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股东增持的信号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大股东增持一般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作为最了解自己公司经营状况的产业资本,认为公司目前的股价被低估,二是为了维持股价以便进行再融资。无论从哪个角度,对投资者而言都是积极信号。上一轮在市场低迷时期逆势大幅增持的几家公司,其股价后来都收获了几倍的涨幅。旭光股份(600353)的大股东增持超过5%,股价最大涨幅298%;海信电器(600060)的大股东增持2%,股价最大涨幅468%;新兴铸管(000778)的大股东增持2%,股价最大涨幅258%。而同期上证指数的最大涨幅为109%,可见这些大股东增持的公司股价涨幅明显超越了大盘。
今年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增持行为主要发生在5月以后,也就是市场加速下跌之后,而在前4个月,大股东增持行为还屈指可数。1月份仅有天音控股和京新药业两家公司增持,2月份增持的是海螺水泥、方大炭素、中兵光电、农产品、中国国贸等5家公司,3月份只有中工国际、世荣兆业、浙江龙盛和瑞贝卡4家公司,4月份更是无一家增持。从整体看,前4月的增持数量大大少于大股东减持数量,增持仅有1592万股,而减持高达13.2亿股。转折点发生在5月份,5月份共有22家公司增持约27亿元的股票市值,而当月减持市值不到15亿元,这也是自2008年10月以来,A股市场第二次出现增持超过减持的现象。进入6月份之后,大股东增持规模继续扩大。
在新一轮的增持浪潮中,有些大股东增持数量较小,仅仅只是象征性增持一些股票,而有些大股东增持规模较大,对投资者而言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从现有数据看,近期计划或者已经增持比例接近或者超过总股本2%的公司有中国南车(601766)、精工钢构(600496)、威海广泰(002111)、山东威达(002026)和上海金陵(600621)等。
大盘股获得大股东增持的公司并不少,但增持比例大多不高,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中国南车7月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大股东南车集团于7月1日增持公司股份200万股,拟在未来12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义或通过一致行动人继续择机增持本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本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含本次已增持部分股份),累计投入金额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含本次已增持部分股份投入的金额)。中国南车是我国铁路设备的寡头垄断者,尤其在高铁项目上,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具备竞争优势,在目前国内铁路建设高潮中,中国南车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受益者。从投资的角度看,中国南车的最大不确定性在于其是否具备持续成长性,尤其是国内的铁路建设退潮之后,中国南车的发展前景如何。从估值看,公司2009年的净利润增长21%,实现每股收益0.14元,静态市盈率36倍,应该说,在目前沪深300的静态市盈率仅为15倍的背景下,公司的估值并不具备吸引力,主要想象力还是在于国内的铁路建设高潮对公司业绩的推动力。公司的远景规划是2012和2015年分别实现1000亿元和1500亿元的收入,对应公司2009年463亿元的收入还是相当惊人的增长速度。
精工钢构是浙江精功集团在A股的三家上市公之一。公司大股东精工产业集团于今年6月1日提出增持公司股份不超过总股本2%的计划,截至7月1日,精工产业集团累计增持公司股份774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此次股东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毕。精工钢构是一家从事钢结构生产的公司,是目前国内基建大潮中的受益者,2009年的净利润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颇为难得。由于是一家钢结构公司,所以对于钢材成本变动非常敏感,2009年的业绩高增长,很大程度得益于金融危机下的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从现在看,由于国内和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钢材价格又开始出现下跌的趋势,宝钢股份各类产品7月份的出厂价格下调了10%以上,对于精工钢构这样的公司意味着毛利率的提升。同时,皖江城市规划带是目前国内的重点区域振兴计划,精工钢构作为一家地处安徽的公司,也将受益于区域经济振兴和产业转移。从估值看,公司2009年净利润增长53%,实现每股收益0.55元,目前静态市盈率仅为16倍,考虑到公司的成长性以及成本下降的趋势,目前的估值还是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从大股东本轮增持成本看,公司在6月1日和7月1日之间的股价区域在8.5〜9.7元,目前公司二级市场的股价和大股东增持成本大致相当。
威海广泰是一家空港设备制造商,产品涉及机务、地服、货运和场道设备四大领域,主要包括地面电源、飞机牵引设备、飞机集装箱升降平台、飞机启动气源设备、除冰车、除雪车、加油车、客梯车、食品车、飞机传送带车、空调车和摆渡车等,属于细分市场里的国内领先企业。因为和航空业相关,所以公司业绩也具备很强的周期性,2009年的危机之年,净利润下降20%以上。公司今年股价大幅下挫,半年内跌幅超过40%,7月2日,公司公告称,大股东威海广泰投资公司于6月30日通过二级市场购入了公司3.01万股股票,平均价格14.963元,占股份总额的0.021%。基于对目前资本市场形势的认识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股份(含此次已增持股份在内)。威海广泰投资公司同时承诺,在增持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公司未来的看点一是在于全球航空业的复苏,二是在军品业务上的突破。公司的军品主要是静变电源、地面电源车和方舱电站,2009年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承制单位目录》。目前,公司的军品年销售额接近300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约为7%。随着军方降低对外产品的依存度,军品业务具备一定的想象空间。
山东威达是本轮增持潮中出手最快的公司。2010年5月24日至6月10日,不到一个月内,控股股东山东威达集团累计增持公司股份26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1.96%,平均价格9.73元。从公司披露信息看,公司大股东此次增持共花费将近2600万元,对应公司去年3200万元的净利润,增持行为可算慷慨。在大股东火速增持的同时,公司的业绩预告也颇为喜人,预计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将达到50%〜70%。公司大股东在不到一个月增持将近2%的股份之后,并没有止住股价下滑,截至7月2日,股价报收于9.03元,比大股东的增持价还低7%。山东威达是国内钻夹头市场的龙头企业,主要为电钻和机床等产品配套,在世界范围内也能够跻身前三甲,也是属于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近年来业绩一直较为稳定,虽然没有大幅度下降,但也缺乏高增长的推动力。今年4月份,公司曾经计划通过定向增发收购浙江百基公司,但在5月份终止了增发计划。大股东此次增持公司股份以稳定股价,不排除未来有继续增发购买资产的可能,从而为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上海金陵是本轮增持潮中增持比例最高的公司。今年5月7日,大股东上海仪电控股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增持347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62%。对于此宗大股东增持案,大股东增持比例虽高,不过资本运作的痕迹较为明显,原因在于此次股份的出让方为上海华铭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敏特投资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实际上均为上海仪电的关联公司,此次股权转让其实是“左手倒右手”。5月7日,上海仪电同时还通过大宗交易增持了旗下另一家公司飞乐音响(600651)1.91%的股权。上海金陵的主营业务是电子信息,过去多年的每股收益都不超过0.2元,单从业绩看并没有过人之处,从大股东此次蹊跷的股份增持看,未来可能会有一些资本运作行为。上海仪电控股集团拥有上海金陵、飞乐音响和飞乐股份(600654)三家上市公司,除了电子信息产业外,还有一些房地产和金融资产,对于上海金陵等上市公司而言,未来的想象空间在于大股东的资产整合。
无论大股东出于何种目的来增持公司股份,对投资者而言大多数还是利好大于利空,如果将来股市继续下跌,相信大股东增持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大,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产业资本的眼光还是强于金融资本。■ 增持股票投资信号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