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 到西部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06年,西藏纳木错湖边牵着牦牛等待游客的牧民 )
青藏铁路通车,是2006年的大事。起于格尔木,终于拉萨的这段高原铁路,于这一年7月1日将正式通车。于是,在年初规划时,确定这一年的系列报道,从2005年重访历史的成功中另转一个方向,去做西藏的人文历史地理。之所以寻找方向,是因为当时《中国国家地理》的影响力,《三联生活周刊》也想从地理的角度来寻找拓展自己的空间。
这个系列报道得以实施,摄影记者是必不可少的。严格说,《三联生活周刊》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才真正在摄影记者上做投入。《中国国家地理》的摄影记者愿意到周刊来,是这个策划的一个前导。当然,《中国国家地理》的社长李栓科当时很有些不高兴,但他很快又慷慨而热情地支持了周刊。
这个系列从4月一直到10月,像抗战系列一样,一共做了5期,几乎所有能出动的记者都去了一次。出动的文字记者中女将为多,关海彤一直笑容满面地陪同,而蔡伟则开着他自己那辆标致206从不同的路线,北京到拉萨,整整跑了3次!这个系列,基本很深入地将西藏的人文地理做了详尽的梳理。
这一年,《三联生活周刊》是以李菁重访关于周恩来个人的历史生活细节为开端的,春节期间做了一期有关吃的封面,组织近10人的队伍,一气采访了18位老少。然后又很快去寻找有关犬种的历史,可见仍然急于开拓各种各类有可能拉动读者兴趣点的信息源。这一年到了周刊第400期的纪念日,这个400期我们选择了以抗战系列与西藏系列结合的方式,做《毛泽东地理》。李鸿谷率领7个记者,根据毛泽东一生的地理轨迹,重访他当年的生活节点。这是《三联生活周刊》将历史与地理组合,又一次拓展的尝试,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挖掘,这个封面专题在当时突破了它该有的影响力,也为后来更深入历史创造了条件。
这一年,也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国去一个个国家寻找其文化魅力的开端,由舒可文牵头,去寻找意大利的气质。这一年,鲁伊独立采访操作了有关数学的封面《庞加莱猜想的数学江湖》,围绕数学的学术问题,几乎采访遍了相关数学家,对数学做了极出色的普及。这是《三联生活周刊》史上又一个特殊的封面。而在电视剧热播时,做了乔致庸与胡雪岩这两个商人历史故事挖掘后,这年底,因为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我们又做了一期对大国崛起史反过来作追问的《〈大国崛起〉遗漏的故事》,在这期封面中,朱步冲展现出了对历史出色的分析能力,为他后来在《理想国》中的表现奠定了基础。 西部中国国家地理封面三联生活周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