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组倒计时

作者:谢九

(文 / 谢九)

7月底,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要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步伐,今年要把中央企业调整到100家以内。

自国资委2003年成立以来,中央企业的数量从最初的196家调整到2009年底的129家,6年时间内有67家央企被兼并重组。截至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发表讲话之时,央企数量还有125家,这意味着在今年不到5个月时间内,至少将有25家央企迎来重组大限,经过了过去6年小步慢跑的摸索之后,央企重组开始骤然提速。

央企重组的主要思路还是“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按照国务院对央企的定位,就是要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培育和发展形成30〜5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从长期看,今年将央企整合至100家以内只是一个初期目标,未来央企还将进一步集中,直至形成50家左右的“超级巨无霸”。

从过去6年来看,央企之间的重组大多数还是以企业之间自愿为主,整合路径主要有央企之间的强强合并、以强并弱、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非主业资产向央企集中等方式。但进入今年下半年之后,想要在5个月之内完成至少25家央企的重组,仅依靠企业之间“一对一”的自愿组合显然无法实现进度,国资委的强力介入将成为下半年重组的主旋律。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早在3年前就曾对各大央企频繁预警,“3年内要做到行业前三名,否则国资委给你们找婆家”。对于那些无法进入行业前三的央企,如今可算是大限已到。

即将在近期挂牌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将成为央企重组的重要平台。国新公司主要收纳“规模较小、微利、效益差、应退出市场的央企”,对于一些无法在年内通过市场化方式重组的央企,将很有可能被打包进入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在此之前,国资委旗下已有2家资产运营公司——诚通集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这两家公司主要更多是作为央企剥离资产的托管平台,而国新资产管理公司更接近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被业内视为“产业中投”。

从投资的角度,兼并重组从来都是最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目前大概有80多家央企在A股市场上市,控制的上市公司约为150多家,下半年大规模的央企重组,为A股市场带来了丰富的投资题材。按照央企的整合路径,今年的目标是缩减至100家以内,长期目标是打造50家左右的超级航母,这也就意味着央企在短期之内的重组重点是以强并弱,在完成年内100家的目标之后,央企整合的重点将是强强联合。

通过研究历史上发生的众多并购案例不难发现,如果收购方和被收购方都是上市公司,在短期内,往往是被收购方的股价表现更强于收购方,因为弱势企业被并入强势企业之后,往往能得到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强势企业吞并弱势企业,需要面对很多资源整合的难题,在短期之内并不一定能够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按照这样的逻辑,短期内,大鱼吃小鱼将是央企重组的主旋律,而那些即将“消失”的相对弱势企业,比主动收购的强势企业存在更多投资机会。

如果从寻找弱势央企上市子公司的路径来看,乐凯胶片(600135)、中纺投资(600061)、上海普天(600680)、中水渔业(000798)和彩虹股份(600707)等公司可以满足这一条件。

乐凯胶片(600135)作为传统胶片生产商,在数码时代的业绩逐年下降,最近几年都是以几分钱的每股收益勉强保持盈利,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陷入亏损。公司大股东中国乐凯胶片集团是国资委的下属央企,在央企整合大潮中被兼并的可能性较高,或者正是因为存在较高的重组预期,乐凯胶片的十大股东中出现了4只华夏基金的身影。中纺投资的主业是传统的纺织业,受到外需放缓和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公司近年业绩只能保持微盈,公司的大股东是中国国投国际贸易公司,在近年来的央企整合中颇为活跃,收购了4家央企,托管了2家央企,旗下拥有的上市公司有国投电力、国投中鲁、国投新集、中城股份和中纺投资。上海普天的实际控制人是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该集团在A股市场一共拥有3家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上市公司,其余两家分别是东方通信(600776)和东信和平(002017),这3家公司的业绩都在盈利和亏损之间徘徊。中水渔业主要从事渔业捕捞业务,近年来业绩也是乏善可陈,其大股东是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公司,该集团由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和中国牧工商(集团)于2004年10月合并而来。彩虹股份是一家生产显像管的公司,虽然2009年的每股收益巨亏1.7元,但这并没有妨碍公司成为今年的牛股,公司股价年内涨幅超过50%,并且创下历史新高。公司受到市场追捧的主要原因在于建成了国内首家玻璃基板生产线,玻璃基板是平板显示器的关键材料,此前被少数外国公司垄断。

除了业绩较差的公司存在被兼并的可能,还有一类整合方式是科技型央企(科研院所)并入生产型央企,在过去6年的央企重组案例中,将近20%的重组属于此类,比如今年4月份,现代制药(600420)的大股东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整体并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现代制药的股价也一路走强。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属于科研院所的主要有有研硅股(600206)、北矿磁材(600980)、大唐电信(600198)和烽火通信(600498)、光讯科技(002281)等公司。有研硅股的大股东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后者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有市场消息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将并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北矿磁材的大股东是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据悉已经成为中铝和五矿集团的争夺对象。大唐电信的大股东是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烽火通信和光讯科技的大股东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经过过去6年的央企重组之后,这些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科技型央企。

虽然从短期看,被收购的企业往往更受投资者追捧,不过,被收购方在享受完短期的“收购溢价”之后,长期还是要看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所以,如果从长期投资的眼光来看待央企整合,一些能通过兼并做大做强的企业更值得关注,尤其是一些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这些领域内将会产生很多强强联合的组合,诞生一些巨无霸企业。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作为集团资产运作的平台,未来获得集团资产注入的可能性也很高。

国资委重点扶持的主要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以确保央企在该行业的绝对竞争力,主要是煤炭、电力、石油化工、航空运输、航运、军工和电信这七大行业。在这七大行业中,央企大多数已经拥有了绝对的垄断能力,上市公司也基本上都已经实现整体上市,比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国航等公司,所以从投资角度来看,未来资本运作的空间反而不大,不过军工行业是一个例外。军工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基本上没有在A股市场实现整体上市的企业。目前九大军工企业都有子公司在A股上市,总数大概有50多家,但是上市资产占集团总资产规模只有不到15%,整体上市的空间巨大。军工集团的整体上市概念已经在A股炒作多年,但是一直进展缓慢,2010年央企的整合加速,有望促进军工企业的整合。

从九大军工集团来看,A股上市公司最少的是中国核工业集团,该集团旗下只有中核科技(000777)一家上市公司,不过,这也给了中核科技极大的想象空间,因为如果中国核工业集团要做整体上市,只有通过中核科技这个平台,没有其他的竞争者。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是A股上市公司最多的军工集团,也是明确做出整体上市承诺的军工集团,公司在2009年表示,准备用3年时间实现80%的整体上市,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全部整体上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目前拥有18家A股上市公司,3家H股上市公司,其中包括过去2个月内股价涨幅超过200%的大牛股成飞集成(002190),其大股东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子公司,其他上市公司还有贵航股份(600523)、西飞国际(000768)、中航精机(002013)、哈飞股份(600038)、洪都航空(600316)、航空动力(600893)等。另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拥有航天电子、中国卫星、航天动力等上市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旗下有航天科技、航天长峰、航天电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旗下有北方创业、北方国际、中兵光电、凌云股份等,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旗下有天威保变、长安汽车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旗下有华东电脑和卫士通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旗下有中国重工和风帆股份,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有广船国际等。■ 央企央企合并中纺投资央企重组倒计时重组整体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