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高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李卫军)

先是李琼,后是韩红,因为高音,天下著名。从那之后,社会上的歌手都有了军事味,他们赛高音,说“赛”不够时尚,叫“飙”,飙高音。娱乐新闻的主持人每回播报要不说两遍这个词,好像娱乐界就没有了音乐专业的新闻。看到音乐艺术终于成了力气活,成了一门准物理学,我心甚慰。

我入伍的时候,第一课是整理内务,就是叠被子,第二课是军事训练,第三课就差不多算是唱歌了。老师就是连队的老兵,要求只有一个,声音一定要大,一定要响,要洪亮。指导员还插话说,我们的歌声要嗷嗷叫,我们的歌声要拔尖,拔到九霄。我们吃饭的时候唱,我们走路的时候唱,不论干什么,凡是集体活动之前都要唱。有一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我们在饭堂门前歌唱,因为不响,连唱25首,第26首的时候,虽然大家都很累了,但天上飘起了大雪花,带动心里产生了点小悲愤,声音就拔了起来,也不知到了九霄没有,但总算可以进入饭堂了。

没有比赛就没有进步,有了比赛我们才争先恐后。比赛中的人,好像互相推动,实是互相拉扯。所以军人比赛唱歌,就叫拉歌。团一级部队开大会或者看电影,大家要提前入场,场子一入,就开始拉歌,歌场如酒场,拉歌似敬酒。一连一个人站起来大喊:二连的歌好不好,让他们先唱要不要?二连的要是不唱,一连全体官兵都会喊:让你唱你就唱,磨磨叽叽不像样。没有得到挑战的,最后忍不住了,自己开唱:二连唱得好不好?不好。我们做个示范要不要?要。这才是飙高音。

打枪发炮要准,唱歌无所谓准不准,唱响是唯一标准。把《小白杨》唱成四四拍都没有问题。把《说句心里话》唱成《我是一个兵》的调也没有问题。有人因此说当兵的唱歌是喊歌,糙,不懂艺术。这是绝对的偏见。我听过那些飙出来的高音,一般也就是《青藏高原》的高音部分,没有几个音是准的。把那高的部分去了,歌还是那首歌,青藏高原也不会变成华北平原。歌星飙高音,只飙一小部分,军人拉歌,一开始就高,生生可以把华北平原的地道战,整体拉到青藏高原那么高。有一回,我的一位老战友跟我一起听维塔斯的“海豚音”,他撇着嘴说:这也叫高音?挨了打才这么叫呢。

先是李琼,后是韩红,走进了军营,我心里更觉安慰。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高音,铁打的营盘实在不好消化蔡国庆那样的款款深情,武装的战士不惦记三百六十五个祝福。■ 高音

上一篇: ​两门面
下一篇: ​昆西的老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