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见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成都 文仕全)

日前在渝探亲,听说重庆第一个公租房项目“民心佳园”深得民心,中央领导参观后也给予好评,我特地驾车前往紧邻机场高速路的这个小区做了一次实地了解。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共有高层电梯楼54栋,绿化率35%,建成后可容纳1.8万户约4.5万人。

重庆建设公租房的背景是,直辖后全市人口有3000多万,很多农村人口将进入城市。因此,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是一项重大的民生课题,市政府决定未来几年内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200万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公租房入住标准大致为:年满18岁,单身人士月收入不高于2000元,家庭月收入不高于3000元,包括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生,进城务工和外地来渝工作者,本市无房户,或者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都可以提出申请。引进人才、劳模、英模、二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如要申请公租房,不受收入限制。公租房并非都在远郊,重庆市本来就有多中心的特点,因此主城区共有21个公租房社区,都处于交通便利的位置。每个公租房社区还配有幼儿园、学校、医院、商业等配套项目。城区的公租房租金由政府制定,目前确定的标准为每平方米月租金10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申请公租房获得批准,最小的一居户型,每月只需承担300元左右的租金;如果三口小家庭租用二居室,每月租金约在500元左右。

公租房从政治上说,它是社会稳定器之一,从经济上说,它也能有效平抑房价,对房价的快速上涨产生较大的牵制。对于个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在事业起步阶段,可以轻装上阵,避免背上很重的包袱。年轻人一旦有所成就,离开保障性的公租房,又可给其他人腾出空间。重庆市拿出4000万平方米土地建设保障性公租房,它的背后就是政府发展观的改变。若单纯按市场经济观念,这么大面积的土地可以获得多少财政收入啊!如果“重庆模式”能够确立或者推广,那么广大低收入者的幸福感就会有实质性的提升。 租房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