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利克斯·鲍加特纳:跳出我天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朱步冲)
( 5月26日,菲利克斯·鲍加特纳从飞机上跳下,对改良的宇航服进行测试 )
对41岁的菲利克斯·鲍加特纳(Felix Baumgartner)来说,冒险与疯狂,似乎就是他25年职业极限运动生涯的标签。2007年12月11日,鲍加特纳从高达509米的台北101中心大楼顶层起跳,在经过5秒钟的自由落体后,张开了自己的降落伞,并在空中完成了一系列令人惊愕的特技动作,从而再次打破了他个人保持的固定平台跳伞世界纪录。由于没有得到台北市政的同意,胆大的鲍加特纳和几名他属下的技术支持团队“502小组”的成员在前一天成功地分批带着包括降落伞在内的所有装备骗过了大厦保安,并在顶楼贮藏室里隐蔽起来。下午16时许,在其他“502小组”成员布置完降落缓冲保护垫和摄像机后,鲍加特纳迅速以几个跑酷动作翻越了101中心顶层高达3米的保护围栏。“在翻越围栏后,我发现自己必须要跳到另一个建筑物外沿上才能保证安全起跳,而两者的落差几乎有4米。”鲍加特纳在接受采访中向本刊记者回忆,“我毫不犹豫地蹦了下去,但我的脚踵受了伤,并且小腿上也磕了一下,所以我是带着一片淤青和几处扭伤完成这个动作的。”
然而,与从同温层向地面坠落相比,101中心的疯狂表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在鲍加特纳上千次的高空跳伞生涯中,垂直距离最高的一次不过3.2808万英尺——背插一对碳纤维翅膀的他借此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以无动力自由降落方式穿越英吉利海峡的勇敢者。“许多极限运动赞助商向我提出了各种各样疯狂的建议,然而红牛公司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使我了解到,从太空中实施自由落体跳伞,打破音障,不仅是一件能够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壮举,其意义不会随着目标的达成而消逝,而且也为人类进一步探索太空提供了有意义的研究数据及勇气。”鲍加特纳向本刊记者表示,为了完成这一壮举,红牛公司专门为他组建的“平流层”团队已经拟定了一个复杂的计划:他搭乘的气球由聚乙烯纤维制成,当到达平流层顶部时,气球体积将达到290万立方英尺。在起跳前,他将一直待在一个直径6英尺、由玻璃碳纤维材料制成的密封舱中。“如果用船来比喻,我们起初想制造一艘独木舟,结果变成了一艘巨轮。”红牛“平流层”团队的技术总监阿特·桑普森告诉本刊记者,在达到指定高度后,鲍加特纳就在地面控制中心的引导下完成跳伞动作。
“平流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深知,当鲍加特纳到达设定的12万英尺跳伞高度时,他将面临怎样的严酷环境:人体加速度将达到每秒32英尺,逐渐从亚音速增至超音速。在35秒后,鲍加特纳的下降速度将突破音障,届时,这股强大的震荡性阻力将造成“音爆”,使得他的身体各部分在一刹那间速度不一致,空气激波将给耳鼓膜带来巨大的压强变化。不仅如此,在12万英尺高度,较低的空气压力和温度也对鲍加特纳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届时气温将达到零下100华氏度,所以“平流层”小组计划从起飞前两小时起,鲍加特纳就将开始呼吸纯氧,以保证在低气压下,血液中的氮不会形成气泡。
鲍加特纳的身体是否能经受这样的极端考验,现在还不得而知。然而在美国空军1966年的一次试飞事故中,一名飞行员曾在飞行器速度超过3马赫的情况下被迫弹射跳伞,却安然无恙,从而间接证明这次跳跃至少具备理论上的成功可能。不过鉴于当时事故发生在7.8万英尺的同温层,远远低于鲍加特纳出舱时的高度,技术小组显然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完成。
“他们告诉我,一出舱时,我的垂直下落速度大概是1马赫,大约每小时700公里,而普通极限跳伞运动员出舱时的速度只有每小时120公里左右。谁也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体会出现怎样的生理反应。”鲍加特纳对本刊记者说,“我当然会恐惧,但它带来的好处是,你会全神贯注。”届时,鲍加特纳将身穿由戴维·克拉克公司(David Clark)制造的改良宇航服,该公司还开发制造了基廷格(Joseph Kittinger)创造纪录所穿的太空服,以及乘坐SR-71“黑鸟”、U-2和X-15等高空航空器机组装备的全身加压飞行服。这件特制的改良宇航服将增大穿着者髋、肘、腕关节的灵活性,以便鲍加特纳能在舱内及时改变身体姿势以防止身体出现急剧翻转,并稳定密封舱,内部的特殊充气气囊将有效减轻大气压力对他身体的冲击。在脱离密封舱大约5分35秒后,鲍加特纳将下降至5000英尺高度,此时他必须手动打开主降落伞,最终降落在太平洋海面上。
( 红牛平流层小组工程师麦克托德正在为鲍加特纳(右)测量详细的胸围、臂围,确保为其特制的宇航服完全合身 )
“在正式行动之前,菲利克斯和我们还要在专用的风洞实验室和压力舱内度过很多时间,并进行至少三次试跳,高度将从2.3万英尺逐次递增至6万、9万英尺。”戴维·克拉克公司项目负责人丹尼尔·麦克卡特告诉本刊记者,在经过风洞、低压实验室与初次2.3万英尺高度试跳后,研究人员发现,鲍加特纳专用太空服需要在灵活度方面做出更多改进。其次,他们建议鲍加特纳在出舱时应当保持某种“三角形”姿势,以便在气流中保持身体稳定性。“另外,在试跳中,我发现在以巨大的初速度坠落时,跳伞者很难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方便地找到降落伞启动按钮。”麦克卡特说,“所以我们将手柄尺寸加大,并且在鲍加特纳宇航服的手掌部分上加装了小型反光镜,使他能在头盔视野有限的情况下及时开伞。”
鉴于这些技术细节问题,“502小组”原定在2010年内完成这次“世纪一跳”的计划似乎必须延后,但每个参与者都相信,鲍加特纳必将如愿以偿。50年前,约瑟夫·基廷格的壮举使得NASA相信,人类的身体能够借助全压宇航服,在平流层这样的严酷环境中毫发无损,而短短9年后,人类便能在月球上行走。而在这个私人太空探险企业取代NASA成为人类向外层空间拓展的先锋团队的时代,鲍加特纳冒险之举的影响力势必将激发更多后继者的效法和想象力。“我不认为这是个异想天开的主意,实际上,自从16岁开始献身跳伞运动后,我就一直试图将这项运动在尽可能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然而危险总是客观存在的。”鲍加特纳告诉本刊记者,“但是,如果考虑到我们在熟睡中都有可能离开这个世界,那么从太空中跳向地球也并不是一件太恐怖的事情。”■
(感谢“502小组”以及红牛“平流层”团队为本文提供的资料和大力帮助) 加特纳菲利克斯天地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