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计代价的刺杀
作者:蒲实( 2月17日,在英国出生的以色列人Paul Keeley在接受以色列10频道的独家专访。他否认与迪拜暗杀事件有关 )
哈马斯高官马巴胡赫在迪拜遇刺后,一家以色列连锁超市上周制作了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商业广告:一些演员在超市监控器注视下,偷偷摸摸把商品放进购物车;一位演员穿着网球服(马巴胡赫遇刺的宾馆拍下的监控录像显示,刺客穿网球服),在速冻食品处寻找所需商品;而一位女演员戴着一顶硕大的帽子,对镜头说她“不能承认任何事”,暗示以色列对待此次暗杀“不否认,不承认”的立场。
迪拜警方目前已确定,哈马斯“卡桑旅”高级官员马巴胡赫在迪拜一家宾馆遇刺是摩萨德所为,并扩大了参与暗杀行动的人员名单,这一名单已由11人增加到26人。令以色列特工感到不安的是,刺杀行动和刺杀者的脸通过机场和宾馆几乎无处不在的闭路监控器被曝光。不仅如此,迪拜汇集了世界顶级的安全顾问,他们只需检索刺杀案附近被复杂软件记录下的所有数据,就能够通过时间和地点编织出刺客的网络。
“与1992年摩萨德在巴黎刺杀巴解组织领导人比,今天搞刺杀的环境已与那时不可同日而语。”中情局前驻中东情报人员,中东问题专家罗伯特·巴尔向本刊分析说。1992年的那次刺杀行动,除了巴解组织领导人朋友的证词,证据寥寥无几,刺客至今未能找到。法国警方甚至无法确认刺客的国籍,也无法对以色列提出外交抗议,以色列特工几乎全身而退。而这一次,26名刺客的脸清晰地在各大媒体曝光,迪拜明确地把矛头指向以色列。“通过搜索马巴胡赫遇刺的宾馆里和附近所有拨打过同一号码的手机呼叫记录,迪拜警方发现,数个呼叫都打给过位于维也纳的一个指挥中心。只需要追踪打这一号码的电话所在的地点,就能确定刺客们下榻的宾馆。”迪拜警方通过对刺客使用的信用卡进行调查还指出,“信用卡发行者与美国的一家银行有联系”。
“从结果上看,这次刺杀行动是成功的,它杀死了刺杀目标马巴胡赫,而且所有行刺者都在被发现前成功撤离了现场。”以色列海法大学国防研究中心主任丹·修弗斯坦告诉本刊记者。在以色列看来,“刺杀敌对组织的关键人物对防卫以色列本土安全有重要意义,而且,刺杀行动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进行——加沙、大马士革、贝鲁特,以及迪拜——只要下手时机成熟。摩萨德仅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会谨慎采取行动,比如美国本土。”
“与以往的刺杀比较,以色列习惯于采取默认的模糊态度。这种模糊可以让以色列逃避法律和道义的责任、减缓舆论压力,同时也因为神秘,能形成一种震慑的恐惧感。”博联社总裁马晓霖告诉本刊记者,他曾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从事多年报道。然而这一次的不同在于,“数量众多的参与者在迪拜高科技的安全系统下被录像、曝光,很难说这是摩萨德有意而为,还是疏忽大意,这也成为这次行动的一个谜”。
有分析认为,以色列的疏忽,即以色列被明确指为刺杀行动的策划者与执行者,造成了以色列战略上的困境。如果以色列要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轰炸,它需要借道海湾阿拉伯国家的领空,而以色列此次暗杀却显然得罪了阿联酋,对联合逊尼阿拉伯制衡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也毫无益处。“以色列使用其他国家公民护照的行为,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甚至用了‘谴责’的语气来批评。”
然而——“以色列并不在意国际舆论如何看待他。”马晓霖说,“国家安全对以色列来说,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公众、不同党派和政府对以色列安全部门采取任何手段除掉安全威胁,普遍持支持态度。”以色列青年利库德党律师阿萨伏·吉拉德告诉本刊记者:“使用以色列公民护照一事,在以色列引起了一场辩论,人们也试图提交到以色列议会去讨论,但议会委员会决定不讨论此事。在以色列,即使反对党领袖也说,‘不指望听到世界的好话,但我不会谴责那些对刺杀负责任的人’。犹太人国家的历史使以色列不相信也不等待其他国家的帮助。”
3月11日,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以色列。此时,以色列内政部宣布在东耶路撒冷新建1600个定居点,这对试图促进巴以和谈的美国无疑是一种冒犯。在此之前,在伊朗问题上,美以之间已经出现分歧。“以色列相信,美以之间对伊朗威胁的认识有很深的鸿沟,奥巴马政府没
有充分的战略有效对付伊朗的核计划。”修弗斯坦说。■(文 / 蒲实) 不计中东局势代价刺杀摩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