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TS的核打击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最近几个月,我们注意到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我们享有版权的GRE和TOEFL资料的盗用行为,我们正在积极调查,并向责任方提起诉讼。我们正通过一切法律的和政治的途径重申我们的立场……”
这里翻译的是今年1月ETS发给全美国所有大学研究生院录取委员会的信。可以想见,这将是继《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上关于中国学生作假后,中国申请者将受到的第二次“核打击”。这封措辞严厉的信写道,一年来,ETS注意到“中国考生的GRE成绩急剧提高……通过强化的应试指导,包括事先得到考题,一部分中国学生正从中渔利”。
1月,新学期刚刚开始,很快,招生录取的黄金季节就将到来。至少半年来,一直处于亢奋中的中国“寄托人”的收获季节眼看就要泡汤。那些动辄2300,甚至2400的考生将受到的道德质疑是可以想见的。但一个全球最大最权威的考试机构居然出此下策,要录取官员不相信自己给出的成绩,真不知ETS究竟为什么表现出如此大的决心,否定考生的时候也否定自己。试想,号称全球第一的考试组织者,考题那么容易地被人窃取,而且是经年累月地被考生预习着,颜面何在。不过,在这封信里,ETS小心翼翼地避开问题的关键——机考的公平性和安全问题。
早在ETS试点机考时,就有人对ETS的考法提出过怀疑。1994年,美国最大的考试辅导机构卡普兰派出20名水平相近的专家到全国各地的考点参加机考,然后凭个人的印象回忆考题,结果发现50%的考题在考试中重复出现。这显然意味着如果参考者将考题转告与其水平相近的考试者,ETS精心摆下的考局就成了考生的囊中之物。ETS得知卡普兰的行动后其盛怒可想而之,新年夜就把卡普兰告上了法庭。ETS的根据是考生在考前都填写了保证书,保证不向任何第三者泄露考试题目。这场官司卡普兰败诉,但很长一段时间ETS压缩了举行机考的时间,似乎每个月、每个星期少进行几次考试,恶意的考生就不可能偷题。
笔考的一大特点是所有的参考者在同一时间完成考试,除非在出题、分发的过程中被做手脚,不会有泄题麻烦。机考却是考生随来随考,机器从事先准备的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除非为每个考生或每天参加考试的考生换一个题库,ETS没有办法限制人家记住题目,并把题目转告他人。面对纽约地方法院的质询,ETS宣称自己将加快更换题库,每个题库里加大题量,多个题库同时使用。但这些显然是治标不治本,并且,如果它真的做到了,也不会有中国学生成绩的显著提高。即使不是中国考生这样大规模地共享资源,单个考生完全也可以请高手先去钓出题目,玩弄成绩于股掌。就连ETS聘请研究机器考试的专家都对安全性和权威性表示了相当的忧虑。
这些当然挡不住ETS的改革。一家旨在减少考试歧视的机构就推测,经济利益使这家非盈利机构非要废除笔试不可。现在,TOEFL、GRE、GMAT等机考都在ETS拥有股份的全国性考试网络里进行;因为要多出题,ETS也就一年年增加报名费。就连作文,ETS也交给机器人来判卷子。按ETS的说法,人工判作文,一人一卷就要花费50美元。现在,这笔费用减少了,北美GMAT考生的报名费反而多了25美元。为赚钱这家机构挖空心思,给考生的成绩单都像复印的一样寒酸。在一个完全垄断考试市场的考试权威面前,考生当然无权染指ETS拥有版权、却是他们出钱堆积起来的题目,甚至也无权拥有自己的成绩——每次请ETS证明自己的成绩,还要付出比邮寄费贵出几十上百倍的费用。ETS是名副其实的知识经济,70年代出题者就工作在网球场、池塘和美食之间,以保持创造力。
对于机器出题判分,很多人抱有疑虑,全面机考前,美国的笔考报名提高29%。以中国的电脑普及率,考生的不适应更要严重,机考之初,分数普降。现在分数高了,不料麻烦也接踵而至。ETS代表绝对的权威,它的结论不容置疑。不过也有例外,麻省的一位女生机考逻辑只得300分,愤而笔考,结果是690分。ETS最初坚决不给她取消机考成绩,女生威胁要诉诸法律,ETS最终取消了成绩并补偿了损失。这就是考试工业里的“微软”,可见无论垄断发生在什么样的行业,消费者都没有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