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肠王国漫游手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香肠王国漫游手册0

经常有人批评德国的饮食乏善可陈,似乎欧洲人擅长的一切食物在德国人那里都有点“不对劲”。德国人很少吃海鲜,德国人连只鸡都烤不嫩,在那里,就算是你想在户外吃顿配着阳光的午餐都难。阴郁、寒冷的天气似乎给德国人的骨子里埋下了根深蒂固的“对食物不感兴趣”基因,但世界上真有这样光思考不爱吃的民族吗?我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至少从德国香肠上来看,事实不是这样的。那些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看起来有点粗糙的肉制品,倾注了德国人所有的豪情和欢乐,它们比你想象的远要美味、奥妙无穷得多。

在法国,一个村子就有一种奶酪;而在德国,一个村子就有一种香肠。香肠(Sausag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盐”,同样从“盐”派生出的关于食物的词语还有沙拉(Salad)和腊肠(Salami)。意大利语中的香肠名叫“Salsiccia”,意为“以盐入味”。而当时的古罗马士兵领取的酬劳就是盐,这也是薪水(Salary)的由来。古罗马人教会了日耳曼人怎样制作香肠的方法,大大激发了严谨的日耳曼人的创作热情。虽然现在说到德国香肠,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细长条的法兰克福水煮香肠(Frankfurter Wurstchen),但法兰克福香肠只能说是德国香肠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远远不能代表德国香肠文化的全部。

从北往南走,德国香肠的第一站在图林根。图林根香肠(Thuringer Bratwurst)是把猪肉粗绞之后,与洋葱等调味料混合,再掺入生姜等做成的香肠。有时候农家也会用猪血和猪油代替粗绞肉,做成著名的图林根猪血肠(Thuringer Blutwurst),配大垛的德国酸菜最为爽口。接下来则是最为有名的法兰克福香肠,可谓是最为脍炙人口的德国香肠,入口很嫩,也没有什么不能令人接受的冲味,所以老少咸宜。法兰克福香肠一般为20厘米长,但传入维也纳之后短了一截,成为小巧玲珑、一口就能吃掉的点心,德国人为了把这种短短的肠和自家的肠区分开来,便为其起新名字叫做维也纳香肠,但在奥地利,人们仍然坚持称这种香肠为法兰克福香肠。而真正的德国短香肠是法兰克福以南的纽伦堡出产的纽伦堡香肠(Nurnberger Bratwurst),只有拇指般大小,含有特殊的香草香味,一般用烧烤网烤着吃特别香。而比纽伦堡更南边的雷根斯堡,出产用牛肉和猪肉绞肉混合制成的雷根斯堡香肠(Regensburger Wurst),这是种历史特别悠久的香肠,一般家庭都会把它当作餐前凉菜来吃。最让老饕馋涎欲滴的则是慕尼黑的白香肠(Munchner WeiBwurst),以小牛肉和牛奶搅拌而成。1857年2月,慕尼黑的一家肉铺“Zum Ewigen Licht”因为做香肠用的羊肠衣用完了,便尝试用猪肠来代替,因为猪肠比羊肠要粗,所以厨师担心做好的香肠会不会在烹饪过程中裂开,便改用水煮的方法来处理,谁知道一经推出,大受好评,每个人都被这种口感嫩滑、奶香浓郁的白色香肠所震撼,一直到如今,白肠仍是德国家庭在某些重要日子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慕尼黑啤酒节的招牌配酒食物。但是,白肠的缺点是很难保存,必须现做现吃,趁新鲜才最美味。所以当地有“白肠不能听到12点的钟声”这样的说法,意思就是早上做好的白肠中午前就得吃掉。

另有些可以当做小食来吃的香肠,也值得介绍和推荐。如散放有盐渍五花肉的狩猎香肠(Jagdwurst),传说是皇帝外出打猎时会带在身上当零嘴的香肠;用较肥的盐渍猪肉制成,撒着粗大的芥末粒的啤酒香肠(Bierswurst)和与其大同小异的散放着火腿粒的啤酒火腿香肠(Bierschinken),毫无疑问都是最好的下酒小菜;用牛肉和猪肉混合制成,通过低温熏制而成的提雨香肠(Tierwurst),可以涂在面包上享受其浓厚的烟熏味和柔软的口感;而司华利香肠(Cervelatwurst)则是德国腊肠的代表,用香辛料和白胡椒粒制成,干燥之后要烟熏两到三天完成,属于配啤酒越嚼越香的类型。有了这么多味道各异的香肠,也许格林童话的结局都应该改写成:“从此,公主和小鞋匠吃着香肠,喝着啤酒,就这么幸福地生活下去,一直到老。”■(文 / 殳俏) 手册德国香肠香肠王国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