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是“钓鱼工程”?

作者:宋晓军

F-35是“钓鱼工程”?0( F-35 战斗机资料图 )

自从3月11日美国国防部爆出美国下一代战斗机的价格比原价高出将近一倍并将推迟服役2年的消息后,美国各大媒体都对这个由美国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牵头、9个国家合作的战斗机项目产生了质疑。3月25日,美国《时代》周刊驻华盛顿记者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在一篇题为《昂贵的F-35:美国下一代战斗机的传奇》的调查报道中认为,是F-35无法完成飞行测试使得其价格不断攀升,以至于为完成300架F-35的试飞测试要花掉纳税人600亿美元。此后,一些军事迷在网上质疑,对于其他8个合作伙伴国家而言,F-35是不是一个“钓鱼工程”呢?

2001年10月26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下一代战斗机竞标机X-35经过1年的试飞,终于战胜了波音公司的竞标样机X-32成为美国下一代“联合攻击战斗机”(JSF)项目唯一选中的机型。由于被新命名为F-35的战斗机在宣传上彰显了性能优异、设计灵活,特别是成本低廉等特点,很快就吸引了急于更新本国战斗机的英国、意大利、荷兰、土耳其、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和挪威8国作为合作伙伴加入。但进入研制阶段后,一些机构就不断质疑F-35项目可能出现成本增加的迹象,但美国国防部以各种理由进行了推诿。2006年3月美国政府责任局就出台报告认为F-35的“创新”模式有成本增加的风险,因此应该采用上一代战斗机“阶段性升级”的传统、成熟的测试生产模式。但是美国国防部认为,传统的模式耗时过多,反而会使系统研制与测试时间延长进而增加130亿美元的费用,因此在仿真测试技术发达的当下,F-35采用试飞测试与生产同步的模式不仅会加快飞机服役时间,而且会降低费用。简单地说,美国国防部支持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设计,是当F-35飞行测试项目完成1%时,就可以开始启动飞机的小批量生产,在投入490亿美元生产了424架时测试项目全部完成,而这424架的生产订单将采用成本补偿合同的方式进行。那么这个看上去很划算的模式到底是不是既省钱又可获得性能好的产品呢?

飞行试验是在真实飞行条件下对飞机进行空中物理试验的过程,其中既有探索性又有风险性,而试飞测试技术是飞行试验的重要技术环节。以往的战斗机的试飞测试通常要试飞1500~4000次,飞行时间大约为2000~5000小时,这要占去整个研制周期的1/4~1/2。之所以要如此耗时,是因为高性能战斗机材料、结构和挂载武器及电子设备较复杂且量大的原因。比如为了安全起见,对速度、高度、过载和迎角的范围要求较高的战斗机而言,要循序渐进、不断扩展地进行试飞测试,以获得在不同状况下的精确参数(飞行包线),如美国空军的高档战斗机F-22“猛禽”的飞行测试参数就达上万个。同时,试飞测试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行业,比如有时发动机开全加力的一个起降就几分钟,每分钟耗油几百公斤,不仅这样的起降要重复多次,而且大量复杂的测试设备(遥测传输、数据处理、光电测试等)也耗资巨大。2008年6月11日,F-35完成了首飞,为了节省资金、加快飞机的生产效率,按照美国国防部半年前制定的“中期风险降低计划”,F-35项目不仅减少了2架测试飞机,同时还将飞行测试次数用实验室测试和飞行测试床取代。当时这样做,是为了减少6亿美元以弥补此前已经用完了的项目管理储备金。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很可能使F-35的设计缺陷和性能在项目后期才会被发现,进而增加更大的成本投入。

现在问题终于出来了,单价成本很可能从原来的6900万美元上升到1.35亿美元。在国会议员和媒体的纷纷指责下,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表示将用30亿美元和13个月的时间来拯救F-35。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夏天盖茨参观位于得克萨斯州沃思堡的F-35生产线时,还乐观地表示飞机研制的高风险期已经过去了,但是就在今年2月出现成本上升败露的苗头时,他又做恼火状并撤换了项目主任。现在的问题是,那8个捆绑在F-35项目上的既是合作伙伴又是主要采购者的国家会怎么想呢?当初他们一厢情愿地加入F-35项目时,除了希望获得物美价廉的飞机外,还希望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转让。但当他们发现美国国防部和洛马公司通过昂贵的F-35项目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斗机设计生产经验时,会不会认为这是一个“钓鱼工程”呢?■(文 / 宋晓军) 钓鱼35空军武器工程f-35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