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里的慈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日本人眼里的慈禧0( 电视剧《苍穹之昴》剧照 )

导演汪俊自己也颇为奇怪原著在日本的影响力:“作者浅田次郎到横店去看我们的拍摄现场,看到日本人对他的态度,前呼后拥的,感觉他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我一直在想,不知道中国人的翻译有没有问题,因为我看小说并没有觉得它有那么的完美,但我不知道日本人为什么,包括懂日语的或者去日本生活过几年的,读过这本小说都评价很高,说写得非常好。我就一直挺纳闷,它也不是很通俗的,不像王朔、郭敬明那种,它是很严肃的一个小说。我就觉得这样一个小说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畅销的小说,看完之后,我觉得可能确实他们的读者群普遍文化素养比较高吧。现在这个戏在日本播出的效果非常好,我觉得跟小说的基础,以及他们对严肃艺术作品的喜爱,可能都有关系。”

日方指派最重量级的演员叫田中裕子,1983年,她主演的《阿信》至今仍是日本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之一,那个含辛茹苦的八佰半公司创始人博得民众的尊敬和同情,很多观众错以为裕子本人也吃不饱,纷纷寄大米给她。在中国人眼里,她就是日本的刘慧芳,具有一切亚洲女性美德,隐忍坚韧。田中裕子本人并不知道她在中国的知名度,她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本刊记者:“这次到中国来,我才感觉到原来《阿信》在中国有这么大影响力,这些之前我是不知道的,我不知道原来这么多人看过《阿信》,并且很喜欢她。”出人意料的是,她认为《苍穹之昴》在她生命中的分量超过《阿信》:“我非常感谢《阿信》,因为它给了我拍《苍穹之昴》的机会。”

对于中国观众,《苍穹之昴》实在是中国壳、日本核,它借用了清末正史的一部分,可又不是我们习惯的戏说,是用很严肃的口吻夹杂着魔幻成分。旧约《圣经·约伯记》中,上帝对约伯说:“你能系住昴星的结吗?”在日本的星象学中,昴宿又大又亮,不在星相图中而独立存在。在浅田次郎的理解里,昴星代表着小人物的奋斗。慈禧在书中对小太监春儿说:“你是个苦孩子,什么都没有。”但通过奋斗,几位主角,春儿、书生梁文秀包括慈禧,都获得了一瞬间的骤亮,但因此失去了什么,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清史是普通中国人最熟悉不过的,因此让中国人消化一个日本人眼中的清朝,着实有点难度,导演汪俊就说:“他和我们有距离,他的看法、他的历史观,我觉得这可能是跟我们传统的观点有些出入,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浅田次郎杜撰了一块龙玉,声称清朝依靠这块龙玉得到天下,龙玉丢失使得清朝没落,慈禧急于找回龙玉意图力挽狂澜。戏里还有她和乾隆穿越时空的对话,倾诉她内心有多难,“你那个时候是盛世,你当然是盛世了,洋人那时候还没欺负我们呢”。作者还虚构了兵围颐和园,除慈禧之外的三个主角也都是历史上不存在的人物。

当然争议最大的仍旧是慈禧这个人物,日本另一位历史小说家井上靖很早就提出杨玉环和李隆基真心相爱,在我们尚视她为红颜祸水的年代。而浅田次郎描述的慈禧,是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老女人、大院里领着子女的老奶奶,她满腹牢骚,听到她和荣禄养下私孩子的传闻大发雷霆,当旁人劝她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澄清事实时,她又嫌丢人。

日本人眼里的慈禧1

“不要被以前演过的演员所左右,因为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慈禧是什么样子的。”汪俊反问:“你不觉得田中和慈禧长得很像吗?”当然田中裕子本人是绝不认可这点的,她长得有点似林忆莲,一张很精致、扛老的小脸,白皙无皱纹,没有生过孩子的身材非常纤细,并不让人感觉凌厉。她的慈禧也像她一样,戾气尽失,取而代之的是沮丧与失落。田中裕子是我们想象中的日本女人,她来中国的一切由一个很强势且兼任翻译的中国女人打理,她和那翻译的关系倒像慈禧与光绪,只不过她是光绪,翻译会帮她屏蔽过滤一切——记者的问题、外界的要求、现场的调度,无论合理与否。

因此田中裕子对慈禧的理解相当女性化,她告诉本刊:“浅田次郎先生的原著为什么那么感人?是因为它有立体感,不是把人只写成表面上,而是把人内心更深层次的东西写出来了。我想这个更深的东西就是说,她是个知天命的人,明明知道这件事情她这样做是会有恶果的,她会遭到万人痛骂,但也许她看到了大清必然灭亡,但是谁来关上这个大幕,谁来结束这个王朝?也许只有她了。她来结束这个时代的话,受难的可能只是她一个人。实际上,这个结果造成了历史上的灾难,因为她不想把重担扔在光绪身上,所以她就把这一切的责任、这个恶名都担负在自己身上,来结束大清王朝的破落和所有的东西。”

日本人眼里的慈禧2

《苍穹之昴》对慈禧的判断与《走向共和》有些许相似处,汪俊说:“其实《走向共和》的慈禧也不是说把她完全脸谱化的,我觉得也是对的,从慈禧的角度来讲,她当然也有个人的私心,她也希望大清能够强盛起来,把日本人赶走,她也希望国富民强,我觉得她愿望是有的。但是她的品质也好,个人的一些私欲也好,这个可能有很大的局限在里面,包括她对世界的认识,我觉得这和封闭也有关。”汪俊举了剧中一个例子,慈禧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问周围的人:“中国在哪儿?”“在这儿。”“北京在哪儿?”“在这儿。”“紫禁城在哪儿?”“没有。”慈禧不敢置信,这么大的紫禁城居然地图上一个小点都没有。她那种天朝心态不只是她的局限,也是当时全体中国人的局限。

“整个中国在那个时期实际上是最黑暗的时期,其实也和之前的封闭有关系,我觉得不是一个人的罪过,它可能是整个民族的一个转折点。历史到了那个时候有很多因素,她不是一个人能够操纵的。所以我觉得日本人的观点是首先把她作为一个人来写,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女人、一个没有丈夫的孤独的老女人在深宫里面的感受。这个戏写她垂帘听政这部分并不多,她怎么治理国家这方面也不多,更多的是她和光绪之间的情感,跟她和殷桃扮演的张夫人之间像母女一样的情感,包括我觉得她和荣禄曾经有过的一段恋情,这是它主要的篇幅。这些就和我们以前表现的她的那一面不太一样。”汪俊说

长期以来影视作品展现的慈禧有几个关键词:祸国殃民、刚愎自用、骄奢淫逸、狠毒自大……《瀛台泣血录》中,同情光绪的德龄依旧为她做了很多辩解。从某种程度上讲,日方和德龄的意见趋同,他们希望《苍穹之昴》中的慈禧更多的是母性、温柔的一面,为此汪俊也和日方产生过分歧:“我们还是希望更全面一些,日方呢还是希望从人性的角度,什么不能全怪慈禧啊,这方面有些争论,但后来还是尊重历史吧。”片中结尾处,中秋节时慈禧在故宫里看月亮:“我身边的人都走了,一个都没有了,就剩我一个人了,我做错什么了呢?现在众叛亲离,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这里的慈禧,更像一个衰老、无奈的怨妇。“如何刻画一个历史人物,有些是有定论的,但是我觉得,有些东西需要陌生化的一个处理,有些东西需要打破习以为常的东西。”汪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妥协。

“那样一个人生,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女人来讲,是绝对不想过的。”田中裕子对太后的生活毫不羡慕。■

(实习记者童亮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 / 孟静) 眼里阿信田中裕子日本慈禧汪俊苍穹之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