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小学的潜规则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北京 小南瓜儿)
因为外地户口的关系,今年早早就在北京报了若干学校的名,从3月份就开始招生的私立小学,到4月和5月份提前招生的名校分校,一直到6月公立小学的招生,持续3个多月,我们夫妻俩就围绕着小学招生转圈。但是,以最后的结果看,我们的这一圈并无多大意义。
私立小学对户口问题无疑是最不重视的,只要考试能过,资金准备充分,那就没有什么问题。这个事情就蹉跎在学校的规矩上,这个小学是全寄宿制的,完全不允许走读。我不知道对年仅6岁的孩子来说,离开父母、离开家庭环境能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不会因为某个学生改变制度,我们也不能因为学校制度忽视孩子对家庭的情感需要,最后只好放弃。名校分校现在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小区如果具备一定规模,并且开发商也有50米外的眼光的话,一般就可以引进分校。但是这些分校的学费只对本小区业主有减免,如果不是业主,那么除了接送孩子路途遥远的烦恼外,还要加上私立学校的学费才可以。依照报名的时间顺序,公立小学最后。表面上看来,报名是公正公开的,但是最后录取的时候,其中的问题一览无余,因为一起报名的北京户口孩子一个都不少地被录取,而外地户口则一个不少地被告知落选,原因多样,比如考试不合格,比如已经满额,比如⋯⋯总之一句话,就是上不了!
本来以为事实确如被告知的那般,结果又从一个“幸运”家长那里得知:原来是提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呢。他们积极响应后,拿到了一份向教委捐款的通知,其实就是变相的不菲的赞助费,数额比我们能查到的北京教委公开的200元/学期的借读费高了100倍之多。并且也得知学校不招收外地户口学生的内幕,因为招收本校本片学生,会按照数量获得教委的补贴,而招收外地学生则没有这项补贴。如此说来,我们欢呼雀跃庆祝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持户籍就近上公立学校,学校不得拒收”的新规,都是在自娱自乐啊。 潜规则学校小学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