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催生的润滑油机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嫦娥二号”催生的润滑油机遇0( 6月2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4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

与神舟飞船上提供的润滑油不同,“嫦娥二号”借助“长征三号丙”火箭发射直飞月球,没有变轨飞行的过程,这意味着“嫦娥二号”要经受更严酷的飞行状态,而正是从神舟飞行器到探月工程的航天技术升级,让长城润滑油不得不一再升级配方,耐受范围可以从200摄氏度高温到零下130摄氏度,还得不易挥发,要耐受持续辐射。在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科技开发部主任张春辉看来,正是航天润滑油的极端技术指标需求,加速了长城润滑油在全合成润滑油上的研发速度,尤其是针对越来越多汽车制造商选择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高压缩比成为中国汽车集体性的技术选择时。实际上,长城润滑油面对每年1400多万辆新车增长的市场,以及200万吨润滑油产能和250亿元年度销售额,迫切需要从国内最大的新车预装润滑油供应商,向零售润滑油品牌转型。而如何在“嫦娥二号”之类的航天润滑油技术上加速实现民用转化,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科技开发部主任张春辉。

三联生活周刊:“嫦娥二号”将使用更大推力的“长征三号丙”火箭,绕月飞行发生了很多变化,你们对航天润滑油做出了什么技术升级?

张春辉:直飞月球只需要120小时,大大增加了整套“嫦娥二号”的耐高温和耐压力难度。与以往我们为航天提供的润滑产品相比,“嫦娥二号”有很大的技术需求升级,因为“嫦娥二号”要长时间围绕月球飞行,频繁在月背穿梭,在高温和低温近200多摄氏度的温差下切换。并且月表飞行高度只有100公里,对可活动的机械部件,尤其是密封胶圈保护油脂的耐久性要求很大。为了保证CCD相机拍摄精度从上一代的100米,提升到“嫦娥二号”的7米,加强了在航天润滑油脂挥发度上的审核标准,保证在卫星周围不会形成挥发颗粒层,影响探月拍照的分辨率。

三联生活周刊:长城润滑油在航天用油上一直是不计成本的,但是全合成的航天用油同常规民用矿物油又完全不同,你们如何实现航天用油技术的民用转化?

张春辉:整个“嫦娥二号”只有一吨多重,而很多机械部位都需要润滑产品,才能保证正常运转,可以说整个卫星上的润滑油量还不如一辆同样重量的小型汽车的使用量,所以不能以常态经济思维的投入产出比衡量。实际上,我们一直在推进航天用润滑油的民用商品化,越来越多的高档跑车都在用全合成润滑油,精密轴承上,尤其是导航陀螺仪,研发的基础配方都是近似的。风力发电也是一个合成润滑产品的新市场,今年中国风力发电装机量全球第一,我们测算一台风力发电机上上下下会用掉200公斤的润滑产品,风力发电设备要求润滑产品是伴随风车同步使用寿命的,所以对耐久性要求很高。

“嫦娥二号”催生的润滑油机遇1( 张春辉 )

三联生活周刊:长城润滑油一直占据着国内汽车预装润滑油市场60%的份额,但是单独零售版的润滑油销量一直不如壳牌等国际品牌。而国内汽车界频繁涌现的自助品牌热潮,无疑将在未来两年新增出至少200万辆的新车产能,这些自助品牌汽车出于成本的考虑,肯定会更偏向采用长城润滑油,这无疑更增大了你们在装车油市场的比率。而难以扩展零售润滑油的品牌认知度,如何从OEM方式向品牌方式转化?

张春辉:长城润滑油一直以来是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直接获益者。今年1400万辆的新车销售趋势,尤其是过去两年新车消费的高速增长,逐渐会让汽车保养从经销商的4S店体系向保养店的模式扩散,这就催促我们要加速推行品牌化策略。中国汽车消费文化上处于萌芽期,大家还在关心汽车本身,重点在一次性买车上,而不是成熟的汽车生活方式上,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车应该对应使用什么润滑油,一切都是听从经销商维修保养店的安排,所以我们需要提升国内整体汽车消费的情商。除了与“嫦娥二号”有相关性的全合成润滑油,我们还在关注很多新兴技术,譬如润滑油的生物可降解性,新开发的SCR尾气处理液,已经可以满足于欧IV排放标准。■ 催生润滑油机遇二号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