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里的爱情与精神诉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乡村爱情故事》剧照
)
《乡村爱情》可以说违背了电视剧创作的一般规律:它谈不上逻辑、结构、节奏感,没有主角,没有戏剧化冲突,所有故事发生在一个千人左右的小村子——象牙山,外景是真正的农家院,演员白天在农家院叽叽喳喳,晚上在舞台上闪耀。每天的日子在吵嘴、逗嗑中平缓淌过,农民之间不在乎撕破脸吵翻天,但过了几天又嘻嘻哈哈。导演徐正超把它称作“曲艺戏”,“像《清明上河图》那样的生活画卷”。
沈阳军区作家张继是该剧编剧,山东枣庄人,他拥有29年的乡村生活经历,他告诉本刊记者:“农村确实没有大事,农村的大事就是生老病死盖房子,因为它不可能有太多大的商业事件,所以我的电视剧就是通过小人物的小情感,然后一些小故事给它串联起来。”
10年前,《刘老根》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达到了全国10%的收视率;两年前的《乡村爱情Ⅱ》创造了一个至今无人超越的纪录——11.62%,两度超过“新闻联播”;《乡村爱情故事》也达到了全国7%、东三省23%的平均收视。但很少有人知道,《乡村爱情》纯属无心插柳。早在1997年,张继和长影合作电影《男妇女主任》,认识了当时已经很红但对局势并没有掌控权的赵本山。张继回忆说:“那时候他还要拘谨一些,已经有名气了,但绝对没有今天这么火,他还只是一个演员,绝对没有今天这样形成一个产业。那时候的他和现在是有距离的,在表演上绝对不如现在精,因为那是他第一个电影吧,在镜头面前的感觉,可能第一次演,我觉得不是太兴奋、太准确。”
在张继有了《乡村爱情》策划后,他把剧本给了赵本山,赵本山当时很忙,没细看,原本赵本山的计划是他任总导演兼男主角“村长长贵”,范伟扮演“刘能”,不知为什么这个想法没有实现。赵本山退后客串企业家王大拿,范伟则成为他戏中的儿子王木生,导演则由张惠中担任,那时本山传媒刚刚和辽宁大学合作办学,产生了一批年轻的大学生,《乡村爱情》的功能就是为了培养这些小孩。第一部的《乡村爱情》反响不错,但并没有成为本山传媒的重头戏。
在张惠中离开公司后,赵本山自己出马执导《乡村爱情Ⅱ》,这时能看出两个导演风格的巨大差别。张继评价说,第一部清新唯美,二、三部人物刻画好。虽然都是群戏,但第一部的主线在年轻人创业与恋爱,第二部则转向了中年人的爱情与招商引资的矛盾,由此可以看出赵本山的意图。第一部的成功让他意识到这个平台可以推一下他的徒弟,张继也认为二人转演员起到了“保戏”的作用。过去做电视剧时,赵本山的团队还没有形成,起用哪个演员是懵懂的、无目标的,《乡村爱情》可以看做他创立旗下演员队伍的觉醒标志。从第二部开始,《乡村爱情》打上了赵本山个人的鲜明烙印,他没有经过科班训练,对技巧、节奏、画面的把握有缺陷,容易把电视剧做成小品。他的长项正如张继所说:“对农村生活的熟悉、把握和提升,是一般导演所不具备的。因为一般人拿到你的本子之后会把它作假了,但是赵本山会做得特别真实,赵本山的东西,咱不回避他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非常真实。”
《乡村爱情》边写边拍,边拍边改,张继一天写一集,剧组3天拍一集。赵本山并没打算持续下去,一是当时他的父亲病重,他心情毛毛躁躁;二是他有个宏大的剧场计划,因此临时搞了个大团圆结尾,让所有人结婚,把扣都收死了。当第二部收视创造纪录后,才决定继续搞第三部,赵本山曾经很担心剧情无法继续。《乡村爱情故事》称得上命运多舛,范伟、女主角王亚彬档期不合,最大的难题来自赵本山突然入院。刘流说:“所有室内的戏,虽然我和赵老师,都穿着短袖衣服,但是我们拍摄的地方已经是漫天大雪了。”赵本山的病重引起过弟子的躁动,张继说:“第一部的时候还没有,第二部的时候也还没有,第三部的时候稍差一些,因为第三部的时候本山生病了。导演徐正超有压不住场的时候,但也不是说不听话,因为中间不断有本山的信息传过来,发现谁膨胀可能就要收拾他。他不断地了解信息,然后从上海遥控。这帮徒弟通过第一部、第二部成了腕儿了,成了腕儿后,就有了一些毛病。”但张继也说,那些徒弟的不老实多是赶场迟到,并不是本质问题。“赵本山是不怒自威。他不说话坐那个地方,他徒弟对他都尊敬有加,他对哪个人笑,比如他对张三笑、对李四笑,一些无意识的笑可能都会在他徒弟心里产生极大影响。所以,本山在徒弟心目中是绝对权威。”这种积威使得《乡村爱情故事》在磕磕绊绊中最终完成。
刘流,剧中刘大脑袋的扮演者,同时也是本山传媒负责电视剧及电视栏目的副总,他告诉本刊记者:“原来《马大帅》、《刘老根》,用了很多不是我们团队的人,《乡村爱情》完全用的都是我们团队的人。因为那时候我们团队的这种产业链已经逐渐明朗了,必须按那个道走了。”离开本山传媒,也就意味着离开《乡村爱情》。第一部时赵四的扮演者关小平离开了,他的角色由刘小光代替。唯一的编外人员谢大脚是赵本山妻子的表妹,铁杆成员。
一步步从地方走向中央,从与央视合作到拥有话语权,央视一套春节档期早早为赵本山留下,刘流自信地表示:“本山传媒具备跟任何剧组的竞争力,我们的戏只要说拍,中央电视台我不敢说,地方卫视就已经来站队了,而且有的还排不上队。”但这中间也经历过起落,远的不说,去年的《关东大先生》占据春节期间央视八套黄金档,收视却被潘长江率领的《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击败。刘流承认当时启动项目时只考虑到开拓题材,却没想到自暴其短,演惯农民的二人转演员优势与劣势同样突出,演起民初戏对历史把握不足。刘流表示,这次改革失利后吸取了教训,不再冒险,誓把农村戏进行到底。
《乡村爱情》是琐碎的、生活化的,它和其他流水线产品的区别可能也在于此。刘能抠门算计、赵四胆小如鼠、谢广坤阴一套阳一套、长贵装腔作势、很多中年人都是官迷……有人认为该剧丑化了农民,张继却认为城市人具有同样的性格特征,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像长贵这样的机关干部就比比皆是。正因如此,剧中的中年人比年轻人更鲜活鲜明。
据张继说,剧本提供60%的基础,剩余部分交给演员创作,赵本山的弟子们文化程度不高,他们也不会完全背台词,很多创作出于即兴。例如王木生这个角色只交代他32岁,未婚,范伟认为这样不能解释一个“富二代”为什么找不着媳妇,就把人物修改成大舌头。张继在剧本里提示王木生可以作诗,范伟自编了两首诗,其中之一“发家致富是方针,小蒙是个好青年,谁说女子不如男”,憋了半天后第四句:“不简单啊不简单。”刘流在与赵本山、范伟演对手戏时怕被他们盖过,给角色设计了大小眼、瘸腿和该剧最经典的台词——“必须的”。刘流说,如果不这么做,他的角色就感觉不到存在。而有表演瘾的赵本山也不断刺激他,第三部里有场戏刘大脑袋和谢永强不和,互相拆台,赵本山忽然抛开剧本,即兴加台词说:“你俩拥抱一下。”然后逼他们唱《团结就是力量》。刘流告诉本刊记者:“跟他拍戏我感觉就是一定要高度集中,对他每一个新加入进来的内容,及时去反应,要不你赶不上他的节奏,这就是我愿意跟他一起演戏的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他确实能刺激我。”
剧中中年人的扮演者基本都是二人转演员,年轻人却是戏剧专业毕业,在这里,科班变成了障碍。徐正超告诉本刊记者:“他们的学习经验,和我们要求的表演状态生活化是有一定冲突的,他的舞台腔、他的表演腔调和现在具体呈现的生活化的本身就不是非常贴切,这就对演员要有具体要求,而且要把剧本给他融化了再喂给他,然后再把这些演员和二人转演员衔接上,这就像和水泥一样,要把这些水和泥在一起,然后打成坯子,再晾干,实际上是一个过程。”同样的,二人转演员也有过于抢戏的毛病。“他每天都面对观众,习惯了有些夸张的表演,这些夸张的表演在舞台上有时候是行之有效的。但舞台表演和影视剧表演是不同的,影视剧表演可能更多需要内心的东西,有时候一个特写就直接扑到你眼睛上了,这根本不用你其他的东西,你做大了,冲击力过大,观众肯定接受不了,这就需要一个‘收’的过程。但是你收大了就没戏,所以说,可能得把握好这个度。也不能说是收到零,收到零也就不行了。”
从制作电视剧的轨迹可以看出赵本山在艺术追求上的心理变迁,有东北网友分析得很透彻:“赵本山的农村几部曲,营造的就是改变农村人在城里人心中的惯有认知。《刘老根》热播的时间,正是农民企业家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萌芽的时节。那时的赵本山也是刚刚开始他的导演历程,而《刘老根》和那年国家对于农村问题的态度一样,找不到着力点,有欲言又止之感,但你却能清楚地感受到,一种态势的雏形。”随着城市化对农村的侵袭,民工潮成为农村问题的关键,马大帅就是这样一个迷茫的进城农民,他因为寻找女儿误入城市,经历了拘留、受骗、各种匪夷所思的打工……能看出赵本山的野心——试图讨论城市对农民的巨大冲击,可惜的是,由于题材过于沉重,《马大帅》中的笑与泪像油和水一样无法融合,观众似乎也没体会到其中深意。“正是《马大帅》第二部热播的时候,国务院取消了农业税。2008奥运年,从和谐社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乡村爱情Ⅱ》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节骨眼上映了。这部并没有深意的连续剧,寄托了国家对于农村的新期望,与其说是连续剧,不如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片,而赵本山,从刚刚开始的玩弄语言,到现在游刃有余的隐喻和现在农村的建设一样如火如荼。”
《乡村爱情故事》导演徐正超对本刊记者的说法也证实了网友的思考和他们不谋而合:“社会诉求可能是更高级了,咱们可以唱高调地说,现在要创建社会主义和谐,创建和谐乡村,那么何为和谐?就是可能要把你自己的东西再往下压,更多地想到集体的,想到大家的东西。那么现在呢,可能看到一些蝇头小利的东西,随着故事往前走的时候,这些东西会渐渐地被大的集体意识改变,就是人会变得阳光、向上,实际上它是人在致富之后心理上的改变。创业已经讲得太多,过去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指的是农村,现在农村里面的人也拥有自己的爱情,也要追逐爱情,现在他还要守护自己的爱情,经营自己的爱情。这在精神层面上更高级一些了,关心农民的精神需求了。”负责电视剧发行营销的刘流在回答为什么《乡村爱情》可以进入“央一”,而《关东大先生》只能在“央八”播出时这样定义:“《乡村爱情》是主旋律啊,我们反映农村的火热生活和农村年轻人为了事业为了爱情更高目标的追求,它和《关东大先生》是不能比的,从情节上、从形式感上都不一样的。”■
(实习记者童亮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 / 孟静) 马大帅农村电视剧诉求关东大先生乡村爱情9乡村爱情故事爱情电视剧刘老根爱情影视中国电视剧精神喜剧电视剧赵本山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