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长的仪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关于古代的仪式,我们因为认定了其愚昧和无效,因而所知甚少,即使所谓专家也只能揣测出一二三四。现代生活没有仪式感,进而没有崇拜,没有庄重和永恒,没有终极思考和价值⋯⋯这些也都是所谓专家所说。
事实上现代生活有仪式感,甚至无处不在。以一般人而言,无数人每天都履行的仪式如下:按下一个或者两个开关,等电脑开机;电脑真的开了;等待电脑可以运行;电脑真的可以运行了;点开一个程序,可以参与的,它真的开了,然后输入密码⋯⋯
有人更加庄重,会将上述流程重复一遍甚至多遍,打开两个以上的聊天工具;然后,点开一个不怎么可以互动的程序,也就是网页,因为不必亲力亲为,所以网页会开很多,开开关关。做一些可以个性化的选择,说一些疑似有个性的话,指望神的垂青。整个过程会花去半个时辰左右,当然,对某些相信心诚则灵的人而言,这个过程重复半天,过午之后,再重复一遍。
一天天重复,程序日渐完善,仪式感油然而生。人回到遥远的依靠仪式生存的年代,在一天天一年年的重复、一天天一年年的癫狂和一天天一年年无意识中,度过完整的、有所皈依的但确实是轻薄如烟的一生。甘地告诫说,有七样东西可以毁灭我们:没有道德观念的政治,没有责任感的享乐,不劳而获的财富,没有是非观念的知识,不道德的生意,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牺牲的崇拜。
这有点抄袭“七宗罪”的格式,但最后一项,直指最广泛普通琐碎平庸的日常生活。有的人,比如作为最低端代表的我,比如作为最高端代表的刚刚过世的塞林格,经过探究审慎,就是追求支离破碎、鄙俗龌龊、肮脏邋遢、毫不负责、厚颜无耻、零星刺激、子虚乌有、虚幻无物,认定这些就是绝对真理。
我心目中最崇高的现代生活的仪式是看书及看完之后:每看完一本书,就把书扔到一个焚烧炉里,这个炉子大约1米高,碗口那么粗。书掉进去,马上一阵青烟。等我看不动书了,确定不能再看了,我被另外一个事物拎起来,丢进一个同比放大的焚烧炉里。我掉进去,马上一阵青烟。
事实上我就要这么做了,每天的忙碌都是为了晚上能有空间、时间、桌椅和香烟茶水来履行仪式,结婚生育是为了完成俗世的非做不可的任务,履行家庭责任伦理义务恰恰是为了尽早堵上麻烦之源,说出“改天我们好好聚一聚”是因为当时我们就是在喝酒,喜欢某人某事某地是为了充实仪式感之外的时间⋯⋯真正的仪式感势不可挡,我很高兴自己逐步扫清认识上的障碍,扫清现实中的障碍,就等时间积累到一定限度,然后来了一阵青烟。■(文 / 李黎) 仪式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