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电强人到PC强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邹剑宇)

从家电强人到PC强人0

杨伟强

TCL电脑的新形象

Intel公司推出奔腾4芯片后,TCL由此在新一轮PC商潮抢到了先机,在2000年11月22日推出第一台装配奔腾4处理器的“钛金988H”电脑,并邀请到英特尔公司的高层领导到现场助威。12月18日TCL电脑公司总裁杨伟强宣布该公司将于圣诞节期间,联手以13888元推出“钛金988H”电脑。杨伟强说:“TCL得到英特尔公司的全力支持,即使在此低价位,我们还是有钱赚。我们将比对手早1-2个月规模推出‘奔4’电脑。”

对于TCL公司来说,“奔腾4”是它跃入中国PC市场第一阵营的商机,它第一次能够以从一个传统家电企业形象转型到“PC强人”形象对电脑业界和市场发言,企业从一个市场拉动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型,“我们再也不是一个不专业的公司,”杨伟强说。与此同时,TCL电脑公司处于上市前的紧要关头,还面临从家电营销转行到PC业的企业人的转变,一切都寄托在“奔4”电脑的市场销售结果当中。能不能“登堂入室”,压力集中在33岁的杨伟强身上。

专访杨伟强

2000年年底,记者几次专访了杨伟强。

记者:TCL电脑是怎么起来的?

杨伟强:1998年5月我带领4个人,以5000万元组建TCL电脑公司开始涉足信息产业的时候,靠的是第一领导人的直觉。但是信息产业是一个极度竞争的行业,可供学习的时间很短,没有犯错误的机会。我出任的是一个敢死队、先锋队的角色。最初,TCL希望在自己已有的家电企业体系之上在全国建立一套“航空港”,当时TCL在全国有近7000人的销售队伍、近4000人的售后服务人员和几百台车。现在看来,这个“航空港”的设想中对业务员的依赖太强了,我们极其需要建立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供应链。为此,我们请来了朱丽叶(吴士宏的英文名),她对于TCL集团IT布局的加速和提升原有企业的信息化进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记:新经济给人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杨:我到台湾与那里的IT企业接触时发现,在台湾,像我们这样30到40岁年龄层员工担任的一般都是项目经理级的职位,在他们上面,还有施振荣这样的前辈人物。但是在大陆IT企业中的领军人物,除了柳传志、王选等少数人之外,都是同年龄层的年轻人。这样的机遇不可多得。

记:在个人发展中你是如何设计的?

杨:人的发展应该是有几个明确的阶段。第一个十年是个人成长的十年,不安于现状,不满足个人已有的田地,奋斗是主旋律。第二个十年,管理、经验是主旋律。我在北大MBA短训班上作过测试,发现自己作为一个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得分很均衡,这是我很庆幸的事情。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的是想到、想透企业的战略,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实现这个战略。目前我在领导者和管理者两个角色中纠缠,很伤神。公司还需要一个合格的执行总监,需要建立模块,让各个事业部各自独立完成。

记:你出任TCL电脑公司总经理之前担任TCL家电河南公司总经理,在那个“传统”的行业负责销售工作时,遇到的环境也是这样的吗?你提前半年完成销售任务靠的是桌面下的回扣等手段还是别的什么?

杨:TCL有一个好品牌,有全国性的广告、有竞争性的价格和质量,对经销商采取的是按照业绩返利的做法,可以说“回扣”从桌下抬到了桌面,提倡的是公平竞争。像我这样一个酒量很小的人在河南这个酒风很盛的商业环境中能成功,走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烂账,靠的是企业实力,关系营销的比例并不大。

记:TCL电脑的优势是什么?它的主要战略方向呢?

杨:我们要做电脑服务业的领头羊。像IBM、HP这样一批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中国家庭用户只占他们总收入的3%,来自商业用户的收入占到了97%以上,他们服务的重点显然不会在3%的家庭用户上。TCL因此产生了鲜明的特点:TCL公司19年的发展史,就是服务中国家庭用户的19年的历史。生产了19年家用电器、服务了19年家庭用户,我们可以更敏锐地感觉到了中国老百姓心中对善用电脑的渴望。

记:如何看待像联想这样的对手?

杨:我们一直把联想当作我们的老师和令人尊敬的对手,从柳传志、杨元庆身上学到了很多经验。联想在IT产业为中国PC厂商走出了一条路,TCL的情况不完全一样,我们希望在自己的经验中走出有特色的另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