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口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不久前笔者回了一趟远在苏南的老家。家乡面貌已今非昔比,几乎村村都通了公路,一下汽车便直接到了家。进家后放下行李,我拿出毛巾按旧时老习惯欲去门前的大河码头上洗脸,弟弟看到后连忙挡住说:“洗不得,洗不得,厨房里有水……”哦!原来是农家也接上了城里人用的自来水,真是太好了。只是这“洗不得”是啥意思,我一时没有领悟。

晚饭后,我站在三楼阳台上瞭望远处村头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摩托车,忽闻从上风处吹来一股股刺鼻的臭味,我问弟弟那边在干什么呢,怎么这么臭?弟弟说是乡政府招商引资办了两家小化工厂。这下我全明白了,下意识地俯视门前大河里原本可以饮用和淘米洗菜的水,如今水已经变黑、发臭了。

“招商成了招伤,乡民们就让了吗?”我问。“哪里啊?”弟弟告诉我,“前几年,为这事我没少跑县里市里,省里也去过了。后来乡党委书记亲自上门来跟我‘解决问题’,书记说,我知道你家里困难,老婆有病,不能做事,这样吧,乡里研究过了,给你老婆办个社保,她到了年龄便可领养老金了……就这样,我们几个跑上访的‘出头鸟’都被乡政府‘招安’了。”

给上访者办个社保,封住这些人的嘴,这倒也是个绝招。时下有少数矿老板不是串通地方政府,给采访报道矿难的媒体记者发“封口费”吗?没想到,笔者家乡的乡镇领导们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发明了“封口费”并有所建树了。(文 / 梁牛) 封口费

上一篇: 务实成稀缺
下一篇: 善待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