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痴学者”的奇特大脑
作者:曹玲( 金·匹克 )
崔伏特(Darold Treffert)是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的精神病医生,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学者综合征”,研究对象包括著名的“雨人”原型金·匹克。去年底,金·匹克去世,他悲伤地写道:“2009年12月19日周六17点,我接到弗兰克·匹克(Frank Peek,金·匹克的父亲)悲伤的电话。他告诉我金下午忽然去世了,死于突发的心脏病。金平时并没有病,他们还盼望着圣诞假期。他们在当天早些时候打开了圣诞贺卡,金喜欢所有的卡片,包括我送给他的……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二个金·匹克。他就是一个活Google。”
金天生智障,小时候医生建议家长把他送到精神病院,但是父亲弗兰克希望把他当做正常孩子在家抚养。后来金的母亲抛弃了他们,弗兰克自此之后一直独立抚养儿子,每晚要探视他的睡眠情况,总是担心自己比儿子早逝,结果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金父子俩不会上网,崔伏特医生代收了很多发给他们的邮件。这些邮件来自世界各地,包括波兰、印度、中国、英国、美国、新西兰、委内瑞拉。一些智障孩子的家长说他们要像弗兰克那样一生好好对待自己的孩子,还有人感谢他们的努力让社会开始关注这样一个群体,让这些家庭的生活变得不同。有位有着同样孩子的母亲说:“不论残疾与否我们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在人性上是一样的。”
“金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他的特殊才能,还在于他的出现让人们在后续的20年中对学者综合征的关注远远超过了之前的100年。”崔伏特说。
如果你看过《雨人》这部电影,就能很好地理解金和他同类的生活。历史上第一次报告这种疾病在1789年,当年有位几乎无法理解任何抽象和具体事物的病人,但是当他被问到一个人活到70岁17天12小时一共活了多少秒时,他在90秒钟内说出“2210500800”这个正确的数字,甚至包括了其间的17个闰年。而“学者综合征”这个词首先由英国医生杜恩(J.Langdon Down)于1887年提出的,当年他引用的病例是一位可以背诵《罗马帝国衰亡史》的患者。从此之后这个词就指那些某方面出类拔萃,却缺乏基本社交和自理能力的人。
金也是这样一位“白痴天才”,他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至死都没学会扣扣子;他走路有点斜,理解抽象的事情有困难。有一次让他低点声音说话,他就跌坐在椅子上让自己的喉咙位置下降。与此同时,他也有令人震惊的才能,被人称为“金电脑”(Kimputer)。他熟记数千本书的内容,能10秒钟读完一页,看一遍之后就能逐字逐句地背诵;如果你随便告诉他一个日期,他会立刻告诉你当天是星期几,比如他生于1951年11月11日,如果你问他,他会说“星期日”。
不过,你在电影《雨人》中看到的那个可爱而又行为怪异的男病人,并非所有细节都来自金一个人,编剧还收集了其他患者的典型举动。比如1964年有一对患有孤独症的双胞胎登上了美国神经学会年会的讲台,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和精神病学教授萨凯斯(Olive Sacks)后来将他们的生活细节描述下来,也成为《雨人》中的一些场景。
这些小细节让我们窥探了他们的生活,大脑扫描让我们得以窥视他们颅骨内的秘密,但是无人能解这些秘密。脑科学的发展速度总是无法令人满意,有着太多的未知数,对于“雨人”现在已经知道了什么?为此,本刊采访了崔伏特医生。
三联生活周刊:学者综合征患者都有哪些才能?
崔伏特:简单说大概分为五大类。音乐才能,通常是表演,钢琴尤为常见。艺术,比如绘画、雕塑等等。计算日期,就像一个活的万年历。数学,包括快速计算或者计算素数等。机械或立体技能,比如测量仪器的精确距离,组建复杂的模型等。除此之外,有少数案例精通多国语言,或者在味觉、触觉、视觉上有天赋,还有人没有时钟就能精确地计算时间。另有一些人在某些领域很有天赋,比如神经生理学、统计学、导航学等。通常来说他们只有一项天赋,少数人会有多种天赋,多种天赋的人在孤独症患者中比例高一些。
三联生活周刊:这些才能多半都和数字、音乐、艺术有关?
崔伏特:是这样,人脑的两个半球功能不同,右半球主要负责抽象思维、艺术、直觉等等,左半球负责秩序、逻辑、分析和语言等。左半球容易在发育过程中受不良影响,其中有一个解释是左脑受伤,导致具有艺术倾向的右半球进行补偿,才会出现很多艺术才能。早在1975年,在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出现之前,气脑造影照片就显示了左半球的异常,尤其是在颞叶部位,而右脑则更为活跃。针对孤独症患者本身的研究也已表明,患者的左脑功能失调。因为左半球的损伤,运动和语言功能被“拿走了”,而右半球所负责的一些领域的才能则会凸显出来。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左半球更容易受伤害?
崔伏特:学者综合征中男性比例较高,每4~6位男性学者综合征患者才有一位女性患者,在自闭症患者中也是男性数量较多,这都和左半球发育有关。上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胎儿大脑左半球比右半球发育得慢,怀孕期间遭受外部影响的时间较长,遭受有害影响的机会也较大。此外,男性胎儿有比较高的睾丸激素循环,这种激素对脑部组织发育有害,使得神经生长减缓,尤其是在受影响机会较大的左半球。其他情况,比如男孩子阅读障碍、说话较晚、口吃、多动及自闭等也是由于左半球功能失调造成的。
三联生活周刊:金的记忆力令人惊讶,其他学者综合征患者的特殊才能是否也伴随着强大的记忆?
崔伏特: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特殊才能还是不同寻常的记忆,被描述时常常被用上“自动”、“机械”这些词语,这说明他们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自觉的。他们表现了两种不同的神经回路,一种是高水平的皮质边缘通路,负责语义和认知记忆;一种是低水平的皮质纹状体回路,负责更原始的习惯记忆,也称为“程序记忆”。学者综合征患者的记忆是典型的程度很深但是极其狭窄的习惯记忆,似乎和认知无关,所以他们可能会记住很多东西,但却完全不了解其中的意思。如果他们左脑损伤,不管是因为激素、疾病还是意外伤害等原因,高水平记忆很可能受损,大脑会被迫用更原始的习惯记忆回路来工作,于是学者综合征就可能出现。
三联生活周刊:学者综合征患者的特殊才能是否与基因有关?
崔伏特:目前还无法确定,只是有很可疑的染色体片段。2003年,有学者鉴定了94个孤独症家庭,其中21个家庭出现学者综合征,另外73个没有。出现学者综合征的家庭,明显表现出和染色体片段15q11-q13有关的证据。15q11-q13是指1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一个微小片段,这个片段和一种叫做“普拉德-威利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的疾病有关。普瑞德威利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染色体疾病,发生率约1/15000,约有70%的患者身上来自父亲15号染色体长臂15q11-q13位置上有微小的缺损。这群人的一些特征和孤独症患者相似,比如拥有奇特的技能。这表明或许染色体15q11-q13片段上的一个基因或者一些基因,与智力受损的特殊认知类型有关,不过现在一切还不确定。
三联生活周刊:电影中,“雨人”被弟弟带着进行了6天的旅程,但结局他还是回到了原来居住的医院,而且并没有表现出正常人的人情味儿。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是这样吗?
崔伏特:电影不是纪录片,没有什么能表明6天贯穿美国的行为能够治疗孤独症,实际上这6天的旅程真正改变的是他弟弟,而不是他本身。“雨人”只是一个功能性孤独症患者,并非所有的患者都如此严重,也并非所有的孤独症患者都有学者综合征。事实上,如果希望和这样的人一起生活,我们需要调节自己去适应他们的需求,而非要求他们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做出改变。■
(文 / 曹玲) 学者白痴奇特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