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品种的交易成本之争

作者:邢海洋

三大品种的交易成本之争0

股指期货将于4月16日正式上市,融资融券的上市时间更早。一个历史性的事件毫无悬念地确定了下来,意味着不会对市场造成任何冲击。孰料,迎接它的是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传闻。市场传言,为公平公正起见,股票交易印花税将由单边改为双边。股票、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3个性质迥异的投资品种,在起跑线上即开始了交易费的竞争。

表面看,提高印花税传闻荒诞不经——股指期货双边收费,交易所手续费万分之零点五,没有印花税;股票印花税虽是单边,却是千分之一。两相比较,一次完整的交易,缴纳的税费相差整10倍。不过,财政部的发言人给出了一个同样无厘头的回答:“通常印花税两年半调整一次。”虽则当下距上次调整印花税只有一年半时间,按该发言人的说法,下一次调整还得一年,但仔细品味,这句话里却暗含机锋。

且不论最近几次的调整完全没有周期性的规律,调整的理由也从来和正常的议事程序无关。2007年大牛市中上调旨在抑制市场过热,随后又两次下调,为的也是稳定市场。股市20年的历史,几乎没有一次印花税的调整不是和市场涨落有关。现在财政部抛出了“两年半调整一次”,似乎在改变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上下工夫:过去为调控市场而调整,现在则可能为不同的目的而调整。

不以市场涨落为指针,则必然是为了获取更现实的利益。2007年,证券交易印花税伴着交易火爆和税率上调创出了2005亿元的历史最高值。而2009年,虽然股市涨幅创出历史纪录,印花税却只有510亿元,比单边下跌的2008年还少了一半。后来,随着创业板和股指期货的上市成为资本市场重心,提高印花税的机会窗口关闭了。股指期货开市后,虽则市场仍需确保活跃,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但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告一段落,财政一旦吃紧,提高印花税便是颇为现实的选择了。

相比世界上大多数资本市场,中国内地股市的交易成本之低世界罕见:没有施行资本利得税,单边征收0.1%的印花税更是绝无仅有的创举。即使是以低廉的交易费用吸引国际游资的香港地区,除双边征收0.1%的印花税,经纪商给予散户的交易手续费统一在0.25%,也大大高于内地券商给予的0.1%的手续费水平。内地投资者以全球最低的费率水平支撑着A股市场,也就意味着:其一,费率肯定上涨;其二,费率上涨后,A股将降低活跃度,并达到相应的估值水平。

股指期货则是另一番前景:虽在风控上毫不含糊,争取高端客户上却不遗余力。万分之零点五的交易所手续费同样是业内少有的低水平,费率之低,商品期货品种均难望其项背。上期所铜的手续费,交易所收取的是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二;螺纹钢的手续费,交易所收取的是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一。比起股票交易,费率更是低一个数量级。以如此费率计算,购入一手沪深300指数合约,相当于购买了价值百万元的股票,加上期货公司收取的佣金,手续费在100~200元。而买入同等价值的铜或钢铁,所费则分别需300~400元或200~300元。买入股票,手续费加上印花税则达到2000元。费率比股票交易低,乃由于期货的杠杆交易性质决定。费率低于商品期货,显示的则是中金所与三大交易所竞争的决心。目前股指期货成功开户的投资者已超过3000人,其中近90%的投资者来自商品期货市场。不难想象,股指期货这样的大品种一上市,商品期货中虚高的成交量将迅速消失,再难出现橡胶品种中成交量几倍乃至10倍于持仓量的现象。

同样属衍生品,融资融券却费率惊人。首批获得融资融券资格的国信证券,给出的融资利率为7.86%,融券费率为9.86%。光大证券也基本确定了费率标准,融资和融券的费率都相同,在8%左右。据说,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国际惯例,融资利率一般比同期贷款基准利率高3个百分点。目前,央行6个月以内的短期贷款利率为4.86%,上浮3个百分点后7.86%。而融券的高利率,是因为券商担心借出的证券被用于砸盘,使得价格快速下跌,自己得不偿失。券商如此抬高交易成本,却不想——8%几乎是A股20年来的平均年收益率。投资者不能借此获利,融资融券只能是个小众市场,券商也难以从中渔利。

事实必将证明,市场总是在交易成本最低的地方繁荣开来,股指期货便提供了市场繁盛的契机。■(文 / 邢海洋) 交易成本交易所股票交易印花税之争投资品种三大股指期货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