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伯的《弦乐柔板》

作者:朱伟

今年3月9日是美国著名作曲家塞缪尔·巴伯(Samuel Barber)诞生100周年纪念。巴伯一个世纪前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的西切斯特,最后因患癌症,1981年1月23日逝世于纽约,活了71岁。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弦乐柔板》,那是一种绵绵不绝、徘徊不去的伤感与哀痛,在哀痛中寄托着那样柔、那样深的倾诉。倾诉真挚到极限,有一种悲壮呼号的感觉,待沉静下来,再回到哀痛的绵延。这是一首无比扰人心绪的悲歌,它成为电影《野战排》自始至终的配乐,支持了绿色丛林里无边无际的悲剧气氛。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它又实在还变成了历史的某种见证——在罗斯福与肯尼迪这两位总统的葬礼上,都使用了它,以弥漫高贵的哀伤。

这首《弦乐柔板》有两个最有名气的版本,一是法国指挥家明希(Charles Munch)1957年指挥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在RCA唱片公司的录音,演奏时间接近8分钟;另一是英国指挥家马里纳(Neville Marriner)1976年指挥英国圣马丁乐团在Argo唱片公司的录音,演奏时间接近9分钟。此曲改编于巴伯在1937年创作的一首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RCA唱片公司1997年曾发行了一张唱片,集中了这首曲子各种不同的演绎方法。在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著名录音之外,还收集了弦乐四重奏、铜管小乐队演奏,长笛、单簧管、管风琴的独奏,以及剑桥圣三一学院合唱团合唱的版本。比较下来,最耐听的还是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录音,此乃这个乐团最具魅力的弦乐时代的记录。

1937年巴伯27岁,这首《弦乐柔板》改编成于1938年,他从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毕业后在意大利留学期间。在他当时的创作中,是一种特殊的发挥。我听美国艾默森四重奏团演奏他完整的这首弦乐四重奏的唱片,第一乐章7分多钟,是一种并不出色的类似贝多芬晚期四重奏的苍凉悲叹;最后的第三乐章仅两分多钟,是技巧型焦躁的悲诉,还是贝多芬晚期四重奏味道。这个慢乐章由此真有一种超凡脱俗,整个结构难以支持的优秀。它似飞来之圣乐,我由此总觉得它好像欧洲古典传统的一种馈赠,帮助巴伯超越了他作为美国作曲家自身的重心。他也因这首《弦乐柔板》,被冠以“后期浪漫主义”或者说“新浪漫主义”。

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个人导致了他这样的创作方向。一位是他在科蒂斯音乐学院的老师,意大利人斯卡莱罗(Rosario Scalero,1870~1954)。斯卡莱罗本身是个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决定了巴伯作品中最优秀在弦乐的表现,比如这首《弦乐柔板》及之后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与《大提琴协奏曲》。另一位是比他小一岁的同学梅诺蒂(Gian Carlo Menotti),巴伯的艺术生涯与他紧密联系在一起。梅诺蒂是在米兰音乐学院毕业后,经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推荐,进的科蒂斯音乐学院。他专于歌剧创作,最著名作品是《阿马尔与夜来客》(Amahl and the Night Visitors,1951),一部电视歌剧。他是巴伯的感情依靠,同性恋伙伴,他们的关系从1928年起一直持续到1974年,整整46年。他们曾在科蒂斯·伯克(Mary Louis Curtis Bok,1876~1970)资助的纽约州基斯科山(Mount Kisco)中一所豪宅里一起生活了30年,称此豪宅为“摩羯宫”。巴伯在住进这豪宅的1944年作过一首著名的《摩羯宫协奏曲》,采用巴洛克时代的大协奏曲风格,以弦乐合奏与长笛、双簧管、小号的性格作对比,演奏时间大约15分钟左右,其实属一首管弦乐小品,名气远比不上他的《小提琴协奏曲》。

我喜欢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胜过《弦乐柔板》,这首协奏曲开始创作于瑞士乡间,随后因欧洲大陆战云密布,巴伯从巴黎回到美国,完成于1940年。它的前两个乐章,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与第二乐章的主题都美极了。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雏形其实在他的《第一交响曲》中出现过,是这首单乐章交响曲中柔软地感动我的因素。到这首协奏曲中,田园气息变得更加清新与洁净,一开头就以完美的抒情完全把你征服与净化。第二乐章的主题,则就像是田野中那种宁静、容不得一丁点玷污的蓝色之风的弥漫,中段独奏小提琴的浪漫倾诉,几乎令所有标示为浪漫曲的都显得俗。这首协奏曲的第三乐章,我是经常舍弃不听的,它是无穷动眼花缭乱的技巧显示,是因委托他创作的那位被富商包养的匿名小提琴演奏家挑剔炫技不够而特意强加的。

近20年来,这首美不胜收的《小提琴协奏曲》因为EMI唱片公司发行的帕尔曼、环球唱片公司发行的沙汉姆的唱片,而得以较大范围地传播。我认为一个更值得收藏的版本是,意大利裔美国老资格的小提琴演奏家Ruggiero Ricci在RR公司的录音。这张唱片另外收集了梅诺蒂作于1952年的《小提琴协奏曲》,一个不易听到的曲目,两者对比可以发现两人的微妙关系。梅诺蒂的协奏曲当然比巴伯逊色多了,它的第一乐章第二主题中有一种类似巴伯的款款深情,而在第二乐章中,我听到了一种软弱的哭泣。

巴伯与梅诺蒂最后分手时卖掉了“摩羯宫”,当时巴伯63岁。他们的情感生活结束后,巴伯的创作欲望也就消散了,他开始酗酒,随后就患上了癌症。巴伯死后,梅诺蒂还顽强地活着,他活了96岁,2007年才逝世,与巴伯分手后,他一直在科蒂斯音乐学院任教,也不再有作品问世。■(文 / 朱伟) 巴伯弦乐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