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票据全国推开中信银行领先一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陈斯)

电子票据全国推开中信银行领先一步0( 2009年12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金融博览会在深圳开幕,图为中信银行展位 )

格局之变

为了解决纸质商业汇票交易方式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风险较大等问题,票据的电子化发展多年以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有意识的商业银行早在5年前,就开始研发行内电子票据系统。然而,囿于统一的票据集中登记机制和跨行交易平台的缺失,业务开展受到了极大限制。

2009年10月28日,央行的ECDS系统在首批20家金融机构(包括11家全国性银行、2家地方性商业银行、3家农村金融机构和4家财务公司)上线。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陈曦对本刊表示:“电子票据最大的优点在于杜绝了假票的风险,降低了企业和银行的风险成本;同时,也减轻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银行的业务成本。全国性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推广,则解决了电子票据此前不能跨地域、跨行流通的难题。”央行在系统上线时的答记者问中表示,该系统上线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支付体系基本建成。

经过8个月的试点运行,今年6月底,该系统开始对全国金融机构推广。目前共有316家金融机构参与其中,具备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功能的有232家。截至7月底,全国电子票据各项业务(包括出票、承兑、贴现、转贴、质押、保证等)累计交易81639笔(包括出票和承兑重复计算的部分),金额约2901亿元。这样的交易数据与传统的纸质票据市场数十万亿元级的交易量相比,替代率还比较低,但业界普遍预测随着ECDS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推广,电子票据会以更为迅猛之势替代纸质票据,各家金融机构对电子商业汇票服务市场的抢夺也将更为激烈。

一方面,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划,在未来几年内,电子商业汇票将实现对纸票的逐步替代。正是由于电子商业汇票采用全新的系统、流程和规则,因此这一替代的过程正是打破现有各家银行票据格局,重新分割市场的过程。因此,可以说ECDS强制性地将各家银行拉到同一起跑线上,电子票据的全国推广是一次业界重新洗牌的机会。

另一方面,电子票据作为一种电子化的支付、融资工具,具有其路径依赖的特殊属性。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温金祥对本刊记者表示:“客户在使用电子票据时面对的是各家银行的系统,有个使用习惯的问题,就像你用惯了一个品牌的手机,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品牌。对于电子票据的渠道占领,会增加客户的粘性。中信银行目前对客户提供电子票据服务是不收费的,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应该考量电子票据带来的综合收益和未来的客户合作前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信的表现颇受关注。ECDS上线后,中信电子票据的月度交易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交易笔数领跑同业。最近的3个整月,中信银行承兑业务分别完成交易笔数963笔、1027笔、1533笔;贴现业务交易笔数分别为518笔、685笔、972笔。继5月以来,中信银行7月份的承兑和贴现交易笔数再次双双刷新ECDS单行历史新高。

锻造核心竞争力

其实在一个银行业务相对同质化的时代,中信银行在电子票据业务上脱颖而出并非易事。温金祥对本刊记者分析:“中信银行目前暂时领先,主要是两方面的基础打得好,一是电子票据业务对我们来说不是太陌生的产品。2007年,我们就开始研发这样的产品。2008年央行决定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我们也专门派出业务专家参与了央行ECDS业务需求设计,以及业务制度的研讨和制定。同时,我们按照央行的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做了一套系统,把我们过去的经验做法,移植到新系统内,跟央行做了对接。新票据信息系统不仅包含了电票处理功能,也把纸票包含进来了。”

“另一方面和我们的客户基础有关系。ECDS运行情况显示,电子商业汇票在汽车、家电、石化、医药等行业的使用数量在各行业中占比较重。一方面确实由于票据结算在国民经济主要物资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被更多的采用;一方面,这些行业也是各家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行业。而中信一向以对公业务见长,在供应链金融方面也相当突出,因此也就很快反映在电子票据业务上。比如说当我们突破一个核心客户时,那么在它接受了电子票据业务后,它的上下游企业通常很快被带动起来使用电子票据。”

但是,从先发优势到持久的竞争力,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陈曦对本刊记者表示:“目前,票据市场整体的格局还比较难以打破,毕竟一些大行的优势还在那里。”中信银行自身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领先是暂时的,甚至一些创新产品也是可以被复制的,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于银行的理念和战略,以及背后专业化的体系”。

在理念、战略和专业化的三大支柱中,理念往往是制定发展战略,继而专业化经营的根本。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温金祥谈道:“我们首先要保护客户的利益,才可能有银行自身的利益。”

这样的理念最直接地体现在了中信电子票据产品的灵活性、客户友好性上。据介绍,中信的电子票据客户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向中信以外的其他银行和财务公司承兑和贴现,并可灵活选择线上或线下的资金清算方式,以及公司网银系统、现金管理系统,或者即将开发出的电子票据银企直联系统等多种接入渠道。中信银行还提供了非ECDS营业时间业务办理、出票联动受理、代理提示付款、自动收票、池质押等特色服务。

其中,出票功能联动是中信银行结合ECDS的统一要求,对出票业务便捷化处理的一大创新。ECDS中的电子票据出票不同于传统的票据签发行为,它需要经过出票信息登记、提示承兑及签收、提示收票及签收三步完成,中信银行设计了出票两联动、出票三联动功能,在客户向ECDS进行出票信息登记完成后,由该行的系统自动发出相关的提示承兑动作或提示收票动作,使客户日常的电子票据出票操作得到简化。两联动和三联动分别类似于传统纸票中的银行代传递票据给收款人和出票人自行传递票据过程。

此外,中信还把从客户出发的理念带到了参与央行电子票据制度制订的过程中,《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中关于电子票据的代理签章可以用于银行代理持票人提示付款以及收款人和被背书人签收票据的规定,就参考了中信银行的建议。这一制度设计可以将企业财务人员大量日常重复的工作交由银行来做,既达到了安全性要求,又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从战略层面看,中信银行在电子票据业务上的领先与中信长期以来的对公业务发展优势是分不开的。温金祥对本刊记者表示:“目前电票业务笔数的表现,内在原因是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带动作用。而中信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有独特优势的,相较于体量较小的其他银行,我们在与产业链中的核心客户、大企业谈判时具有一定优势,可以通过突破核心强势企业来带动供应链网络;相对于大银行,我们对于供应链金融中上下游众多中小企业的协调和把握更加灵活。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与供应链金融应该说是互为因果,发展电子票据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又带动了电子票据业务的增长。”

打造专业化体系,被中信视为核心竞争力的第三个支柱。温金祥说:“专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对公业务方面,专业化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首先你要有专业的组织架构,要有人力的投入,要有相应的考核、激励等其他配套措施。专业化对银行非常重要,实际上有了专业化才能差异化。在银行业务同质化的时代,银行之间哪有秘密可言。比如电子票据,所有功能都可以学走,可是业务量可能学不走,因为背后是它的历史、经验和专业化的积累。”■ 中信集团银行金融全国电子商业汇票票据一步中信银行电子票据票据质押领先推开电子汇票银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