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测谎仪作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金焱)

请测谎仪作证0

卡是太平洋信用卡,里面的金额也不多,7万元多点。卡是王秀受聘于北京特新公司做出纳员时办的,卡名、立保人都是王秀。办卡后短短几天内,王秀先后与公司会计吴生、公司法人胡刚一起用卡存款、取款数次(以上人名及公司名均为化名)。不久王秀不再去特新公司上班,争执遂起。

双方对簿公堂。一番调查研究,唇枪舌剑,结果办案人员还是不知道该相信谁好。但有一点大家都知道,有人在撒谎。

谁在说谎?

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适时出现。他们动用了价值十几万元的测谎仪——主持测试的张海东强调,准确的说法应是“法庭心理生理测试仪”。测试在研究所113室进行。屋子不大,里外用镜子隔开。桌上是一台电脑、测谎仪管线和传感器。因为现场环境、温度、色调、声音等外界因素对受测者影响很大,所以张海东选择了这样一个安静而偏暖色调的房子。他们侧对着张海东——被测者不用直接面对测试者,测试者用余光可以观察到被测者。

漫长的交谈从上午持续到黄昏。测谎的时间其实很短,大量时间是在聊天——聊案情,测试的问题事先被问了一遍,测试的安全性也一再被强调。这些既让受测者减轻压力,也是张海东观察受测者的过程。另外,聊天得让他们“该害怕的害怕,该反应的反应”。

聊天的作用很明显:张海东回忆说当时大家有说有笑,而且被测人很快在心理测试自愿书上签了字——在“受测人说明”一栏里,胡刚写了很多,王秀一笔没动。

正式测试从下午两点开始,问题是事先精心设计的。测谎仪支持的理论是,一个人接受测试时,不论他说真话、说假话、不说话,也不论他的面部表情如何变化,如果这件事是他干的,那么他的相关心理痕迹必定会“是非曲直”地表现在图谱上。如果这件事不是他干的,在图谱上也能得到明确的表现。

问题分成若干组,一组10个题目左右。一个是目标问题,其他为陪衬问题,与目标问题类似,但与案件无关的问题。测试开始时张海东安排了几个稳定情绪的中性问题,包括:你叫胡刚吗?

每个问题都要问三遍,有的甚至四五遍,但与其他问题交叉问。由于三遍是相同的问题,“无辜者”因此会逐步适应测试环境,心理压力同刚测试时相比会明显减少;而心中有鬼的人在测试过程中始终无法放松下来,他的强反应点会明显地在几个固定点上,同时在这几个问题上时常会在显示器上发现皮肤电反应有一种冲击极限的感觉。张海东就是通过比较被测人对不同问题心理反应的大小得出结论的。每道题他都要打分,正分是真话,负分是假话,最高分是正6分,最低分是负6分。

问题中有一定刺激性的是“准绳问题”——看起来是标准的或近似的,不过编好一个准绳要摸透被测人的心理状态。这个案子中一个关键性的准绳问题是问王秀信用卡中剩余的7万元是胡刚以前确实给你的吗?张海东还启用了寻找线索和方向的“紧张峰测试法”。在判断已取出的7万元的去向时,他发现胡对此有明显反应——其内心的冲突外化为手心发汗,呼吸频率发生变化,这些直接通过测谎仪绘图针的振动显示在屏幕上。

案件一审判决,公司法人胡刚败诉。

你撒谎了?!

胡刚的角色复杂起来——人们习惯于测谎仪针对刑事犯,习惯于听到烧杀抢掠的犯罪分子露出“尾巴”。现在测谎仪开始针对大众了,一个本来神秘的东西似乎突然间有了“大众化”倾向。数据也能说明这个问题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中目前参与“测谎”的疑难重特大案件有5000多起,而用于民事案件的微乎其微。

请测谎仪作证1

韩国911计算机公司在汉城展示公司新开发出来的便携式测谎仪“Handy Truster”,据该公司技术人员称这种测谎仪的可信度高达80%

特新公司的职工听到判决时都觉意外,而胡刚病倒了。代理这个案子的正仁律师事务所的孙建文律师认为,一审法院以“心理测试”报告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参考,审理方式错误。谈起胡刚的败诉,他说,打击不仅仅是公司的经济损失,将测谎的结果作为证据之一,无论谎言存在与否,先是将其定性为恶意的,它直接否定了人的人格。

对测谎仪,法律工作者侧重于存在的合理性。支持者说,证据加上对说谎与否的鉴定,会使审判趋于精确。反对者说,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其心理活动和说话的真伪与科学数据的图谱不可能完全一致。

而“测谎”在民间引起的是更多的伦理方面的情绪。尽管面对测谎的要求时,你有权拒绝,但常态的思考方式是既然心里没鬼,你又怕什么呢?所以接受测谎几乎是惟一选择。而测谎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少?一旦被认定“说了谎”,结果会很残酷,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势力强大的国家。人的荣辱感首先受到冲击,继而人品被否定——在一般意义上,这是一种全面的否定,甚至是人格的污辱。

一个人的人格标准开始由一架机器定性。

美国人阿兰·赫希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人撒谎时,会情不自禁地摸自己的鼻子。这个被冠以“匹诺曹现象”的重大发现找到了很好的例证——克林顿就是撒谎专家,例如在那场绯闻案中。

美国每年超过100万人要卷入到大大小小的测谎中。作为高科技推动社会生活的一个尝试,“测谎”在我国是否也要向美国看齐?事实是,测谎的民间需要并非在这个案子中才伸出触角。有关人士指出,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人格测试、心理测试其实都是某种形式的测谎。有报道称,出于政治需要,我国今后在选拔提升一定级别或重要岗位的官员时,也要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使用心理测试系统进行“忠诚测试”。

当人与人之间需要用机器来评判时,信任还将存在多久?

(图片均来自本刊资料)

请测谎仪作证2

测谎椅

请测谎仪作证3

请测谎仪作证4

各类测谎仪器 测谎仪胡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