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澈的莱茵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浙江兰溪 陈亦权)
在德国境内,莱茵河畔大大小小不少于3000家企业,它们产生的污水也绝不在少量,然而,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前不久,我有幸随团去德国进行为期一周的环境治理成果考察,才明白了其中的因由。
此行的目的地是莱茵河畔的德国最大内陆港城市杜伊斯堡。以该市两家大型药厂和一家造纸厂为例,这三家企业都没有在自己的厂区兴建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而是三家合建了一座污水处理厂,使之形成一家独立的股份制企业,再由政府来管理和监督,政府占股份1/3,这三家企业合占另外2/3的股份。附近若有新的企业成立,或有企业准备兴建污水处理系统,政府就会提议他们不必自建,只需挖一条管道把污水排进那三家企业合力开发的污水处理厂就可以。虽然,这家企业每年得交一笔费用,但与独立兴建处理系统所需经费比起来,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而污水厂所收到的这笔费用,就是它所创造的效益了。
杜伊斯堡有53万常住人口,每年产生数千万吨生活污水,如果这些生活污水直接排进莱茵河,相信莱茵河水很快就会变成黑色。但事实并非如此,杜伊斯堡的市民生活用水也是要进行处理的,合理铺设的地下管道将整个城市的生活用水引向了几座固定的污水处理厂。当然,市民们在缴纳水费的同时,得根据用量缴纳50%的污水处理费,对于这笔有明确用途又为数不多的增收费用,全德国无一人提出反对。而增收的这个费用,又成了污水处理厂的利润。同时,处理干净的水又会被这三家企业循环利用,或者按需求用低于地下水的价格出售给当地的园林和绿化部门,以及一些企业和庄园,作为工业和农业用水,这又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杜伊斯堡市的环保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因为有利可图,德国的企业都非常乐意兴建污水处理厂。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已有30座大型污水处理厂,甚至还有更多的企业申请兴建,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政府只能下令暂停申批。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结果迥异。我们常见的是,一些企业把污水处理当成负担(从单方的经济上来说,确实是一种负担),能拖就拖,能瞒就瞒,甚至有企业建了污水处理系统后,为减少开支仍偷挖管道把污水排进江河,污水处理系统也沦为一套应付各种检查的摆设。结束考察的前一天,杜伊斯堡的市长绍尔兰德在送行宴上说了一句颇值得回味的话:“如果一提公益就意味着要增加某些人的负担,显然这不是真正的公益。我们提倡但不依靠人们主动去做公益事业,也不施加压力逼迫人们去做,而是用我们的智慧去规划和部署,让公益事业也成为一种利润事业,从而实现真正的公益。” 清澈莱茵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