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宁青瓷
作者:李晶晶(文 / 李晶晶)
(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 )
北京恭王府的乐道堂有一主殿和两间配殿,这儿曾是恭亲王奕的书房兼卧室。如今被开辟出来作为展厅,用于一些特展。
宋代朝廷注重礼制,尤其推崇夏、商、周三代之礼。北宋聂崇义编撰《三礼图集注》,为朝廷制作礼器提供样本。宋徽宗将皇家收藏的古器编绘成《宣和博古图》,并以此为样本大量仿制三代礼器。《饮流斋说瓷》里面就提到:“宋代制瓷……体制端重雅洁,犹有三代鼎彝之遗意焉。”在这种风尚影响下,崇尚商周古器之风在宋代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中流行,龙泉窑受到这股崇古风影响,大量烧制模仿商周古器造型的青瓷。
展览中,有7件瓷炉都是仿商周时期青铜簋或青铜鬲式炉、青铜三足鼎的式样。“龙泉窑青釉龙耳簋式炉出现于宋代,这件的造型是仿商周青铜簋的作品。”恭王府管理中心文物管理部主任鲁宁是这次展览的策展人,他向本刊记者介绍,“这种龙耳簋式炉目前仅在四川遂宁和简阳窖藏中发现。宋代的这些仿青铜器的瓷炉,多是焚香用具。”宋人以燕居焚香为雅,香炉兼具传统与创新的样式,并成为后世香炉发展变化的规范。其中有一件龙泉窑青釉八卦纹兽足炉就是宋代一种新型纹样,它是仿商周铜鬲窗纸的瓷器造型,初见于南宋,此后经常出现于宋元时期的瓷器上。
鲁宁说:“与前代相比,宋代社会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都市普遍提倡养花种草,文人皇帝宋徽宗甚至把江南的奇花异果、湖湘文竹、四川佳果等征集到东京。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各瓷窑大量生产花瓶,以供养花、插花用。”在宋代,瓷瓶品种繁多,有净瓶、胆式瓶、瓜棱瓶、玉壶春瓶等。鲁宁说,最初挑选展品的时候,他特意选了龙泉窑青釉鼓腹瓶和景德镇产的鼓腹瓶比较展出,这是一种长颈、小鼓腹的一种瓶子,是南宋时期的陈设器。不同的窑口所生产的鼓腹瓶造型、釉色略有不同,龙泉窑釉色呈现玉润的感觉,景德镇窑釉色更为翠青。韩国新安海底的元代沉船曾出过相同造型的器物,可能是南宋时期的产品。
宋代倡导文治,翰墨林立,文房清玩蔚然成风。展览中一组文具用品,颇为雅趣,蟾形水盂、水丞、凤首流水注及五管笔墨插等,不难想象它们当年的主人平日里是何等的闲情逸致。宋代人生活的精致,常被现代人津津乐道,一件景德镇窑印花双凤纹盒即可窥一斑见全身。盒盖用子母扣的方式扣合,盖面模印凤穿牡丹图案,凤凰展翅,拖曳长尾,在牡丹花中穿飞。这类瓷盒创烧于唐代,用以盛装药品、香料、化妆品等。南宋时海外贸易兴盛,香料大量输入,使用香料成为时尚,来自各国的几十种香料需要盛装的盒子,于是各种质地的香料盒纷纷出现。除此之外,人们发现这种盒子还可盛装妇女化妆所用的香粉、画眉用的黛、抹唇用的朱红,于是南宋时各地瓷窑普遍生产,而以景德镇窑的产品数量最大,质量最精。景德镇地区甚至还出现了许多专门生产瓷盒的作坊,这在宋代墓葬及国外的古遗址出土的大量瓷盒的名款中得到证实。
(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
展览中的这批青瓷,是四川遂宁金鱼村窖藏发掘。遂宁不是一个大地方,它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东邻重庆,西接成都,是区域性的交通要道。顺着这个线索看遂宁历史,南宋时遂宁府既为“四达之区,西接成都,东连巴蜀”,号称“剑南大镇”和“东蜀之都会”,是当时四川主要的商贸城市和交通枢纽。
当时发掘的这批瓷器以宋代龙泉窑、景德镇湖田窑的青瓷为主,另有少量的定窑白瓷、耀州窑青瓷、磁州窑白瓷,并有广元窑、清溪窑等四川当地生产的瓷器。其中一件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罐,是目前为止能看到的宋代唯一一件荷叶形盖罐。
( 南宋龙泉窑青釉五管器 )
这批遂宁窖藏是直接挖坑掩埋,器物虽然放置十分有序,但鲁宁说,根据出土现场情况看,能判断出它们的主人一定是在匆忙中做一个了结,而后匆匆逃离。
四川省遂宁市青瓷博物馆副馆长庄文彬,是专门从事遂宁青瓷研究的专家。他有两种分析,其一是“富贾珍藏,战逃掩埋”。在金鱼村出土的窖藏文物中,有镌刻“凤翔楼钱鑫”铭文的青铜小钟。“凤翔楼”应该为某个店的字号,“钱鑫”则应为钱庄之意。那么这些带铭文的小钟应该是作为招牌悬挂在店铺某处。钱庄的主人应该属于富甲一方的人物,平日里有聚珍的雅好,战火临近,只能忍痛在匆忙中将珍宝深埋地下,期盼战乱后再见天日。另一种推测,“皇家敕赐,庙产窖藏”。遂宁历史上经济富足,文化繁荣,这为宗教在当地的兴起提供了土壤,遂宁广德寺与灵泉寺为观音道场,千余年香火鼎盛。广德寺自唐代开元年间始建,至明代的几百年间,历代帝王11次敕封,寺内至今仍珍藏宋真宗敕赐的“观音珠宝印”,由于遂宁广德寺与宋代皇帝的渊源,这批瓷器很可能是皇家赐给某所寺庙,因战乱而被僧人埋于地下。■
( “梅香翠雅——四川遂宁宋代窖藏瓷器展”现场 )
(实习记者魏玲对本文亦有贡献)
四川遂宁窖藏青瓷集萃
( 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窖藏发掘现场 )
金鱼村窖藏出土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601件。绝大多数都是景德镇湖田窑的产品,主要有炉、瓶、壶、水注、笔洗、粉盒等多个品种。其精巧别致的造型、细腻繁密的刻印花图案,衬以素雅明净的青白釉,令人赏心悦目。
景德镇窑青白釉兽足鼎式炉
南宋
这件瓷炉是仿商周时期的铜鼎造型,三足做成兽形,兽面和爪趾清晰,但器身并未像商周铜鼎那样装饰纹饰,而是素面如玉,釉面有细碎的冰裂纹,瓷炉稳重中显轻盈。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花缠枝花卉纹经瓶
南宋 通高33.3厘米,口径3.8厘米
后世把这种造型的瓷器称作梅瓶,元明时期梅瓶盛行,因其口小适于插梅枝而得名.其实宋代把这种造型的器物叫经瓶.用途也不是插梅花,而是装酒。遂宁窖藏青瓷出土3件形制和纹饰相同的经瓶,均为白胎施青白釉,小口带盖,盖顶刻覆荷叶纹。瓶身刻两层纹饰,底纹为阴文复线,细密清晰,繁而不乱,枝头花多绽放,犹如暗香浮动。
景德镇窑青白釉凸雕花卉纹尊
南宋 高19.8厘米,口径15厘米
出土中有两件造型相同的青白釉凸雕花卉纹尊,均为白胎施青白釉,深腹,直腹壁略弧,瓷尊外壁用凸雕的手法雕出花卉,具有浮雕的效果。这种手法叫“留花剔地”,始于北宋磁州窑,景德镇窑借鉴了磁州窑的这种工艺,一件瓷尊凸雕处牡丹、栀子花、莲花,花叶繁茂,另一件瓷尊凸雕出莲荷纹,莲花荷叶硕大。
在金鱼村窖藏中,龙泉窑青瓷为342件。年代主要为南宋时期,釉色以粉青居多。
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罐
南宋 通高31.3厘米,口径23.8厘米
盖罐胎质细腻洁白,盖子呈荷叶形,罐子满施的梅子青釉晶莹光润,如一汪清澈的湖水,器身虽稳重,但垂下的荷叶有在水面漂浮的感觉。荷叶形盖罐有大小两种类型,小型罐往往作为盛茶末的容器,金鱼村窖藏中发现的这件大型罐则多作为贮藏用具。窖藏中被放在器物堆底部的中央,内装有青白釉菊瓣碟99件。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南宋 高27厘米,直径8厘米
这件龙泉窑的瓷瓶是模仿上古玉琮的形制,外观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十分相像。琮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外方内圆,中间贯通,象征天圆地方。这件瓷器创造性地在底部加了圈足底而成。 中国古代史南宋文物陶瓷瓷都瓷器龙泉窑文化宋朝青瓷遂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