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们很丑陋,但还是打动了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孟苏)
( 弗洛伊德在画室里作画(2000年摄) )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在英国当代艺术界,其缺席比在场更著名。他是出了名的隐士,半个世纪来,大隐隐于伦敦市,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从不出席个展的预展,永远在生人到达之前5分钟躲开。他上一次接受电视台采访是在1988年,今年他88岁,在一只小鹰的陪伴下,他出镜了。
弗洛伊德出现在一部纪录片《空房间里的小表情》(Small Gestures in Bare Rooms)里。影片开始,他沿着伦敦摄政运河默默走着,手里端着鸟儿,露出前所未有的慈爱和耐心,他们俩都有一双小而锐利的眼睛。接下来,是他上楼梯走向画室,小狗“普鲁托”(冥王星之意)在前面带路。画室墙面涂满颜料,地上扔着画笔,水池脏乎乎。这间阁楼多次出现在弗洛伊德的绘画里,充当模特儿的背景,早被观者所熟识。就连小狗“普鲁托”,看过弗洛伊德绘画作品的人也不陌生,它和弗洛伊德多年的助手大卫·道森(David Dawson)是画家最常用的两个模特儿,很多作品中都能见到他们。在作品《Eli 2002》中,小狗是主角,旁边伸出双男人的脚,那就是道森的。另一幅《Eli and David》也是二位的肖像,为了让弗洛伊德完成这件绘画作品,道森每天在椅子上坐6小时,小狗趴在他腰间,这般坐了9个月。
这部纪录片长15分钟,围绕弗洛伊德的画室,再现了他创作时的情景。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正在举办弗洛伊德作品回顾展,这部纪录片是展览的第一件展品。导演蒂姆·米拉(Tim Meara)为自己成功怂恿弗洛伊德上了镜甚是洋洋自得。33岁的米拉也是位艺术家,他通过大卫·道森的介绍,以艺术家的身份进入弗洛伊德的工作室。弗洛伊德的画室在他家的阁楼里。弗洛伊德的家在伦敦西区的荷兰公园附近,房子又高又窄,阁楼是第五层。弗洛伊德在阁楼里画了30年,如今他年事已高,爬不动楼梯了,已不在里面工作,不过阁楼还保留着原样。
就在这间阁楼里,画家大卫·霍克尼、超模凯特·莫斯、流行明星利·鲍威利和妻子尼科拉·贝特曼(Nicola Bateman)、作家弗朗西斯·温德姆(Francis Wyndham)等人有段时间日日造访,为弗洛伊德宽衣解带,协助他创作出一幅幅影响巨大的写实主义肖像画。米拉拍片用了6个月,他采访了多位弗洛伊德的模特儿,请他们再次回到阁楼,讲述他们“沉默的肖像画”。这部电影很忧郁,倒不是因为弗洛伊德越来越老,他现在每天还在画,从早画到晚,他说会画到死的那一天,而是他的模特儿们。他们说,弗洛伊德有超凡的魔力,他画你的时候,你是他世界的中心;而一幅画总有画完的那天,画完他的兴趣就转移了,模特儿被抛弃后产生的失落感让他们郁郁寡欢。
弗洛伊德画的肖像画也常常让观众产生“不安”和“忧郁”的感觉,这与肖像画的传统大相径庭。英国艺术史学家、评论家西蒙·格兰特(Simon Grant)对本刊记者说:“英国艺术史上出过两个著名的肖像画家——庚斯勃罗和雷诺兹。他们为之画像的人,不管男女老幼,是否天生丽质,最后的成像都赏心悦目。如果是雷诺兹表现人物的悲剧性,往往会在画面上营造出舞台式的悲剧背景,给人物摆出戏剧造型,从人物本身是看不出‘悲’的。”弗洛伊德在20世纪40年代结识了毕加索,多次造访毕加索在巴黎奥古斯丁大帝大街的画室,深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画一些怪异的并排在一起的人像。到50年代,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通过刻画人的肉身,重新定义了肖像画的概念。“他笔下的每个人都面目可憎,却强烈地吸引你去看,因为你从画面上那些一丝不挂的丑陋肉体中看到了人最真实的一面:孤独,虚弱,惧怕死亡。在弗洛伊德看来,丑陋就是美,艺术的责任不是让观众感觉美好;艺术只有一个责任,就是让我们观赏。他把‘抒情’和‘让人反感’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文化自觉。”
( 弗洛伊德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画的肖像 )
弗洛伊德画的身体只能说是一堆肉。格兰特说:“他画的人体充满了肉欲,但不是提香式的肉欲。古典主义大师表现的肉欲是美丽快乐的,弗洛伊德画的身体无论如何引不起观者的欲念。他的女模特儿都是未经修饰的。”弗洛伊德感兴趣的一点是,“人即动物”,所以他喜欢画人的裸体。他劝模特儿们脱掉衣服,像植物那样骄傲地袒露出生殖器官。他最后才画脸,因为“头不过是另一个肢体”。他的作品回顾展上,常常可以听到参观者的惊呼:“老天爷,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躺在床上的可怜的女人!”弗洛伊德习惯让模特儿“受刑”,让他们长时间摆出僵硬难看的奇怪姿势,这样画出来的肖像如鬼魅般恐怖、苍白,遭人嫌恶。他毫不在意解剖学或观众的兴趣,他画的两个女儿,有麻风病人的脸色,腿像橡胶做的,又肥又扁。他给查尔斯王子现任妻子卡米拉的前夫画像,穿着军装的他身体又扁又平,一副心烦意乱的样子,看的人也心烦意乱,生活真的把他打击成这样了吗?
弗洛伊德对模特儿的挑选极为严格,一般只给身边的熟人画像。有一年,他应邀为牛津大学的某位院长画像。面试了这位模特儿后,他拒绝了邀约,他说“我无法和这个人待在一间屋里”,尽管他当时缺钱。2002年,弗洛伊德为女王登基50周年创作了一幅纪念画像。因为画像主人的知名度,这幅作品成为弗洛伊德最为普通大众熟知的作品。画中的女王像钞票和邮票上的那样戴着王冠,但是黯淡的油彩、粗鲁的笔触将女王塑造得老态龙钟、邋遢肥胖,沉重的王冠似乎把她折磨得头疼,以至于面部失去了平衡,好像周遭随处可见的为家务、病痛、子孙、养老所累的老妇。这幅画受到了最普遍的批评和指责。“弗洛伊德曾谈道,做君王会带来的寂寞让人恐惧。他和祖父都迷恋埃及文化,对法老深有研究。法老的孤独在于人民崇拜他,视他为超人。弗洛伊德还原了女王普遍的人性,在他看来,这是对女王最崇高的致敬。”西蒙·格兰特说。
( 弗洛伊德正在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作画(2001年摄) )
弗洛伊德的祖父是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祖父探究人类的精神,他探究人类的肉体,通过描绘人的肉体特征表现人的处境。小弗洛伊德1922年出生于德国柏林,1933年希特勒建立第三帝国后不久,全家逃到了英国。1939年老弗洛伊德也来到伦敦,不久死于癌症。爷爷死后,小弗洛伊德前去看望爷爷的遗容,他一边脸颊深陷如枯萎的苹果,给小弗洛伊德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年他创作了一幅画,一筐苹果滚了一地,散发出腐烂的气息。此后,他的每一幅作品中都有死亡和悲剧气氛。
把女人画得肥胖对女人而言是残酷的,但再残酷也比不过他对自己的态度。弗洛伊德有一幅半身像,衰老的脸庞像干涸的沼泽地,脸颊上有黑色的阴影,黑色的眼珠斜斜地看着你,稀疏的头发像毛刷。这样的形象令人过目不忘。他对自己都这么冷酷、极端,他最新的一幅自画像,他仿佛是王尔德小说中的人物道林·格雷,赤裸着站在画布上,穿了双没有鞋带的鞋,邪恶、暴躁、难看,像半人半羊的老怪物。他是艺术史上为自己画像最多的艺术家。
( 弗洛伊德的作品《自画像》 )
弗洛伊德正在为90岁寿辰筹办回顾展。1998年著名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休斯称他“活着的最伟大的写实主义画家”,此后,他成了反映英国战后艺术的活标本。这一殊荣他未必乐意接受。1939年,青春期的他因为乱丢烟头,烧掉了他所在的艺术学校。英国现有的艺术体制,他也恨不得再放把火烧掉。30年代,老弗洛伊德曾给孙子一个警告:避开对签名的崇拜。他牢记在心,在艺术上尽量避免个人崇拜,这是他当隐士的原因之一。除了版画,他从不在作品上签名。他说,别人认为一件作品好仅仅因为它是你画的,这一点对艺术家是最致命的。为此他可以扔掉画了几个月的作品,哪怕它拿到市场上能卖个高价。
这一生,他野性难驯,过得相当随心所欲。伊恩·弗莱明说过,又高又瘦、长了个鹰鼻子的弗洛伊德是詹姆斯·邦德的原型之一。当年父母带着他逃离了纳粹迫害,总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因此对他过于珍视,到了溺爱的程度。作为反叛,弗洛伊德行为乖张。他自称少年时代换了6所艺术学校,学了半瓶子醋。他上的是激进的学校,以鼓励学生的艺术天才、容忍学生的离经叛道闻名。即便如此,弗洛伊德还是被劝退。在一所学校,校方容忍了他赶一群猎狐犬进校,却不认同他脱下裤子扔进街上人群中是勇敢。到了80岁,他还会因为受到骚扰与人打架。他结过两次婚,给每一任妻子的新婚礼物都是她的肖像画,但婚姻都不长久。他和不同的女人生了9个孩子,其中5个为他做过模特儿。他脾气古怪,不善于和家人相处,他和做下院议员的弟弟闹翻,把家务事变成了新闻。他的当小说家、时装设计师的女儿们说,给父亲做模特儿,是和父亲交流沟通的最好方式。其实,他不是离群索居的怪老头。他的家里每天吵吵闹闹,家人、朋友鱼贯出入,狗和孙儿孙女们在楼梯上爬上爬下。他做饭做得很好,热爱爵士乐,还很骄傲地说他喜欢赌博。■
( 弗洛伊德的作品《女孩与猫》 )
( 弗洛伊德的作品《屋内》 ) 还是弗洛伊德艺术美术丑陋它们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