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2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肖路 李卫 任绿竹 古应春 胡安东 王文涛)

读者来信(128)0

有了属于你的房子,才有了财产的概念。纠缠是居住改变了中国还是中国改变了居住没有意义,财富和阶层的变化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别人住的是花园洋房而你住的是单位宿舍。

北京 肖路

逐渐远去的再就业服务中心

2000年12月底,有国务院主要领导人参加的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透露:从2001年起,国有企业原则上不再建立新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企业新的减员原则上不再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由企业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国有企业的再就业服务中心本来就是一个过渡性机构,如今,完成这种过渡的步伐加快了。但我们知道,尽管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管政府公布,全国95%左右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领到了基本生活费,98%左右的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了养老金,但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依然是一件千疮百孔的破衣服,能不能挡寒,穿的人知道。

成都市紧接着宣布,从2001年1月1日起,成都市不再有新的下岗职工,潜台词是:你失业了。或许,能够直面这个事实,把实际上已经不能再从国有企业获得生活保障的下岗职工的生存问题转移到社会体系中,同时再给国有企业一次死里求活的机会,是我们这个社会早就该做的一件事。只是对于那些失业的人来说,为什么首先从破船上抛下的偏偏是我?

南京 李卫

读者来信(128)1

一个城市的求生欲望

一场死亡了309人的大火让我居住的城市成为全国甚至全球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据说,有300个国内国外的记者在洛阳的大街小巷寻找死亡的线索和亡者家属的悲痛,在我的记忆里,洛阳从来没有引起过媒体如此的兴趣。

大火给洛阳市笼罩上了浓重的死亡阴影,我的同事、邻居和朋友都在谈论他们认识的某个人如何在这场灾难中丧生。我想说的是,其实,比死亡的打击更加沉重的,是对这个城市刚刚建立起来的求生欲望的打击。

80年代以后,洛阳这座50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逐渐走入了困境甚至绝境。先是156个重点项目中的十大厂矿轮流不景气,随后是全体不景气,支撑城市的基础倒塌了,为此,洛阳人做了很多努力,从春都火腿肠到牡丹花会,都没能重新振作这个城市。前不久,洛阳龙门石窟通过世界文化遗产鉴定,这或许是洛阳人最好的一个机会。事后,政府说为此花了2亿人民币,但据我所知,实际花掉的钱5亿都打不住。

现在,一场大火使那一点点喜气荡然无存。

洛阳 任绿竹

旅行社的力量

上海飞北京单程要多少钱?

如果你是一个老实乘客,涨价之后的票面价格就是1040元,如果你熟悉票务代理的话,500块钱就可以从上海飞回北京,到了周三和周六,价格更低,300到400就可以了,而北京到上海的特快硬卧价格要327元。

出售低价机票的理由是:“我们能包××公司的飞机!”

据介绍,一些代理商、旅行社利用自己的销售网络,在与航空公司洽谈时拼命压低包机价格。包机使旅行社、旅客双双受益,于是不少旅行社纷纷效仿,成为一条赢利的捷径。一些航空公司图包机手续简便,也乐于和旅行社联姻。

专业人士因此分析说,比特价机票更需要引起注意的,其实是包机对机票市场的冲击。在国外的航空公司以令人眼花缭乱的优惠政策吸引乘客的注意力和忠诚度的时候,国内的航空公司将方便和利益让给了机票代理或者是旅行社。

不仅是航空公司,我们知道,在酒店、宾馆经营不景气的时候,旅行社同样显出了巨大的力量,他们能拿到优惠得惊人的价格。

旅行社的力量在于他们手中有顾客,但仔细一想就会觉得很可笑,巨大的航空公司要看旅行社的脸色生存,看起来,生存还是太容易。

上海 古应春

千万别让我E-mail你

我在山大沟深的宁夏西海固采访时听一位老乡诉苦,他因不堪村干部的乱摊派,前几天向南边一家被人称为“小焦点访谈”的报社告状,结果对方接电话的编辑回答:“你把那些材料整一整,然后再E-mail给我。”可怜的老乡弄明白后直嘟囔,为打这个电话我都跑了几十里山路,拿什么给你发E-mail。眼下,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几乎天天都在喊:西部和东部的最大差距,不是经济上的差距,不是交通上的差距而是信息上的差距。发生在这位乡亲身上的“信息差距”算不算一例?我还真不好武断。但听完二者心灵上的距离后总觉有些凄苦!我经常在西部的山里跑,自然知道住在自然村那些农民的不容易,别说开通个电子信箱,就是向普通信箱扔封平信都要走出几公里。

回到银川,我专门选了几家口口声声要替农民说话的报纸,结果发现有九成的联系方式是Fax和E-mail。联想起我回北京报社开会,照排中心几位富有个性的小姑娘一提媒体装备就滔滔不绝,不是这个卫星接收天线,就是那个电脑笔记本,让我等从西边下来的“山狼”恨不得挖个地洞钻下去。说句老实话,别说那些从前花8分钱就能给党中央写信的农民受用不起,就是我这样也算读过几年书的人,都怕在疯狂的信息面前被内退、被下岗、被单位头儿明天精简。

关于这个让人心酸的话题,我又不能往深里去。你说我好歹也算个“业内人士”,不懂“行规”难免要挨顿骂。但我又无法给那位农民解释,说那洋玩艺虽然能帮你卖土豆、卖粮食,但不知道哪天才能装到你的家门口。

银川 胡安东

盗版翻译作品

前些日子,我的一位刚刚步入出版界的大学同学,回学校来看我。说起出版界,我羡慕地说了几句好话。哪知同学大手一挥道,不然,不然。据学友说,他现在在一家小的出版社做编辑工作。现在经他手的书也算不少了,像《巴黎圣母院》,像《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再有《日语等级考试》等等。据我所知朋友是绝对不会法语和日语的,至于计算机,恐怕也只是电子游戏的二流选手罢了。我有些不理解地问了上述有关我的怀疑,学友便很是认真地给我解释了一番。

假如,《巴黎圣母院》有十个版本,咱们要出第十一个怎么办?学友说,这好办,你只需要将这十个版本打乱次序抄一遍。学友说他起初不明白其中之奥妙,有一次在他编写《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发现一个出版社翻译的是一个意思,有的连结尾都不一样。坐在学友旁边的一位老编辑便对他说,有你就抄,没有你就自己往上创作,只要把原文对照的空格添满了就行了。那一版的《巴黎圣母院》让学友加厚了许多,主谓宾定状也让学友颠倒了个遍,当然学友的这部书还叫《巴黎圣母院》。

学友的那个出版社一年十几个书号,大都出一些当下的时髦书籍,像古典名著,像语言学类的等级考试参考,像名人传记(已故名人且不在民事纠纷范畴内的)等等。

学友说盗版大部分倒还是会尊重原著的,因为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他们必须盗名人的翻译作品和翻译名家翻译的作品。他们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竞争的道理。

北京 王文涛

上一篇: 生活圆桌(128)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