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生活究竟什么意思

作者:池莉

今年的中秋国庆长假,照例收到许多祝福短信。与往年不一样的是,“简单生活”一词在短信中超级大量。这个词,早些年就出现,在短信里散布得三三两两,洒洒落落,带几许小资、几许文学、几许清高与自负,基本都发自于文人墨客。后来逐渐流行开来,大约也是眼里有耳里有心里没有,属于品位类的生活调料。却今年这两节里来势凶猛,且来自于男女老少,不同界别,不由我不注意。上海《收获》杂志友人红明的短信一向写得巧妙,这次拿她来做一个代表,她写道:“小时候要幸福很简单,现在我们简单了就幸福。”这已经是很哲学的结论,很肯定的宣言,很魅力的倡导了。

毋庸置疑,“简单生活”已成社会热词。身处复杂多变浮躁焦虑、物质消费刷新过频的当今社会,很多人身心受不了了。终于,大众开始向往和寻思更加轻松愉快一些的生活,最吻合大众心理的文化名词“简单生活”就火起来了。看来文学的力量还是很厉害的。

究竟什么是“简单生活”呢?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去做才会达到“简单”呢?我发现,一旦接触现实,文人墨客对“简单生活”的阐释立刻土崩瓦解。这些阐释的要义集中起来只两点:一否定物质,二否定欲望。

文人墨客喜欢用历史佐证现在:2000多年前的孔子不是赞了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吗?1000多年前陶渊明辞官不做,遁入世外桃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不就是美好的简单生活吗?

孔子赞颜回是有的,颜回的生活却是另外的方式与主题。陶渊明明摆着搞错了。记载很清楚:陶渊明出身破落仕宦家庭,年幼丧父,与母亲、妹妹寄篱于外祖父家庭,因此苦孩子陶渊明是特别想奋斗的,少年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他时运不佳,一直发达不起来。又他做人特紧张特敏感特刚烈,一点轻视不能忍受,动辄辞职。陶渊明只时断时续地工作了13年,就彻底辞官归里了。就算不满13年的工作,也够他在乡下买房买地,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最初陶渊明心情的确不错,在耳目一新的环境里,他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接下来呢?陶渊明是负气而活着,整天借酒消愤,每饮必醉,加上那时候是自然农业,天灾连连,更无人耕种打理。陶渊明很快就陷入了贫困,“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经常“褴褛屋檐下”。就连村里老农都实在看不过去,带了酒来与他喝,趁机好言相劝,要他振作起来外出工作。最后,陶渊明全靠借贷和朋友接济度日,并只要拿到一点钱又全部送给酒馆了。才63岁,陶渊明死于贫病交加。事实证明:陶渊明不是一个简单生活,只是一个简单生活的传说;更不是一个幸福,只是一个幸福的传说。

民谚道:人穷志短。又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就是社会常识。家徒四壁的穷人,不会觉得生活简单,而是恰恰相反。现在中国好不容易才搞了一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好不容易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才吃饱肚子,才脱下补丁摞补丁的衣衫,才唱歌跳舞旅游戴首饰,才买车买房玩电脑打手机。不要搞错!当今中国人的烦,是处理人与物质关系的烦,绝对不是饥寒交迫的烦。怎么一流行“简单生活”,就会有文化解释者提倡放弃物质,回归赤贫,禁锢欲望,只须背靠山墙晒太阳呢?难怪我朋友把报纸一扔,说:扯淡!与经济相比,文化落后到连常识都糊涂的地步,我实无语。

从孔子到陶渊明到眼前,说实话,在中国,真难找到符合现代普适价值的简单生活例子。只得列举世界第一富翁比尔·盖茨了。2008年,盖茨年满53岁,宣布退休,580亿个人财产悉数捐给基金会,自己的个人生活这样安排:大量阅读,做慈善,打高尔夫和桥牌。从此,盖茨过上了他理想的轻松愉快的简单生活。试想,假如盖茨不是现在这样,而是要去整容整成刘德华,要去买个国家做皇帝,搞什么后宫佳丽三千人,大生儿子好继承,要去买一宇宙飞船,把自己姓名刻上去,那么盖茨一定会感觉生活太复杂,愿望太难实现,他会烦死了忙死了累死了。

因此,其实,简单生活与物质和欲望本身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一个处理方式!

只要你懂得用简单方式来处理物质与欲望,你就可以获得简单生活。当然,简单方式并不是天生就懂的,简单方式来自思想方式,思想方式来自文化、教育、宗教情怀等等因素的影响和熏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盖茨的简单生活,首选就是大量阅读。再有钱也无人不需要依靠人类最高智慧来判断自己是否幸福。

而欲望,是人类进化的根本动力。一个人,灭了什么都成,千万不能灭了欲望。物质无罪,多多益善。要想全人类一步步达到幸福、健康、富裕、公正以及和谐相处,创造丰厚的物质是必需的。任何人,你都不可以单独生存。唯有造福社会才能巩固自己的福祉。现在已经有物质烦恼的人,不妨学习现在的盖茨;现在尚在打拼奋斗的人,不妨学习年轻时候的盖茨。而对于流行和时髦的文化名词,千万不要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