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扬在中国

作者:钟和晏

(文 / 钟和晏)

​迈克·扬在中国0( “鸟巢”落地灯 )

在上海展览中心100%设计展入口处的广场上,迈克·扬(Michael Young)的Zipte Link装置在阳光下金光闪烁。这是一个难以描述的形态,4个同一组件插在一起组成菱格形,不断向两个方向自我复制和扩大。虽然总共1200个坚固的黄铜零件,却给人纤细脆弱、摇摇欲坠的感觉。

装置旁边竖立着出自纽约Base平面设计公司的漂亮招贴,彩虹一般愉悦的色彩,100%这个数字转变成2根圆棍和4个小圆点,可以随意变化圆点的大小和颜色。Base设计的创意总监蒂埃里·布兰福特(Thierry Brunfaut)对我说:“这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概念,就是想传递出很自由、很快乐的感觉。”

作为主办方,励展博览集团今年找来迈克·扬担任上海100%设计展的创意总监并不出人意料,在2007和2008年,这位以香港为基地的英国设计师已经两次在东京100%设计展任这一职位。即使从地理位置来说,他也是近在咫尺的便利选择。

“一位英国设计师在香港”的故事大概开始于五六年前,有个名叫麦克·陈的香港人和他联系,“你想不想设计一块手表?”这个提议正中下怀,迈克·扬决定设计一只尽可能简单的电子表,不锈钢表壳配上编织带的表带,他用几个星期来构想概念,再用了几个月改进设计和投入生产。

后来他去米兰参加设计展,出于一种模糊的想法,携带了1000多块手表。“我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去卖掉它们,我想也许可以送人吧。但是,它们很快被那些知名的设计事务所抢购一空。回到酒店房间,看到成千上万的欧元堆在那里,我对自己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迈克·扬回忆说,“之前和意大利工厂合作过,但这一回是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突然间,我意识到我可以做任何事情,而且是以极快的速度。”

​迈克·扬在中国1( Wastberg的LED台灯 )

于是,他带着家人搬到香港,简单地租了套房子,许多设计机会开始找上门来。为葡萄牙一个起源于1749年的家族橄榄油品牌重新设计的包装瓶、香港O.D.M那些糖果色的轻触式感应电子表、结合了灰色帆布面料和金属手柄的Zixag电脑包、减少手机辐射的Moshimy手机装置等等,他的产品设计通常中有一种轻松活跃的美感和诗意,又包含了新的产品类型和技术创新。

在展会的芝华士酒廊里,坐在我对面的迈克·扬看起来有点奇怪,乱糟糟的大胡子,额头上一块头巾包着同样乱糟糟的头发。与前几年出现在世界各地设计杂志上那个光鲜的明星设计师形象不同,现在他的样子似乎更接近一位失意的摇滚乐手或者潦倒的艺术家。

​迈克·扬在中国2( Zipzi墙上挂钟 )

担任设计展的创意总监,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事情捆紧一点”,也包括种种和视觉形象有关的工作。“我乐于介入这一类活动,大概15年前,我离开大学后参加的第一个展览就是伦敦100%设计展。那时候《Wallpaper》杂志刚刚创刊,一点不夸张地说,当时整个伦敦也就10位设计师左右,我们大家都是穷光蛋。”他回忆道,“现在,所有这些朋友都有了自己的公司,我们形成了一个设计产业。所以我想,100%设计展可以尽量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支持。”

迈克·扬1966年出生在英国东北部森德兰,从伦敦金斯顿大学家居和产品设计系毕业之后,多少以艺术家的身份开始职业生涯,过着睡在别人家地板上、身无分文的日子。他在伦敦从来没有找到一份工作,每次参加面试都失败。

​迈克·扬在中国3( 捷安特Cityspeed自行车 )

1995年,他建立自己的MY022设计事务所,1996年为Cappellini设计Smartie圆形坐垫,好像放在地板上的一个“零”。这件圆滑洁净的家具迥异于当时英国设计主流那些夸张的、后野兽派或者拼贴风格,按照汤姆·迪克森的说法,甚至比贾斯帕·莫里森的设计更加“超级简化”。

然后,时髦的日本品牌E&Y开始生产他的“杂志”(Magazine)沙发和椅子,明亮的色彩、圆弧的边角和中空的椅面,《Wallpaper》杂志尤其大肆赞美这件激进的作品,他成为设计界的闪亮明星。“我把这样的名声等同于富有,但事实上我变得更穷了,这真让人迷惑。”

​迈克·扬在中国4( Zipte桌 )

对于欧洲年轻设计师,为意大利品牌工作是一种成功的象征,但成功往往不等同于高收入。迈克·扬曾经向《Icon》杂志抱怨过:“我对整个意大利设计体系感到不快,在‘二战’之后,设计可以帮助制造商更容易地卖出产品,那时候大家都很贫穷,所以他们也不怎么考虑付钱。到今天,那套体系已经用了40多年了,我做完设计,他们就应该付钱,而不是让人等上10年才给那么一丁点儿报酬。”

2002年搬到中国台北之前,虽然他已经完成了一系列标志性的设计,他的客户名单中排列着Rosenthal、Cappellini、Magis、Artemide这些公司,但没有一件产品是大批量生产的。当时,成立于1972年的台湾捷安特(Giant)正在四处找设计师,能够帮助他们从运动产业转入设计和时尚产业。于是,他把家搬到台北,开始与中国制造商之间的紧密合作。

​迈克·扬在中国5( Base完成了上海100%设计展的平面设计 )

这种对工业与技术的热情几年之后得到了回报,他设计的捷安特“Citystorm”自行车获得红点设计大奖,结合技术创新和简洁设计的“Cityspeed”赢得iF Eurobike”城市车类别金奖。如果捷安特是和某个住在欧洲、只是偶然坐头等舱飞来开一次商务会议的设计师一起工作,很难想象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从职业生涯一开始,他就是一个游牧者,1998年从伦敦搬到雷克雅未克,再搬到布鲁塞尔,然后是台北,几乎每隔数年搬迁一个居住的城市,总是来来回回的漂浮状态。在Magis的创办人欧吉尼奥·佩雷扎看来——“迈克必须生活在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中”,在遥远的城市,让他的设计自然地产生和发展。

​迈克·扬在中国6

“我喜欢事情超乎我的控制。”现在,他的设计公司在香港上环区德辅道上。香港是大都市,但又不是米兰、伦敦这样的设计之都,让他可以处于既中心又外围的状态。虽然欧洲设计界不免对来自中国的威胁感到焦虑,他的举动有时候也被认为是一种先见之明,毕竟,未来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内地近在咫尺。

上海100%设计展之前,Zipte Link装置已经在去年10月份维也纳设计周的“在中国工作”展览上出现过,虽然材料不同,但意图都是为了突出工业艺术和高水准的制造工艺,代表与现代设计结合的中国工厂的制造技能。这次展览源自一位香港工厂主近乎盲目的热情,他曾经对迈克说:“在我们的工厂里,你想做什么都行,所有的机器、材料都免费供你使用。”

​迈克·扬在中国7

“当然对一个设计师来说,这是非常愚蠢的话。但是两年之后,我们一起合作了这个展览。在欧洲,人们总说中国虽然有制造业,但是制造质量实在太差了。事实上,我想这是所有海外公司都在拼命压低价格的结果,你们同样可以生产出有质量竞争力的产品。”

在亚洲发现的工厂和技术,多少改变了迈克·扬的材料使用和物品形态,大量的铝材工艺开始出现在他的产品中。一把名为“Chair-4A”的铝质靠背椅是通过观察苹果Mac Book发展而来的,其中的细节在具有高度工程制造技术的工厂里才能实现。通常欧洲设计师谈虎色变的“中国抄袭”问题某种意义上也不复存在,除非花费很大的投资,否则是无法抄袭复制这样的椅子的。

​迈克·扬在中国8( O.D.M轻触感应式电子表 )

“设计不仅关于我自己,而是和整个设计工业中的每个人有关,包括那些包装盒子的工人。”他说,“和中国工厂的合作,让我意识到我不是什么设计界的重要人物,只是创造经济的整个服务产业中的一分子。现在,我真的很讨厌那些自大狂的设计师。”迈克·扬说。■

50%的设计,50%的生意

​迈克·扬在中国9

三联生活周刊:这一次重新制作Zipte Link装置的意图是什么?

迈克:铜是一种美丽而且安全的原材料,过去曾经被大量使用,而现在人们基本上忘记了铜的存在。这件装置是和国际铜业协会合作,期望重新带回人们对铜这种材料的认知,也是为今年100%设计展创作一些有趣的东西。

​迈克·扬在中国10( Pansana Oil橄榄油瓶 )

三联生活周刊:可以说铜是一种可持续性材料吗?

迈克:有时候,可持续性是一种愚蠢的概念。我记得菲利普·斯塔克曾经说过,“传承超越可持续性”,在很多情况下,金属比塑料更加可持续,来自大自然的金属材料没有化学污染,能够长久地被使用。近些年来塑料被大量运用在家居中,比如椅子,可以用塑料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和造型。但是从触感和老化过程来说,塑料不是一种用起来让人感觉愉悦的材料,同样的价格,我可以用回收的金属制造一把持续使用一生的椅子。所以,我更偏好木头、金属等与人有关联的材料。我对可持续性的观点是尽我可能,设计一些不会被取代的东西。

​迈克·扬在中国11( 迈克·扬 )

三联生活周刊:你曾经担任东京100%设计展的创意总监,你怎么比较上海和东京这两个城市的设计展?

迈克:显然从设计水准来说,东京远比上海高,它已经是一个非常复杂精致的社会了。18年前我第一次去东京,日本设计师还在抄袭我们英国人。现在,日本设计就是日本设计,融合了他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那时候也没怎么听说过荷兰设计,荷兰只有马塞尔·文德斯、理查德·哈顿等很少几位设计师,但荷兰政府一直给予设计很大的支持。设计的中心因素是经济,上海有很好的经济环境和制造业。我想十几年之后,上海会变成东京那样出现很多设计师的城市,至少我希望如此。

三联生活周刊:去年的米兰家居展上,你说过你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进行家居计了,因为你看不到其中的必要性——既然周围已经有这么多产品。

迈克:与以前相比,我确实改变了想法。刚毕业那会儿我什么都想做,做些疯狂的玩意儿来引人注目。现在,我的设计变得安静很多,我只想做那些能够持续使用20到30年的好产品。设计一把真正好的椅子,好过10把烂椅子,必须有好的想法时我才会去做。我们这代人对生活的态度变得更加严肃了,你不可能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为之做些小小的贡献。

三联生活周刊:你为什么选择在香港地区工作和居住?

迈克:待在香港的好处是那里有良好的经济环境,附近有很好的工厂和技术资源,有很多公司愿意为新产品的研发投资,你可以从一无所有中创造出一些东西。在香港你会遇上一个人,一起喝杯酒谈谈工作,然后一些有趣的合作就会发生。在伦敦,我就从来没有碰上这样的事情,人们讨厌总是谈论工作,但我是个工作狂,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香港的原因。英国也没有什么制造业,只能自己敲敲打打地来做设计。工作环境和你可以得到的便利条件会反映在你的设计中,对于我的设计能力来说,中国绝对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客户中有欧洲的知名家居制造商,也有中国的新创公司,合作起来有什么不同?

迈克:香港的那些年轻公司更加热情、渴望成功,让我觉得比和欧洲公司合作要更容易一些。选择和欧洲公司合作,是因为我觉得历史文脉和传承在设计中很重要,好的设计是对自己的文化力量和身份有信心。不过,无论欧洲还是中国,只有遇到很棒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

三联生活周刊:当这些公司给你委托设计项目时,他们会给予你完全的自由吗?

迈克:基本上他们非常信任我,我在这个行业已经18年了,当然我也从来不认为什么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每个项目都是严肃对待。现在,许多公司把设计作为市场推广的载体,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意识到这一点。

三联生活周刊:到今年,你还是一位充满热情的设计师吗?

迈克:必须如此,我热爱设计。有时候我觉得很疲倦,因为有太多事情要做,有更多公司和商业责任。当我离开学院的时候,头脑里是99%的设计,1%的生意,现在必须是50%的设计和50%的生意,我必须有两个头脑。设计变成一项更加艰难的工作了,如果我现在还是个年轻学生,我大概吓得不敢再离开学校了。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最让你投入的工作是什么?

迈克:我在中国7年了,中国发生的工业变革真的很重要,帮助品牌发展产品和市场,了解设计的价值,这是我现在的目标。我喜欢设计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有改变整个环境的能力,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相信好的设计总是处于前端的,把技术创新推至边缘处,让工厂制造出独特的产品,反过来同样保护了产品本身和公司的声誉。■ 设计公司中国迈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