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之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北京 荼蘼)

我的宝宝满8个月了。在坚持了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后,他不得不亲自上阵,与危机四伏的食品环境正面接触。我和老公都上班,所以我选择了成品婴儿米粉、泥糊类辅食。为安全起见,我挑选了超市里相对高端的产品,含有猪肝,因为6个月以后的宝宝急需补铁。可当我发现这个国际品牌的辅食产于青岛时,立刻坐立难安起来。天哪,那批肉猪有没有滥用生长激素或抗生素,它们饲料成分中的蔬菜谷物是否过量喷洒了农药,猪肝的制作流程控制严不严格,原料采购人会不会为图回扣而导致检疫不合格的猪肝流入生产环节,在国内生产的产品标准会不会低于国际通行标准?我上溯到这瓶猪肝泥的源头,回忆起无数社会新闻报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当机立断,改换了另一种原装进口品牌,号称坚持天然品质,具有80年历史,备受某国妈妈信赖,当然,价格也上升了一倍,130克要卖16块钱。

在打探辅食行情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大批日本品牌的拥趸,她们告诉我,日本的食品安全标准是最高的。于是我像萧红笔下的“马伯乐”只吃日本“味之素”味精一样,一头扎进和光堂、明治、扇屋……的包围圈,“不含蔗糖、食盐、人工色素和香精,不含过敏源,强化钙铁锌等各类生长必需的营养”,这些宣传语像一个魔咒束缚着我,它们众口一词,言之凿凿。

这已经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问题——不是吃了进口食品孩子长得更好,而是不吃进口食品还能不能顺利长大的问题。我用母乳断绝了三聚氰胺的威胁,当然,在我吃下去的无数鲫鱼汤、猪骨汤里,残留着许多已知或未知的有害物质,其中包括苯并芘超量而瞒报5个月的金浩茶油。我唯有自我安慰,好歹都消化了一圈。只怕食品工业手段越发生猛,非我一副血肉之躯所能阻挡。我们已经是惊弓之鸟,来自乡村的公公也受到了波及,当宝宝生病还未确诊时,他坚持要我和老公把米粉带到医院做诊断参考。

宝宝一天天长大,吃得愈多,危险愈多。我可以买米粉,可是我不能同时进口大米、小米、食用油,不能进口新鲜蔬菜、肉类,不能买一片蓝天和一道绿水,我只能在宝宝吃米粉的时候,护得一时是一时吧。 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