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跨行业”业务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常州 山河)
常州一户人家,5年前的一天去某家银行想存款2万元,却被银行工作人员忽悠在银行里买了商业保险。银行工作人员当时声称,保险收益更高些,一副很替客户着想的样子,不由你不信。可到了今年,市民才发现,保险的收益根本不如直接存款。
当我得知这条“新闻”,我也质疑,误导市民购买“保险”的真是银行工作人员吗?究竟是银行默许保险公司在银行销售保险产品,还是银行与商业保险的合谋?我们知道,银监会曾在今年11月份发出一份“特急”文件,叫停“银保产品驻点销售”,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事实上,现在的银行还在扩展类似的合作,比如与证券公司的合作。有朋友告诉我,一些银行营业处进门就有理财服务台,你会发现那些恭候你的工作人员除了“指导”购买基金债券股票、动员开户外,对于银行业务一问三不知。朋友就曾听信这些人的建议在股市最高点购入基金,几年下来,迄今损失还在20%以上。朋友说,他有股票账户,不去证券营业部买卖,却宁愿多花手续费在银行购买,正是基于对银行的信任。我想,这应该也是证券公司愿意与银行联姻的理由吧,可银行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出卖了这种信任。
有媒体记者调查显示,让保险公司来卖保险,比自己吸收存款的收益要高。而借助银行渠道,保险公司也获得很多优势;一是便于接近顾客,到银行存款的储户,多数手中有闲钱,有理财需求;另一方面,在银行商业网点内销售,可以利用储户对银行的信任,便于销售。在上述的分红险利益链中,银行和保险是一对孪生兄弟,也就是利益共同体。当然,朋友所说的证券公司与银行显然也是同一种性质的共同体。 业务跨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