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尔奇与美式资本主义的胜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胡泳)
从去年11月开始,在政界,人们最关心美国总统的进退——克林顿之后,究竟是布什还是戈尔胜出?这关系着谁来接掌世界头号国家的问题;在商界,吸引所有人注意力的则是,世界头号公司在杰克·韦尔奇之后,由哪一位高人操盘。
韦尔奇的经营哲学为人广泛引用:如果你不能做到数一数二,敬请退场。韦尔奇仍然保持第一名的位置:在高科技股市下滑打击了思科的股价之后,通用电气再次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司,但韦尔奇终于还是要退场了,或者至少是半退场。在年末,通用电气宣布,杰夫·伊梅尔特成为公司总裁和当选董事长;因为通用电气刚刚以大手笔收购了霍尼韦尔公司,韦尔奇推迟了原定于今年4月的退休期,承诺留任到2001年底。
伊梅尔特固然引人瞩目,因为他赢得了十年以来、或许是一个世纪以来最为热门的企业接班人争夺战;然而大家更注意的还是韦尔奇,他的回忆录连个影子都还没有,就已经为他赚取了710万美元的预付金。“中子杰克”在离场的时候当然不会悄无声息。
在过去的10年里,如果说有什么突出的主题,一定是美式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这不仅显示在美国公司创纪录的利润业绩和华尔街股市的冲天表现上,更加深刻的迹象是,世界各地的公司纷纷拜倒在美式经营的石榴裙下。戴姆勒公司,一种更负责任的资本主义的化身,现在高扬所谓的“股东价值”,变成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米其林公司,法国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典型,在公司经营非常健康的情况下企图裁员,引发了法国人的极大愤怒;日本式管理从80年代的巅峰跌落下来,如今向美国式管理俯首称臣;中国也许是最有名的企业家张瑞敏,言必称韦尔奇,把人们叫他“中国的韦尔奇”当作一种崇高的荣誉。从米兰到孟买,商人们挂在嘴边的都是“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流程再造”;甚至政府也抛弃了大而全的国家舰队的想法,希望企业在和世界强手同台竞争时,变得更加精干而有效率。
比尔·盖茨更富有,也更有知名度,但韦尔奇是商人们最喜欢的商人。他的职业生涯不是建立在高新科技上,而是建立在普普通通、毫无色彩的产品上,比如涡轮机和电灯泡。他的作为也许可以归纳为“资本主义经济下的继续革命”:张瑞敏曾说过,“中国去通用电气学习的人到那儿的第一个感觉就是,韦尔奇不是在搞文化大革命吗?他从不满足于公司的现状,不断有新观念出来,也就是说通过改变人的理念来改变公司内部的运作,提高效率。”由于他的这种“革命”精神,从1981年韦尔奇接管通用电气以来,公司的营业额翻了4倍,股价翻了惊人的30倍,它的市值超过了拉丁美洲所有股票市场的总值。
对美国式经营的一些溢美之辞不乏愚蠢。人们曾对日本式和德国式管理抱有同样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甚至东亚领导人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也被当作拯救西式资本主义的力量。就像媒体所常常警告的那样,美国的股市和美国经济都因过热而存在极大的危险。对于韦尔奇,我们也不是毫无怀疑。在小企业、专业化年代,他不仅经营着一家大企业,而且它还是一家多元化集团。从外界的角度看,通用电气追随所有的管理时尚,为了变化而变化。韦尔奇的接班人还能保持这种常变态势吗?
然而从韦尔奇身上以及从美国企业眼下的成功上可以得出一些更加微妙的结论。如果韦尔奇只是一位时尚追随者,他早就会过时。为他赢得“中子杰克”恶名的强硬裁员手段大多是在他上任早期采取的,通用电气其后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韦尔奇的软技巧,如鼓励创新,以及他对全球化、服务业和互联网的全身心拥抱。并不是说,韦尔奇证明了大企业优于小企业;他证明的是,速度和适应性远比规模更重要。
在这一基础上,通用电气可以为不同的公司提供不同的启示。许多世界性大企业需要减肥:如果飞利浦和三星奉行“数一数二”策略,它们会发生巨变。它们应该像通用电气一样,破除官僚习气,打碎部门界限,让思想自由流动。另一方面,高速发展但散漫的高科技公司,如亚马逊公司,应该学习通用电气的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