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
作者:朱伟(文 / 朱伟)
说离字,先想到白居易的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就喜欢用这个“离离”,比如还用“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离别二字,近称离,远称别。两个离字连用,是一种空旷与寂寥中相依为命之感。这个词,西汉刘向最早用做“心离离”,是忐忑不宁,“心离离而挂空悲”,则是一种若有所失或怅然若失。
离字本来右边还有个“隹”,这个隹本是鸟的短尾象形,这短尾部首下的字都是鸟名,离其实就是黄鹂。黄鹂据说必须成双配对才能飞,配对是彼此相附,相附是彼此映衬,由此,《周易·彖传》才解释离卦离的本义是“丽”。丽字本来底下还有个鹿,是两只鹿相伴而行,伉俪一词的形容就来于此。伉是对、俪是偶,离字的延伸义才是配偶别离后的离忧。
由此看,所有的深刻关系,其实在《周易》中早已经写就了。《周易》将离卦安排在坎卦之后,有陷才有坎,所以坎是陷;陷中有水,所以陷是险。从陷险到离,按古人说法是物极必反——险到极处就会离开,离开是因为相辅相成,相辅相成就是丽。怎样相辅相成呢?是阴阳关系的变化——坎卦的卦形是一阳陷于上下二阴之中;到了离卦,就反过来,变成一阴丽于上下二阳了。离卦是阴附于阳,阴阳彼此作用,奇与偶相配,偶丽而成离,是一阴促成二阳之合。当然,反过来,也能变成一阴构成二阳之分。
离卦的卦形由此是离上离下。《周易》说卦说,坎为水,离为火,火是照耀,所以是日。离卦的上互卦是兑,是泽,是少女;下互卦是巽,是木,是风,是长女。这上下互卦,兑是坎之险的舒缓,巽是离之火的依靠。八卦中,乾父坤母,他们产生三个儿子,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三个女儿,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巽为长女。火因有木才能燃烧,所以托附于木,离卦的倒数第二至第四爻,正是巽卦。火来自上下二阳,是中间的一阴坤呼唤上下二阳乾,坤在地位二,乾在天位五,所以彖传才说,“日月丽乎天”——天因日月照耀而有光亮。这日月其实指坎与离的关系,坎为月,离为日,日月转换,有水才有火。火是因为中间为虚,才能燃烧,虚也来自中间这阴。这一阴是坤,是土,所以彖传说“百谷草木丽乎土”——大地生长出草木百谷,草木百谷因水滋润,天地间又诞生阳光普照,才充满生机。坎离两卦由此才是全部六十四卦的中枢。
“畜牝牛,吉”,牝牛就是坤,畜是养。三国王弼解释这离卦的内涵是以柔顺为主体,内顺才能外强。这就是彖传所说,“柔丽乎中正”,才能亨通。如何畜呢?还要从卦形来分析理解。从卦形看,离卦的倒数第一至倒数第三爻,也就是下卦离,是奇、偶、奇,都为正。倒数第四爻到最上爻,也就是上卦离,则完全是错。尤其倒数第五爻的天位是阴爻,致使倒数第二爻的地位无法与之对应,才构成坤对乾的呼唤,这才是离的本义。此卦的“畜牝牛”之养,因此是等待天位调整,是坤的作用决定乾,离卦由此才是中女。天位调正就是“中正”,这就是“重明之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重明指阴阳位置调正后,离导致万应,随感皆通。大人是调正后的天位,继明是持续不断的光明,这就是中天之日,它照耀四方,就会心想事成。
理解了此卦总意,再看爻辞。倒数第一阳爻是“履错然,敬之无咎”。履是鞋,是迈步走路,错是杂,错然,按王弼解释是敬慎貌。离为火,火势烈焰向上,所以刚开始起步就会面临纷扰,要以敬慎心避灾。
倒数第二阴爻也就是地位是“黄离元吉”。坤为黄,这是坤居正位对乾归正位的呼唤,黄离就如黄鹂,呼唤对偶,元为乾。居中唤元,是吉。
倒数第三阳爻也就是人位是“日昃之难,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日昃是太阳偏西,难为忧,耋是年龄在六十岁以上,嗟是嗟叹。因为三以上都是错位,这一爻就变成了即将终极,由此是面对日薄西山,火之将终。火终将无丽,所以必须击缶呼救。击缶的缶又因为此爻居中,说卦说,离为大腹,像缶形。击缶而歌是口向上,兑为口,还是呼吁天位正。
倒数第四阳爻是“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突是突进,继进,这是指倒数第四、五两爻关系,四突上要与五对换,四之阳升至五,错位调正了,火就相继,火焰重新熊熊。这样调正,从倒数第二爻到倒数第四爻就成了坎像,坎为水,火为水灭就成死灰。这是阳升阴降的结果——阳升是“焚如”,阴降是“死如,弃如”,死灰不除,灶火就不能上突。
倒数第五阴爻爻辞是“出涕沱若,戚嗟若,吉”。涕是眼泪,涕沱是泪雨滂沱,戚嗟是悲伤与嗟叹。涕沱指这一爻与倒数第四爻相调后的坎像,自然是“出涕沱”。而说卦又说,坎为心,离兑为口,所以有如戚嗟像。但它也是吉。
最上第六阳爻爻辞是“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王是乾,它调正后,与地位对应,之间是坎像。坎也是师卦的下卦,呈师像,坎与师互震为出,这就是“出征”。最上这第六阳爻是首,因是错位,乾坤对应后调正它就成“折首”。折首后“有嘉”,嘉是善,是美,就是大功告成。火功既成,就是获。获得什么呢?丑在这里指类——出征除去了非类,于是无灾。■ 离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