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游资出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安徽巢湖 巢江淮)
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物价,主要从保障农产品供应、降低流通成本以及价格监督方面入手,并重申“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这一切都是必要的。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第二次握手”被众人期待。
我时刻在关注物价走向,此刻注意到农副产品价格异常上涨,被指有游资炒作成因。有专业人士分析,现在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银行利息跑不过CPI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游资”容易把目光投向农产品。由于目前国内农产品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所以那些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的农产品很可能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其实,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支持上述判断,的确是“游资”没有了归宿,才会到农产品上“小憩片刻”。
在我看来,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提出,即:为稳定物价而出台的“16条”并没有给社会游资“指路”。游资被“16条”驱逐出农副产品市场,将到何处安家?它们是否会附着到其他物品之上?重返楼市,还是再去股市???据我所知,游资炒作已拓宽到农副产品以外的商品之上,如上海邮票市场、银川奇石、深圳碧玺、湖南黑茶等,所到之处无不非理性地抬高价格。
这让笔者想到非公经济“新36条”的出台——5月1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我想说,对游资驱逐,不如让其“安身”,可问题在于,游资的“生存空间”很窄小,可以合法投资的途径不广,可以增值的渠道不畅。不解决这些问题,只会“按下葫芦浮起瓢”,层出不穷的“新名词”也说明了这一点,比如民间资金遭遇“玻璃门”、“弹簧门”由来已久,而非公经济“新36条”内涵的功效就是力碎“玻璃门”。但是,遗憾的是,非公“36条”尚处于“沉睡”状态,很多条款沦为“画饼”。我想应该期待的是,稳定物价“16条”与非公经济“新36条”的一起发力。与其把游资“驱逐”出去,倒不如将它引导到“新36条”规定的规范中,让这部分财富合理增值。 出路游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