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长版”对伊朗制裁名单
作者:蒲实(文 / 蒲实)
( 7月1日,奥巴马在白宫签署制裁伊朗法案,以限制伊朗的核计划 )
作为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大多数国家长期以来主张控制制裁的力度、范围和规模,与主张加强制裁、打击伊朗经济和金融命脉的美国有所不同。欧盟这次超越联合国安理会的单边制裁措施却表明,“除了禁止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制裁措施外,欧盟在对伊朗制裁上立场与美国逐渐靠拢。进口石油这条制裁措施除了美国之外,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接受,特别是像土耳其等依赖伊朗石油的国家”。位于华盛顿的智库全球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埃里奥特(Kimberly Ann Elliott)对本刊记者说。在欧盟长达11页的制裁名单上,包括伊朗国家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国民银行,伊朗出口发展银行,与伊朗政治密切相关的投资基金,航运、军工、通讯、电子等行业的公司,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高官和下属单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船运公司及旗下所有的分公司,以及冻结更多伊朗银行保险业交易等。
就在欧盟新制裁措施出台之前,美国国会在7月初通过对伊朗能源行业的制裁法,法案规定,任何向伊朗出售成品油或者向伊朗提供设施帮助它发展炼油能力的企业或个人,任何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或其他被列入制裁名单的伊朗银行往来的企业或个人都将受到制裁,严厉程度远远超过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第四轮制裁所规定的范畴。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强硬表示:“和伊朗打交道的外国公司必须做出选择——是想和伊朗做生意还是想和美国做生意?”今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伊制裁决议后,包括法国道达尔石油在内的多家西方公司宣布考虑退出伊朗政府在“七五”计划期间计划重点投资的南帕尔斯气田开发项目,而伊朗本国的公司在一些项目上还不具备技术条件。在此之前,美国和西方的一些企业在游说团体(比如总部位于纽约的“反对核伊朗联盟”)压力下,被迫宣布断绝与伊朗的贸易往来,这些公司包括美国化工集团亨茨曼、建筑设备集团卡特彼勒等,通用电气、西门子、意大利埃尼石油、慕尼黑再保险和安联保险等都曾宣布退出或不再继续伊朗业务。由于过高的政治风险和财务、公关成本,今年3月,全球的一些大石油贸易商,包括阿联酋的维托尔、瑞士的嘉能可和欧洲石油贸易商托克已悄然停止向伊朗供应汽油。但据《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报道,像壳牌和道达尔这样的能源巨头也在采取掩护措施,逃避与石油有关的制裁,与伊朗继续进行贸易;一些受到制裁的船运公司和银行也在通过一系列小型的壳公司绕过国际经济压力。
“西方国家的制裁升级与美国情报机构怀疑伊朗试图获得核能力有关。”埃里奥特说。6月27日,鲜有露面的美国中情局局长帕内塔出来说,伊朗拥有足够制造两枚核弹的低浓缩铀。帕内塔曾说:“我们估计,如果他们决定制造核武器,完成铀浓缩需要一年时间,为了能够使用核武器,还需要一年时间研制武器运载系统。”弗吉尼亚大学政府管理与外交系教授拉玛扎尼(Ruhi.K. Ramazani)告诉本刊记者,2007年,美国情报系统发布的最权威的国情评估报告曾坚称,伊朗在2003年就已经停止了核武器的设计,“而现在,美国情报机构正重新评估2007年这份报告的可靠性”。
“从联合国安理会的四轮制裁,到最近西方国家的单边制裁,基本上纯粹是美国使劲的结果。”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胡夫鲍尔(Gary Hufbauer)告诉本刊记者,“西方制裁的目的,除了直接阻止伊朗获得制造核武器能力的技术和资源,还通过对石油部门的金融和投资制裁来牵制伊朗对核计划投入的资源。而对成品油出口的制裁将直接施加于德黑兰和其他城市上百万的汽车用户,大大提高过去享受高额补贴的成品油的成本。美国的期待是,这会煽动伊朗人对政府的不满。”但一些分析家认为,制裁的效果也许会事与愿违。正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伊朗学者巴热加(Kayhan Barzegar)所说:“新的制裁措施迅速在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划出一道清晰的立场分界线,而由于西方拥有诸多施加经济和政治压力与影响力的杠杆,许多国家被迫接受西方对伊朗制裁的政策。但实际上,这些制裁很可能不会改变伊朗的核政策,因为对伊朗来说,核计划超越了发展能源和技术的目的,而关乎伊朗的身份价值以及在地区和全球的角色和地位。”■ 伊朗革命时政外交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石油伊朗经济加长版名单伊朗伊朗政治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