瘦、皮包骨……发育不良,营养严重不良,严重脱水……”

这只体重只剩56公斤的野生大熊猫,比正常的雌熊猫轻了近40公斤。更糟糕的是,它还严重贫血,满口烂牙。那些半数折断了的另一些有牙髓炎的牙齿,配合着体内一根食肉动物短短的、简单的消化道,处理起竹子这样粗糙复杂的食物,真是非常困难。

躺在宽0.50米、长2米左右的手术台上,鞍鞍的体温一直处于波动中,从治疗初的38℃,到35.3℃,又升至36.4℃,始终未在37℃正常体温。医生们为它输液、补充抗菌素,让电解质平衡。抢救的第二天,2月13日,终于醒来的鞍鞍看到众人多少有些不安,它抱着头,蜷缩成一团。直到现在,鞍鞍还没有开始饮水,这仍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研究者们还在等待着它体力恢复之后的一次更彻底更有针对性的检查。有没有寄生虫?根据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1980年建立以来救治过的二十几只野生熊猫来看,得病的熊猫体内一般都会有200多条蛔虫,严重的甚至有2000多条。肮脏的野外环境加上缺乏抵抗力的躯体,大熊猫很难自行从肚里的祸患解脱出来。而鞍鞍更属于在野外被淘汰的个体。

“年轻的大熊猫抢救之后,一般都要放归。像鞍鞍这么年长的熊猫,目前在卧龙优越的环境下,可能会活得长些。但如果它还有进一步产子的可能,我们就要考虑放它回所属的群体。”王鹏彦告诉记者。对于一个只有二三只熊猫的小家庭,每一只熊猫都起着传宗接代保证种群完整的重大使命,王鹏彦认为,搞清楚鞍鞍的所属应该不是太难的事。

大熊猫的中国特权1

为大熊猫输氧(何彬 摄/Photocome)  

据悉,中国目前拥有的野生大熊猫数量仍在1000只左右。面积约70万公顷的卧龙保护区内,就有野生大熊猫100多只。这个处于邛崃山脉东麓、有着101座5000米以上的高山的保护区,环境非常适宜大熊猫的生活,它甚至被评为世界级的生物保护区。卧龙研究中心除了调查了解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及生活习性,还在中心人工喂养了42只用于借展的圈养大熊猫。去年11月,从这里远行美国的添添和美香,住进了华盛顿国家动物园180万美金搭建的豪宅,并因此给卧龙带来了每年100万美元的科研资助。鞍鞍住下来,也并非难事。

让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真正惊讶的是,此次人们对于鞍鞍的高度关注。“其实抢救一只大熊猫,是我们很一般的日常工作。这次,用于抢救鞍鞍所耗的精力还不如应接各方记者的提问多。”王鹏彦笑着说。

说着大熊猫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起东北虎。它们也是这些日子频繁见报的动物界的另一个主角。其中一条消息是说黑龙江横道河子猫科动物繁育中心,已决定给老虎实行计划生育,通过减产,节约开支;并且放弃“放虎归山”的训练计划,以省掉活物喂养的巨大消耗。另一条消息讲黑龙江完达山区野生东北虎活动频繁,发生三起野虎伤人事件,其中一例致人死亡。

据黑龙江野生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孙海义说,这可能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之后,虎的数量在增加的迹象——包括俄罗斯的老虎非法越境,“是好事”。但法律也未必保证得了人和虎的冲突渐起,人不会拿起猎枪或给老虎下个套。中国的野生东北虎一共不过4到6头,虽同是国宝,命运却显然没那么好。“从数量上看,东北虎比大熊猫还要濒危,但从国际上来看,它不是我国惟一拥有的动物,所以地位就比不上熊猫。”孙海义说的真对。(图片均为本刊资料)

熊猫的营生

国宝有很多,但熊猫在某种意义上是真正“有用”的国宝。由于它的独一无二性,它在全球受欢迎程度远高于国内。这个结论的得出可以从1984年开始的那场持续不断的世界巡展说起。由饲养员、兽医和翻译人员带队的熊猫宝贝们,六七年里几乎排着队走了美国、加拿大、瑞典等数十个国家。所到之处,无不引人争相观看。

这种做法后来因为受到来自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谴责,不得不中断。指责集中于所募集的捐款是否真正用于熊猫保护;3个月乃至1年的巡展是否延误了大熊猫的繁殖期而用训练棕熊的马戏表演方式让喜静的熊猫取悦观众,也令人反感。

据科学的说法,78%的雌熊猫不孕,90%的雄熊猫不育。它们的性冷淡,连同繁殖双胎后还让其中一个自然死去的习性,都暗示着这个物种延续的艰难。这个自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便存在的食肉动物,靠着没有营养的竹类食物在妥协中与环境顽强适应,到今天也只剩了1000只左右。

由人类无限拓展活动领域导致的侵害,可能是它们生存的真正灾难。但科学家把努力放在一些更易回避矛盾的做法上,譬如人工繁殖。实践也证明,人工繁殖和圈养越来越成功,成活率几乎达到了80%以上。更具时代性的尝试也有,例如5年克隆出大熊猫,以及有人建议用伟哥让大熊猫兴奋起来。

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到这些努力中。甚至募集资金的方式也在花样翻新。中美《十年科技合作计划》,以租借的方式,让我们的大熊猫们旅居他乡一住就是十年。十年中,美国人搞科研,攒取门票,我们用他们的1000万美金租借费搞大熊猫保护。此举同样适于日本或者其他国家。

网上认养也很热闹。凤凰卫视认养了凤凤、凰凰,他们献了10万(人民币)爱心。其他不再一一列举。卧龙自然保护区正与山东鲁能集团搞保护性旅游合作开发,其中之一是投入资金建中华熊猫园,好让食无忧的圈养熊猫们能走出笼子,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为投入真实的野外环境做准备。这一放归也是用心良苦,其用意是弥补越来越缩小的野外种群,避免近亲繁殖导致的全面退化。

得到钱的大熊猫们有福了。

大熊猫的中国特权2

大熊猫“添添”(Photocome 供图)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