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信用卡征信体制比美国更发达
作者:吴琪(文 / 吴琪)
( 2007年11月12日,法国里尔,万事达paypass智能信用卡发布试用,消费时只需拿出PayPass卡在传感器上轻轻一拍即可支付 )
三联生活周刊: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进入中国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银行卡网络,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截止去年底,中国发行的银行卡超过20亿张。万事达卡是怎样见证了中国市场的这种变化?
凌海:作为信用卡的国际组织,我们在中国进行市场推广,有一个营销逐步深入的过程。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中国银行业发卡的历史互相推动。从最初的和国内四大行合作到现在把每一家银行都变成我们的客户,总的来说,我们的营销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更多针对银行客户,就好比可乐这样的软饮料,它们会针对饭店、超市做直接的推广。万事达卡通过联手银行发卡,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现在中国的信用卡市场从初期到了发展期,我们也进入了营销的第二个阶段。我们会更多直接针对最终用户,直接去顺应中国用户的信用卡消费需求,同时也引导他们的消费需求。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中国用户来说,当他手持某张信用卡,您觉得他最在乎的因素有哪些?
凌海:我认为用户选择一张信用卡,首先是看它的便利性。这张卡被接纳的范围有多广,用起来有多方便。如果你用白金卡请客户吃饭,消费了一万元,刷卡的时候却怎么也刷不过去,会觉得很没面子。这就是信用卡的服务便利性不够。而在这方面我们自信的是,万事达卡处理每笔交易的平均速度是全球最快的。其次,用户也很在乎自己用卡的权益,比如有没有积分,能否打折,出国时能否使用贵宾室等等。
美国用户还会比较拿不同的卡透支,利率的高低不同。中国的利率不是浮动的,所以不存在这个比较因素。
( 凌海 )
三联生活周刊:你们如何判断一个国家的信用卡市场是否成熟,有哪些指标,中国目前的信用卡市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有哪些数字可以说明?目前在中国发展信用卡业务,最大的优势和困难是什么?
凌海: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是从美国开始发端的,我就以美国市场为一个参照,来分析中国市场。中国的信用卡市场是从2004年才开始的,目前处在美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市场水平。现在中国70%的消费是现金,30%的消费才是用卡在交易,而这30%中,又有20%~25%是在用借记卡,所以说中国真正的信用卡消费只占到5%,在美国这个指标是30%~40%。美国人均持卡是4~5张,中国人是1~1.2张。POS机的受理环境也决定了刷卡的便利程度,中国目前的POSE机普及程度只有美国的20%,受理环境比较薄弱。
( 有调查显示,美国人均持有银行卡4~5张,中国人均持卡1~1.2张,市场潜力非常大 )
三联生活周刊:信贷消费在中国的历史还很有限,万事达卡在不久前的上海论坛的活动中提到,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城市化程度非常高的地区,GDP占比也非常大。对于这样城市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非常活跃的地区,万事达卡会有怎样针对性的策略?
凌海:一个地区的富裕程度和人们的用卡程度是成正比的。驱动一个地区消费的要素,有财富状况、收入状况,还有我们最看重的是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是乐观还是悲观。中国市场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非常乐观。有人分析,信用卡业务在中国还有5年就会饱和,我完全不赞同。中国人口的基数很大,人群是动态的发展的。我从来不把“人”当作一个平均指标来看,而是细分里边不同的人群。比如我们的父母辈,消费观念已经固化,基本上是拒绝使用信用卡的。我这样的中年人,哪怕2分钱,我也愿意刷卡,但是我不会用信用卡循环消费。而对于八零后、九零后,他们不仅用卡,而且习惯透支,循环使用。随着这一批人的长大,中国消费者的主体将会是习惯刷卡的一代,这个市场会变得更大。现在中国人去欧洲旅游,容易被人袭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知道中国人喜欢带现金。
此外,由于中国人传统上比较重视储蓄而非超前消费,所以一开始有人担心,如果大家不用信用卡循环,我们怎么能赚钱?但是中国人对明天充满希望,八零后、九零后将改变传统的消费习惯。中国的网上支付发展得非常迅速,我们从中看到了更大的商机。
“长三角”、“珠三角”这样城市化程度非常高的地区,肯定是信用卡消费占比大的地方。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引导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使他们更多地有持卡消费的习惯。比如说去菜市场买菜,这是最需要刷卡的地方,省去了几分钱几毛钱找零的麻烦。但是我们必须有便利的环境让人去刷卡,现在我们在印度有一个研究创新,把一个小卡插到手机里,可以直接利用网络刷卡。技术上的推动非常重要。还有,现金流通的成本高,也不安全。比如一个开小超市的生意人,银行不可能每天来给你提钞,他们其实非常需要用卡来保障金融支付的安全。
三联生活周刊:人们总说中国社会的信用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对于信用卡组织来说,是不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凌海:首先是银行承担了发卡的风险,我们是来提供信用卡的网络服务。进入中国市场,让我吃惊的是,中国银行发卡的征信体制,比美国还严格,风险控制得更好。联网的银行系统有个人的房贷信息,身份证系统还能查到每个人的籍贯、生日等信息,在美国因为对隐私的保护,一些信息是不能核查的。中国要缴纳的“四金”是按工资比例定的,由此可以推算出个人的工资收入。而且,中国也有非常完善的教育认证系统,一个人毕业于什么样的学校,文凭的含金量也是比较清楚的。此外,就我们与银行的交流数据可以看到,目前银行的信用卡客户占比还非常小,坏账率也比较低,风险非常可控。
从管理层面讲,中国政府对于“卡灾”是非常警惕的,曾专门派人去韩国、日本考察,总结它们的“卡灾”教训。
三联生活周刊:在一般中国消费者看来,VISA卡和万事达卡的概念非常接近,你们怎么让消费者区分这两个品牌,去选一张万事达卡而不是其他的卡呢?
凌海:万事达卡的全球网络非常发达,我们在欧美、拉丁美洲的网络都很方便,经常出国的用户应该能体会到。另外,我们会给消费者很多实际的优惠,比如我们与中国某航空公司联合,用户如果买了某个国际航段的公务舱机票,他再购买第二张就可以免费。还有一些优惠,是不能用钱买来的无价体验,去听音乐会,消费者可以有机会在彩排时到后台与艺术家见面。这些都是把信用卡的权益与消费行为直接挂钩。另外,中国人非常在意做事情是否吉利,“万事达”这个名字就有着很吉利的预示,我们也希望持卡人带着这样一张卡,能够万事达。万事达卡组织一直以专业研究而闻名,我们在美国、新加坡等地有自己的专业研究人员,也会聘用“外脑”,不断发布专业的研究报告,以此来影响银行机构和政府机构。我们希望通过做银行思想领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价值。■ 体制信用卡安全美国信用卡凌海美国信用卡中国发达信用卡风险万事达卡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