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农民工儿子的期盼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如何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乃至社会地位,是行政领域不可避免的民生话题——在全国“两会”上,多方多角度对此进行了诠释和建议,而最能打动我的,就是全国总工会增加“欠薪罪”的建议。
我曾是一个农民工的儿子。上世纪90年代末我读大学时,年迈的父亲为了能帮补我一些费用,曾跟随一些建筑队打工,在工地上做电工或者维修工。然而,工程结束后,父亲和工友们的工钱往往被拖欠和克扣。那两年,父亲断断续续打工领到手的工钱连一半都不到,有五六千元欠薪一直到今天都无处可讨。我曾去工地看过父亲,他光着瘦骨嶙峋的脊梁在夕阳的余晖中蹲在马路边喝白菜汤的一幕如针棘刺痛我的心灵,以致今天都难以磨灭和忘怀。讨薪的艰辛,父亲曾多次提及,老板的无赖和蛮横,是我无法想象的。
即便是走在政府划定的行政解决路径上,也有诸多异象影响着欠薪问题解决的质量。虎年春节前,姑家表弟打电话给我说,出来打工遭遇欠薪,我告诉他可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没想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与老板很熟,叫老板带钱来之后,象征性地给几个工资高的大工分了钱,而我表弟他们一干小工一分钱也没拿到。表弟很聪明,当着工作人员的面给我挂电话,并很明显地提到我这个表哥的“记者”身份——事情就此起了转机,工作人员让老板再次带钱来为表弟他们发了欠薪。而我在接到表弟喜讯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悲哀。
一次次讨薪的过程中,父亲和表弟他们对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性都产生过怀疑。虽然他们不懂得“权利保护”、“合同正义”和“信用透支”这些词语的含义,但他们懂得按劳分配是最基本的社会原则,因此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欠薪”这样一个违背社会基本原则的现象,至今仍无法消除。全总增加“欠薪罪”的建议,正好可破解公众的疑惑和不解,并给了全社会农民工以及我这样一个曾经的农民工儿子以诸多期盼。(文 / 张兮兮) 农民工儿子一个社会万象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