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焦点:从皖江到湖北
作者:谢九3月22日,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王玉祥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湖北省重大项目库建立两年来,截至目前,全省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3.76万个,投资总规模12.06万亿元。从总规模看,已经3倍于国家的“4万亿计划”,消息一出,市场哗然,股市上也迅速掀起了一股“湖北热潮”。
对于“12万亿元”的分配,湖北省发改委的计划是:在建项目3599个,总投资2.5万亿元;新开工项目4120个,总投资2.7万亿元;近期策划拟于明后年开工的项目共4892个,投资总规模3.1万亿元;拟争取在“十二五”初期实施的中长期重大策划项目2108个,投资总规模2.1万亿元。
尽管湖北省对“12万亿元”的规划看上去已经非常详尽,但这个天文数字般的投资计划还是疑点重重。湖北省发改委声称在建项目的总投资已达2.5万亿元,新开工项目2.7万亿元,不过,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的数据,从2007至2009年,湖北省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0.45万亿元、0.58万亿元和0.82万亿元,过去3年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不过1.85万亿元。另外,湖北省发改委计划明后年投资3.1万亿元。3.1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25万亿元,如果按照每年30%的增长,意味着我国明后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约为6.7万亿元,如果湖北省完成3.1万亿元的投资,这意味着在明后两年,湖北省的投资规模将约占全国投资的“半壁江山”。另外,湖北省2009年的GDP为1.28万亿元,12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几乎10倍于GDP,这将会给湖北经济带来怎样的增长奇迹?
这些将近4万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如何?12万亿元的资金从何而来?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正因为这份“12万亿计划”太过匪夷所思,一向惯于炒作的A股市场也表现出了难得的冷静,湖北板块的炒作如同昙花一现,以最有可能在投资大潮中受益的华新水泥(600801)为例,也仅在两个交易日内分别上涨了9.86%和3.92%,第三个交易日就开始下跌。
2010年是我国经济的“调结构”之年,调结构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同时也表现在不同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我国经济虽然取得30年的高速发展,但地区之间的发展失衡是较为突出的问题,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很多经济发达地区面临发展瓶颈,开始谋划产业升级。比如上海,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中心,16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但是从2008年开始,上海的GDP增速连续两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发展瓶颈,上海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为契机实施转型。“珠三角”地区也同样如此,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形成重创之后,广东省提出“腾笼换鸟”和“双转移”的策略,原先一些附加值较低、相对初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省内的欠发达地区转移,而省内相对发达的地区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和升级,这样,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能够各得其所。这种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移带动周边地区随之发展的模式被研究者称为雁形模式,曾经在亚洲不同国家之间上演,并且在上世纪造就了东亚经济奇迹。
雁形模式一方面能够平衡中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失衡,一方面能为中国经济的整体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概念成为今年股市上的热点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有些区域经济概念可能是概念多于实质,比如令人费解的湖北“12万亿元”计划,但有些规划确实能够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给相关上市公司也带来投资机会。
如果按照经济地域来划分,我国内地大致分为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分别为东部10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和海南)、中部6省(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东北3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和西部12省及自治区,四大板块各有其值得关注之处。
东部板块的热点有上海和海南。从中期看,上海的想象空间在于“两个中心”的建设,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当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从短期看,世博会和迪斯尼将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从投资的角度看,旅游酒店、商业零售、交通运输和金融服务等行业都将从中长期受益,上海地区的旅游酒店公司有锦江股份(600754),商业零售公司有百联股份(600631)、豫园商城(600655),交通运输公司有上港集团(600018)、ST东航(600115)、上海机场(600009)、申通地铁(600834)等,金融服务业有浦发银行(600000)、海通证券(600837)、安信信托(600816)等公司。
国际旅游岛的定位将海南提升到一个很高的位置,在“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的政策预期下,旅游酒店、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交通运输等都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在海南地区涉足旅游酒店业务的公司主要有中国国旅(601888)、首旅股份(600258)、三特索道(002159)、罗顿发展(600209)和ST东海A(000613),交通运输的公司主要有海南航空(600221)、海南高速(000886)和中海海盛(600896),罗牛山(000735)和ST筑信(600515)等公司或将从房地产市场获益,不过在海南这个惯于制造地产泡沫之地,对地产概念的追捧还是需要多一些谨慎。
中部板块的最新热点是皖江城市规划带。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我国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示范区经济总量大幅提高,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9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是安徽省经济的核心区域。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明确把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
安徽板块的上市公司约有60多家,能从皖江城市带示范区获益的预计有:交通行业的芜湖港(600575)和皖通高速(600012),房地产行业的合肥城建(002208),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徽水利(600502),建材行业的海螺型材(000619)、巢东股份(600318)、国通管业(600444),商业领域的合肥百货(000417)等。
西部板块中,成渝经济区和新疆、西藏的区域振兴计划都值得关注。和皖江城市带类似,成渝经济区也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潜力。在四川和重庆的上市公司中,从事基建的公司主要有四川路桥(600039)、重庆路桥(600106)、中铁二局(600528),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主要有四川成渝(601107),房地产行业有渝开发(000514)和高新发展(000628)等。新疆的优势在于丰富的能源和农业资源,值得关注的公司主要有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疆城建(600545),建材行业的天山股份(000877)和青松建化(600425),新能源领域的特变电工(600089),农业领域的新中基(000972)等。今年初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战略部署。西藏目前一共有9家上市公司,在西藏的跨越式发展中,预计获益的公司有旅游行业的西藏旅游(600749)、建筑施工行业的西藏天路(600326)和资源类的西藏矿业(000762)等。
东北板块的热点在图们江区域。2009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按照国务院的批复,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简称长吉图)是中国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区,要加快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将其发展成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培育形成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
随着国家的区域经济战略向纵深发展,有幸入选的地区将或是得到资金的倾斜,或是得到政策的突破,这样势必会形成各地方政府和中央的博弈,以及地方之间的相互竞争。湖北省“12万亿元”的天量投资计划,或许部分是出于此种考虑。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区域振兴计划出台,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趋同性将会越来越强,对投资者而言,或许也就意味着审美疲劳的到来。■(文 / 谢九) 焦点经济湖北皖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