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彩的古董
作者:李晶晶(文 / 李晶晶)
( 图1~3:乾隆粉彩镂空开光鱼纹青花套瓶:器内及底均施湖绿釉/瓶开光处鱼戏图之一/底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
英国,伦敦郊区的米德尔塞克斯县(Middlesex),11月11日下午。
Bainbridges拍卖公司正在进行一所老房子的拍卖,现场坐满了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中国人,外国人反而很少见。这时,开始拍卖一件中国风格的花瓶,拍卖官报出80万英镑的起拍价后,现场鸦雀无声,无人举牌叫价,尴尬地过去了几分钟。无奈中,拍卖官临时决定,将起拍价降到50万英镑。显然,拍卖公司希望这件花瓶成交。之前对它的估价是80万~120万英镑,可能过于乐观。
这时第一个委托电话终于出价了,紧接着现场开始骚动,有人举牌应价,气氛渐渐活跃起来。现场的买家们与3个电话委托之间开始频繁出价,10分钟后,竞价开始在北京一位古董商与浙江一对年纪在30岁上下的男女之间展开。北京古董商代表的是北京一位大藏家,浙江男女却不是古董圈里的熟面孔。
现场二层的小阁楼里,一位英国女士透过窗户在看现场情况。这时,她已经站起来,双手紧紧地握在窗沿上,激动、兴奋,已溢于言表,她是货的主人。整个拍卖过程大约持续了20分钟左右,最终这个漂亮的花瓶被北京藏家以4300万英镑竞得,加上佣金共5160万英镑,折合约5.5亿元人民币,创下新的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与上次的世界纪录仅相隔一个月。
Bainbridges拍卖行负责人海伦·波特告诉本刊记者:“之前我们特意在丹佛街的艺术俱乐部租了一间房,对它进行公开展出,吸引了众多观众。今天的拍卖厅里挤满了中国买家,拍卖价一路飙升至落槌价,是那么快速,我们全都被震撼得目瞪口呆。拍卖师也非常激动,以至于他几乎敲坏了木槌。这是你在这一行干了一辈子也难得一见的场面!”抑制不住激动的海伦又补充说:“货主是兄妹俩,他们根本搞不清楚花瓶的价值。虽然对拍卖充满了期待,可是直到拍卖槌落下,他们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拍卖后,妹妹由于过于激动,马上离开大厅,出去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有趣的是,当时现场没有一位记者,所有消息的发出是现场的买家们。Bainbridges是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小型拍卖公司,成立30多年来一直做遗产拍卖和二手货拍卖。至今他们拍出的最高纪录,是一只5000英镑的银顶针,他们一直以此为荣。没曾想,这次拍卖把他们的纪录提高了1万倍。据在现场的一位资深行家向本刊记者介绍,这是一场老房子的整体拍卖,这件中国古董花瓶包含在老房子里摆放的一堆物品里面,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中国艺术品了。从伦敦到米德尔塞克斯县,只需半小时火车。Bainbridges拍卖这天恰好是伦敦一年一度的艺术周刚结束,参加完苏富比、佳士得、宝龙拍卖的各路买家都赶到了现场。按这位行家的话说:“该来的全都来了。”拍卖前,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估价。
这只天价花瓶叫乾隆粉彩镂空开光青花鱼纹套瓶。镂空地上装饰有四开光鱼戏图,这类盘口在清宫档案中被称为天盘口,镂空套瓶是在瓶内套装一个内瓶,内瓶上往往用青花或粉彩描绘婴戏或四季风光,由于外瓶镂空,可以通过外瓶的空隙看到内瓶不同的画面,饶富趣味。清宫把这种镂空双层套瓶称为“玲珑”。
( 图4:乾隆粉彩镂空开光鱼纹青花套瓶
图5:乾隆瓷胎洋彩锦上添花玲珑套瓶(台北“故宫”藏),它的式样、尺寸与粉彩镂空开光鱼纹青花套瓶近似,因此推断为同一时期制作
)
从乾隆七年(1742)开始,瓷胎粉彩制品日趋精细,讲究镂空,穿透、旋转、层层相套,纹饰多样,制作工序复杂、奇巧,被后世誉为鬼斧神工。在唐英的奏折与《活计档》中,记载唐英从景德镇进呈的各式洋彩。乾隆八年四月二十一日唐英在《恭进奉发及新拟瓷器折》中提到烧造的9种新样式:“今自三月初二日开工之后,奴才(唐英)在厂攒造得奉发各色锦地四围山水膳碗、杯盘并六方青龙花瓶等件外,奴才又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等瓶共玖种,谨恭折送京呈进。”
奏折中的夹层玲珑、转旋、交泰等瓷胎洋彩,是唐英为了迎合乾隆皇帝的趣味,研发出来的新式样。当时的背景是唐英在景德镇做督陶官多年,急于做出成绩,于是在乾隆八、九年时有了这些别出心裁之作。其中交泰瓶的制作工序及构造更加复杂,不仅同时汇聚镂雕、转心、套合等技法于一体,而且纹饰处理也包含锥刻与彩绘两种装饰。交泰瓶上下之间有些空隙可做移动,形成交泰瓶式,外瓶在颈间凸棱处与内瓶结榫套和,当手拨动瓶颈,内瓶可随之旋转,有赞颂乾隆盛世,天地上下交通、国泰民安之意。这些东西当时都得到了乾隆的赞许,记录在清宫档案中。
这些珐琅彩与粉彩,长久以来深锁禁苑,直到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才第一次公开展示,使人们开始有机会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宝物。这些特制的花瓶除了具有观赏与陈设功能外,也可以做花瓶使用。乾隆二十三年、二十六年记录,乾清宫内弘德殿与奉三无私殿均陈设有这类花瓶。从它们的陈设位置,也显示出它们在宫中地位不同于一般寻常摆饰。
康熙晚期尤其到了雍正时期,瓷器的制作已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雍正时期的青花、各类彩瓷、珐琅彩、颜色釉做到了登峰造极。这使乾隆时期瓷器的品种几乎没了发展方向,只能在工艺上创新,因此出现了套瓶、转心瓶、交泰瓶、镂空等这类工艺也就不足为奇了。从瓷器本身而论,这不能算是多大的进步,这些手法历史上或多或少都有人用过,但这样大规模地为哄皇帝高兴而制作为乾隆仅见。乾隆朝一过,这类制作成本极高的瓷器就不再生产了。从审美上说,它并无太多的可圈可点,仅是乾隆盛世的象征物。因此它们的存世量并不多,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藏有这类瓷器不过十几件,其他博物馆也不会太多,市场上出现的仅见2005年香港苏富比拍出的一件40厘米高的六方套瓶,外面是青釉,里面是青花,成交价是4492万港元。
( 图1:瓷胎洋彩玲珑旋转瓶组合示意图; )
粉彩镂空开光鱼纹青花套瓶的主人是一对兄妹,他们在父母过世后,继承了伦敦北郊的这栋房子,花瓶已经在这里放了数十年,直到一次大扫除时才被发现。据他们称,在40年前,他们的亲戚曾经带着这个花瓶参加过一个街区古董展出会,却被告知这个花瓶一文不值。令人庆幸的是,它没有被当成破烂丢掉。至于这件花瓶究竟如何流落到英国,又是如何到了这户人家,已无从考证,或许此前还有很多曲折的故事。现在唯一清楚的是,它大概在1930年之前就在这栋房子里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对乾隆八年制作的瓷胎洋彩锦上添花玲珑套瓶,上下各画锦地变形如意纹二道,口沿红地金彩锦地朵花纹一圈。四面开光处画有四季山水人物图,并以行、隶、楷、篆四体书乾隆皇子时期御制诗句及钤印,内瓶腹部描画仿宣德青花缠枝莲纹,原为寿皇殿陈设器。它的式样、尺寸与拍卖的粉彩镂空开光鱼纹青花套瓶非常近似,可作参照,唯一区别的是鱼纹青花套瓶开光处为刻画,因此推断为同一时期制作。
( 图4:粉彩镂空暗八仙纹双耳转心瓶 (北京故宫藏) )
如果这个瓶子早年拿出来,肯定卖不了这个价钱;如果时间错开十天半个月,大部分买家等不及走了,人气不足,可能也冲不上这个价位。从这点说,这家拍卖行运气特好,乾隆花瓶简直像中了头彩。而所有举牌参与拍卖的买家,显然都是抱着捡漏的心态,却不曾想一不留神创了个天价。■
故宫藏瓷
( 图3:乾隆八年瓷胎洋彩转旋葫芦瓶(台北“故宫”藏) )
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粉彩镂空开光花卉纹象耳转心瓶
( 图2:乾隆九年瓷胎洋彩玲珑转旋冠架(台北“故宫”藏); )
高40.2厘米 “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瓶为乾隆八年以后特别为乾隆皇帝制作的新式品种。瓶颈两侧堆塑一对象耳,并连有套瓶,可以旋转,组成上部书有“万年”、“甲子”等字及天干,肩部有一条梯形环也可以转动,组成下部,书有“地支”,这两部分共同组成了一部活动年历。瓶腹四面为镂空圆形景窗,景窗内分别刻绘四季花卉园景。透过4个景窗,可以窥见套瓶内白地粉彩所绘的婴戏社火图,或骑马,或持伞,或持太极旗,或敲鼓,还有围观的孩童。
粉彩天蓝釉开光大套瓶
高73厘米 青花“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颈部两侧各有一金彩蝙蝠耳,此瓶由颈、腹、底座三部分组成,内外共三层,瓶颈、腹与胫底相连处由铜质铆钉加以固定,可以自由拆卸,腹部四圆形粉彩镂空开光,通过开光可窥见内瓶。瓶通体天蓝色釉为地,上绘清华蟠螭纹,底座为莲瓣状,每莲瓣上绘一折枝花。
粉彩镂空花卉纹葫芦转心瓶
高36.5厘米
瓶呈葫芦式,腰部凸出一周花瓣形边,底部承以花口盘形座,内装套瓶,可自由旋转,瓶内施松石绿釉,口沿装饰一周金彩,下绘一周变形如意纹。瓶上部满绘粉彩花卉红蝠纹为地,四圆形开光内绘蓝地描金“蝠”、“寿”。瓶下部绘缠枝花卉纹,四面镂空开光,玲珑剔透,内瓶隐约可见,其上满绘青花红彩云蝠纹。
乾隆八年瓷胎洋彩锦上添花玲珑胆瓶
高38.5厘米
器身外壁分上下两段装饰,上段颈肩部位以锥剔紫红地卷草锦纹,空隙处绘洋菊、洋莲、蕉叶及璎珞纹。上下为黄地卷草及圈带纹各一道。下段外层为冬青地镂雕描金蟠螭纹,内瓶腹描绘仿宣德青花缠枝莲纹。底边与圈足各为锦上添花蕉叶纹及黄地如意云头纹一道。口足均涂金彩。器内颈部及底均施湖绿釉,底心留白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乾隆九年瓷胎洋彩黄锦地乾坤交泰旋转瓶
高19.5厘米 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瓶通体施珐琅黄釉,其上锥剔卷草锦纹,后再罩透明釉,故锥剔的卷草纹与其他无挂釉者不同,不见剔釉下的白地。如意云纹、洋花火底边蕉叶上的纹饰细部均见以珐琅白料点饰光点,表现西洋光影明暗技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对,纹饰相同。
乾隆八年瓷胎洋彩青地金花鱼游春水瓶
高23.5厘米 底心留白框内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款
此为唐英于乾隆八年四月开创的9种新样式之一,瓶制奇巧,镂空旋转。器分内外两层,由4个部分各自分别烧制后再组装而成。外瓶自莲瓣口下开始斜肩,肩上有四环形系,腹壁四海棠菱形镂空开光。可见内瓶。内瓶通体以吹釉浅绿为地,上绘珐琅彩游鱼、水藻及落花。瓶内颈及底均施湖绿釉。
唐英之后,景德镇官窑再无法烧出如乾隆早期的精美之作。乾隆八年载“洋彩鱼游春水瓶一对”,十年又记“吹清宝莲描金鱼游春水四系橄榄瓶一对入乾清宫珐琅器皿内”,所言者应与此对相同。可见同样造型器在相同档案内,因时间不同,可有两种不同称法。 中彩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