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卦罗宾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罗宾汉》剧照 )
5月12日,好莱坞大导演雷德里·斯科特的新片《罗宾汉》作为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上映,两天后在全球上演。
斯科特说,他最喜欢的罗宾汉电影是美国导演梅尔·布鲁克斯在1993年拍摄的恶搞版《罗宾汉也疯狂》(Men in Tights),其余的他不屑一顾,“我们拍的压根儿是另一个水平”。斯科特的“罗宾汉”由老搭档拉塞尔·克劳扮演。电影海报和剧照上,拉塞尔·克劳仍有角斗士的壮硕、短发、眼神和坚定的表情。
罗宾汉的故事版本无数,主要人物却不变,除了主人公,还有他的伙伴快乐好汉——威尔·斯卡利特、小约翰、好吃狂饮的胖修士塔克以及邪恶腐败的地方官诺丁汉郡长、中世纪的受难美女玛丽安。好莱坞拍罗宾汉,拍来拍去就是表现浪漫骑士、英雄主义两个主题,斯科特的罗宾汉也了无新意,讲了一个卑贱的自耕农成长为自由战士的励志故事。影片中的罗宾汉5岁离开英格兰,在海外度过苦难的童年。长大后他成了弓箭手,随“狮心国王”理查(1157〜1199,在位期1189〜1199)参加十字军东征。理查战死后他回到故乡诺丁汉,看到故乡被腐败官僚、苛捐杂税压迫得民不聊生,于是带领伙伴揭竿而起,反抗贪官和法国侵略者,推动了《大宪章》的制定。电影少不了爱情,这回罗宾汉与玛丽安、诺丁汉郡长卷进了一场三角恋。斯科特说影片尊重史实,看完电影会发现他更忠实于瓦尔特·司各特1820年的历史小说《艾凡赫》。罗宾汉在《艾凡赫》里只是配角,但司各特把他塑造成身怀百步穿杨绝技、仗义疏财、传奇色彩浓厚的叛逆者英雄形象。
影片中的罗宾汉还骑着马,一匹白马——将英格兰人从法国侵略者的蹂躏中解救出来的英雄,除了浪漫符号白马,难道还有别的马配得上他?但据史学家考证,罗宾汉实际上是个步行者,根本没有马可骑,这个细节对于考证罗宾汉的真实身份很重要。
历史上并无罗宾汉此人,他的故事比较多地出现在英格兰北部的民谣、传说中。诺丁汉旅游部门编撰的小册子上介绍,12世纪的吟游诗人最早编撰了罗宾汉的故事,有的说他是异教徒,受迫害逃进绿林,装神弄鬼吓唬人;有的则把他描述为五朔节的“绿人”罗宾小鬼。吟游诗人四处流浪,不断往诗歌中增添旅途上的趣闻轶事,侠盗“罗宾汉”这个人物便诞生了。戏班子加以改编,全国巡演,罗宾汉又成了中世纪舞台剧的重要角色。
( 导演雷德里·斯科特(右)与凯特·布兰切特扮演的玛丽安 )
“罗宾汉”一名的形成有多种说法。有的民谣唱的是反抗官府的“盗匪”(Rob of the Hood),久而久之就被误传为“罗宾汉”(Robin the Hood)。中世纪史学家罗伯·鲁顿(Rob Lutton)在诺丁汉大学讲授罗宾汉课程,他说,根据史料记载,“霍德”(Hod)、“罗伯霍”(Robhod)是13世纪对逃犯通行的绰号。还有说法认为,第一个出现在民谣里的逃犯是自耕农罗宾·侯德(Robyn Hode),罗宾汉的故事从他而来。1377年形成的长诗《农夫皮尔斯》(Piers Plowman)里,第一次提到了“罗宾汉”这个名字。不管怎么解释,罗宾汉的身份是盗匪无疑。
传说中,诺丁汉郡舍伍德森林是罗宾汉和他的快乐好汉们出没的地方,通向舍伍德森林的路上远远就可以看到广告牌:“欢迎来到罗宾汉之乡。”舍伍德森林现为国家森林公园,占地10万英亩。森林中有个埃德温斯托村,据称是“罗宾汉村”。村子被450英亩的橡树林包围,林子的中心是株古老的橡树,据说已有1000岁,是罗宾汉与快乐好汉汇合的地方。司各特在《艾凡赫》中写到了村子和橡树林,书出版后,这儿就成了游客们寻幽探奇之处。
诺丁汉考古学家安迪·古特(Andy Gaunt)说,中世纪的舍伍德不仅仅是森林,还是一个村庄群落,由长官依据《森林法案》管理。《森林法案》由征服者威廉颁布,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狩猎场。《森林法案》极为严苛,居民们无不憎恶,谁要是敢违抗这部法律,就被居民视为英雄,在民谣中传唱。普通的犯法者混入其中,也有了自由战士的美誉。古特说:“民谣中的罗宾汉非常残忍暴虐,但中世纪是野蛮时代,犯罪现象尤其普遍,加上舍伍德森林阴森恐怖,人们就不在乎他的残暴了。”
罗宾汉故事出现之初没有玛丽安,因为绿林好汉的生活与女人所代表的家长里短是隔绝的。到16世纪末,玛丽安才在传说、民谣中出现,她和罗宾汉的爱情有种骑士风味,更具有象征意义,象征逃犯也能被驯服。玛丽安的原型不是悲苦少女,早期民谣强调她能射箭,会打猎,形象接近罗马神话中的狩猎女神戴安娜。有英格兰人视她为五朔节上身穿白衣、头戴花冠的五朔节女王。
世界著名罗宾汉研究专家、卡迪夫大学文学教授斯蒂芬·奈特(Stephen Knight)在1999年发表的论文《森林女王》里谈到,大多民间传说版本中玛丽安只是小配角,设置玛丽安这个角色,或许是为了掩盖罗宾汉为同性恋。文章说,中世纪的罗宾汉是“没有女人的硬汉”,此时罗宾汉民谣中全是男性形象,甚至维多利亚时代的罗宾汉小说也是如此安排人物;一旦玛丽安出场,她的戏份极为有限,以至于两人的爱情描写很简单化。奈特把罗宾汉传说与亚瑟王、圆桌骑士做了比较。亚瑟王传说的中心内容之一是亚瑟王和王后桂妮薇的爱情,因为有性描写,在禁欲的维多利亚时代不能触及,反倒是罗宾汉与玛丽安之间的罗曼史因为纯粹简单而流传得更广。剧作家、儿童作家对故事的改编、改写也加快了罗宾汉的流行。奈特的论文引起了全球性狂风暴雨般的批评,压力之下他被迫矫正了自己的观点,装作从来没有说过罗宾汉可能是同性恋的话。
2003年奈特出版专著《罗宾汉:虚构的传记》,梳理了罗宾汉的演变史:从中世纪民谣中的莽汉罗宾汉,到都铎时代的英格兰贵族罗宾汉,到18〜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再到今天一心复仇的动作英雄,罗宾汉的故事是英国最古老的口述历史,对他的每一次重塑都有文化合理性,“历史在不断变化,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罗宾汉,拉塞尔·克劳是后‘9·11’时代的罗宾汉”。■
影视剧中的罗宾汉
《罗宾汉》(1922年)
道格拉斯·范朋克在电影史上第一个扮演罗宾汉。这个罗宾汉是伯爵,勇敢活泼,从逃犯变为反抗坏国王约翰,拯救了英格兰的英雄。电影很幽默,是默片中的经典。
《罗宾汉历险记》(1938年)
影片严重不符合史实,但埃罗尔·弗林演的罗宾汉身手矫健,精力异常充沛,永远在欢笑。其他角色也极富喜感,罗宾汉的历险充满嬉闹耍笑。
《罗宾汉》(1973年)
迪斯尼的动画版。罗宾汉和玛丽安都是狐狸,郡长当然变成狼。曾扮演过波洛侦探的名演员彼得·乌斯蒂诺夫为片中狮子约翰王配音。
《罗宾汉与玛丽安》(1976年)
最有思想性的罗宾汉电影。理查德·莱斯特导演,肖恩·康纳利、奥黛丽·赫本主演。影片对人物、情节做了彻底的改变,罗宾汉垂垂老矣,郡长英俊勇猛,却很厌世,对罗宾汉的好战嗜血大加嘲讽。罗宾汉年轻时拯救了家乡人民,老了重返故乡发现他还要再做一次拯救行为,但这回他力不从心。影片映射了上世纪60年代激进的政治状况。
《玛丽安和她的快乐好汉们》(1989〜1994年)
BBC推出的喜剧连续剧。剧中罗宾汉是懦弱的裁缝,玛丽安不得不和野蛮的好汉们一道去打猎杀敌。电视剧针对儿童制作,却得到成人的追捧。
《侠盗王子罗宾汉》(1991年)
具有好莱坞商业大片的一切特点:大明星,大制作,主题歌能够流行,为推动情节胡编乱造,但取得了辉煌的商业成绩,影响甚广。片中凯文·科斯特纳用美国口音说“我需要英格兰人的勇气”,带着阿拉伯仆人(摩根·弗里曼饰演)仅用10分钟就从英吉利海峡边的多佛走到了诺丁汉,英国人看了哈哈大笑。
《罗宾汉也疯狂》(1993年)
著名导演梅尔·布鲁克斯拍的恶搞版。影片一开始就有激动的英格兰村妇抱怨:“只要一拍罗宾汉电影,他们就烧掉我们的村子。”接下来便是罗宾汉和好汉们快乐唱R&B。片中诺丁汉变成“罗丁汉”,人物都有神经质,把范朋克、弗林等著名饰演罗宾汉的演员都戏仿了一遍。
《侠盗罗宾汉》(2006〜2009年)
BBC最新出品的三季连续剧。目标观众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所以制作得颇为另类。罗宾汉由“80后”新星琼斯·阿姆斯特朗扮演,好汉们更像男孩帮,语言和服装故意设置得有现代感。(文 / 李孟苏) 动画罗宾汉八卦电影美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