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 星条旗落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被袭现场 )
2001年,《三联生活周刊》从半月刊转为周刊。转周刊运行了3个月,三联书店与国康公司的合作彻底破裂。3月5日,编辑部搬离了净土胡同,选择安贞大厦为新的办公地。刚转周刊时候,唱主角的还是高昱与吴晓东。当时的编辑部,苗炜和他3个北师大校友:邹剑宇、吴晓东、庄山,成为一个活跃群体;高昱与他的一批原社会部的老人成为一个活跃群体;李鸿谷刚进周刊,与金焱成为一个合作体,这年5月李菁入职,7月朱文轶又进了周刊,他们构成一个小群体。
2001年最突出的几个封面,首先是这年5月,金焱突破了对当时重庆公安局长文强的采访,做了一个《对手张军》;然后是苗炜用文学虚构的方法,写了一篇很有俏皮意味的《贫嘴张大民的奥运生活》,这也是《三联生活周刊》史上一个独特的封面;再然后是高昱到河南采访艾滋病感染的现状,做了一期很深刻的《血祸》,而吴晓东的《摇头玩》也是他在周刊写得最好的封面。李鸿谷进周刊后选择突破的黑社会、毒枭,起先都没有获得应有的影响。
这时候,发生了“9·11”。“9·11”发生后,记得是编辑部的一些骨干,自动地就都赶到了办公室。这一期的封面故事当时已经发排,是金焱做的《内蒙古的迁徙》,是描写贫困农牧民移民的。当晚大约是23点左右,开了一个简短的会,每人按不同的方向,赶写一篇文章,在第二天中午前交稿。参与者有苗炜、高昱、蔡伟、金焱,吴晓东的国际部成为最主要的部门,吴晓东带着甄芳洁、王星,负责直接在网上找深度材料,然后就立即联系特约记者娜斯、冬月与崔峤,分别从纽约与柏林发回现场报道,图片编辑则马上找图片。这个封面专题在第二天中午按时全部完成,在完成前拿到一篇发表在周刊论坛的署名叫“公子小赖”的文章《他人的血》,把它作为主文。
随后,我们连续做了5期报道,吴晓东的国际部成了主角,刚从海军到周刊的蔡伟因为熟悉军事,就成为这5期报道中的核心叙述者,而王星在这个报道过程中,也以从网站中寻找各种偏门信息而见长。另一位积极客串者是《北京青年报》的吴鑫。
李鸿谷是在“9·11”的热点过去后开始全面发力。“9·11”的5期之后,他先与李菁等合作了《亚洲的性与艾滋》、与金焱等合作了《中国反恐怖》,然后就推出了《贪官李纪周》。这一年邹剑宇写了一个很重要的封面故事:《偶像的黄昏》,之前他曾写过一篇研究张朝阳的《注意力经济》,在业界也产生过影响。 吴晓东2001星条旗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