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与挪威结束40年海上划界争端
作者:俞力莎4月27日,俄罗斯与挪威宣布就两国在巴伦支海的争议海域达成划界协议,同意将约17.5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部分,西侧归挪威,东侧属俄罗斯。这片北冰洋的边缘海域因为蕴藏有大量的油气资源,曾引发两国长达40年的划界争端。
“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关系到海上划界,更关系到两国睦邻关系的发展。”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说,“这是历史性的一天,挪威与俄罗斯两国关系中最重要且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突破性进展。”
从1970年起,挪威与苏联开始就争议海域专属经济区的划分进行谈判,挪威主张运用“中间线”原则,而苏联倾向利用“子午线”划界。挪威国防研究所的研究员克莉丝汀·奥弗达尔告诉本刊记者:“在谈判初期,苏联并没有显示多少谈判意愿。”这主要涉及军事安全上的考虑。巴伦支海南部是整个北冰洋中唯一终年不冻、全年可通航的海域,苏联在北冰洋上唯一的终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就濒临这片水域。“冷战”期间,苏联大部分弹道导弹潜艇驻扎在此。“随着‘冷战’结束,谈判有了一些进展,但因为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政局不稳,又先后搁置了几次。在过去的几年里,经济因素而非安全因素越来越成为谈判中考虑的重点。这种新趋势极大地推动了谈判进程。”
克莉丝汀·奥弗达尔认为,虽然在两国元首签署正式协议前,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但就目前局势而言,协议的最终签署和批准势在必行。她告诉本刊:“两国边界争端的解决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这反映了挪威和俄罗斯在过去几年里良好的双边关系。信任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必要条件。两国在其他问题上也进行了成功合作,例如对巴伦支海渔业生产秩序的管理。此外,从经济利益角度,由于争端海域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尽快解决划界问题也是合理的。”
巴伦支海域的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70年代。迄今在靠近俄罗斯和挪威两侧的海域都分别发现了油气田。第一个开发项目是位于挪威近海大陆架地区的“白雪”气田;而目前发现储量最大的则是俄罗斯一侧的什托克曼凝析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3.8万亿立方米,凝析油3700万吨。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完成了对北极圈油气资源的评价报告,认为巴伦支海大陆架可能拥有超过760亿桶当量的可开采油气资源。由于大部分的水深不到500米,开采十分便利。
地质学家指出,根据协议的划界结果,俄罗斯专属经济区范围内的东巴伦支海所蕴藏的油气资源总量可能要远超过挪威这边的蕴藏量。挪威特罗姆瑟大学的专家埃纳尔-阿恩与什蒂安伯恩斯向本刊记者证实:“确实如此。但还要考虑到与挪威相比,俄罗斯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因此,我们都认为这一协议是公平的。”克莉丝汀·奥弗达尔则说:“此前,俄罗斯和挪威都同意在达成边界协议之前不对争议海域进一步绘图,由于这一地区尚未开发,就很难说挪威比俄罗斯做出了更多的让步。已达成的协议将争议海域划分成两个面积差不多的部分,这意味着与俄罗斯最初的立场比,现在有不少区域已经被承认归属挪威管辖。”而且她更看重的是,巴伦支海划界问题的解决为俄挪共同开发争议地区的油气资源扫清了障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进一步加速,可预见的油气、航运利益让沿海各国越来越将巴伦支海视为一个商业舞台。2007年8月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在北极海床插上俄罗斯国旗的行动曾一度激化挪威、加拿大、俄罗斯、美国及丹麦环北冰洋五国在北极问题上的矛盾。
埃纳尔-阿恩与什蒂安伯恩斯却说:“‘北极竞赛’是媒体热议的话题,但严格说,并没有政治家或研究人员强调过这一点。事实上,大部分极地海域在国际法的控制之下,所有北极周边国家已正式宣布,他们将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在2008年北冰洋会议发表的《伊卢利萨特宣言》中也有所确认。”克莉丝汀·奥弗达尔也告诉本刊记者:“‘北极竞赛’这一概念太过于强调潜在的冲突,现在,很多分析家都已经开始反对将这一地区的局势视为‘争夺资源和领土的竞赛’。正如已经指出的那样,俄挪两国在奥斯陆宣布的消息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即北极沿岸国家愿意并能够在国际法准绳内解决边界争端。挪威和俄罗斯通过政府高层来解决争端,我认为这大大巩固了一种观点,即在北极更多地视俄罗斯为合作性而非对抗性的利益相关者。”■(文 / 俞力莎) 40争端挪威俄罗斯结束划界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