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艺节目的鸡肋味道
作者:马戎戎刘谦的手从玻璃桌面里拔出来不到10分钟,微博上已经贴出了魔术的破解,从图例到视频。二上春晚,对刘谦个人来说,更多的可能是压力。
2009年刘谦表演了“戒指放进生鸡蛋”,他的表演属于近景魔术的范畴。传统魔术在变的一瞬间都要遮掩,而近景魔术讲究的是在观众眼皮底下做动作,玩“障眼法”,且不能遮掩,靠的就是手法敏捷。
魔术节目可以说一直是春晚的“传统项目”。1983年的第一届春晚,姚金芬和秦明晓夫妇就曾表演过《彩扇争艳》和《吉庆有余》。2000年和2004年,年轻一代的魔术师李宁分别表演了《三变》和《幻影》。相比前面3位,刘谦的优势也许不在于手法,而在于他更年轻,外形更时尚,更有文艺气质。刘谦2005年曾经获得过美国魔术学院颁发的“最佳手法奖”,然而对中国的年轻观众来说,或许大家更在意他的发型、眼神和穿着。与其说他的出现重新让魔术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不如说他的出现让年轻人觉得“魔术”也可以很“潮”。
戏曲节目《红楼赞花》
然而,二上春晚,“潮”带来的新鲜感消失,观众的期待就变成了挑剔。橙汁不从空杯里流出,硬币能够穿透玻璃,甚至手可以穿过玻璃,在观众看来,虽然新奇,但多少有点“小儿科”。当网络时代的传播让克里斯安吉和大卫·科波菲尔都不再是中国观众陌生的名字时,依然反复表演“初级阶段”的小障眼法,观众会笑嘻嘻地一边“拆台”,一边期待着更“魔幻”的场景出现。
即便如此,很难想象,如果连刘谦都没有,2010年的春晚会更加平淡到什么程度。杂技和戏曲节目在本届春节晚会上被彻底边缘化,各自只有一个节目。
《试比天高》由山东省杂技团表演,这个节目刚刚获得第34届蒙特卡洛马戏节“金小丑奖”。从技术的角度,21名杂技演员的确展示了高难度“蹬”与“翻”的功力,“叠罗汉”由10人叠成,能达到上下五层,非常让人惊叹。然而,单纯的技巧的刺激,除了惊叹,并不能引起观众更高层次的情感的回响和审美的愉悦。舞美背景与杂技内容的割裂更加让观众无法进入专注的观赏体验。杂技仅仅是人体复杂技巧的展示么?未必。2008年奥运会期间,中国杂技团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了一台“情境杂技”《一品三绝》,将各类技巧的展示融入到情境中去,将舞台手段和人体彩绘、表演等技艺融合在一起,是将杂技观赏上升到“观剧”层面上一次非常难得的尝试。2010年春晚推出了许多情节单调、内容贫乏的小品,如果实在不能在内容上加以突破,为什么不能在表现手段上加以拓展?比如用杂技和小品相结合?至少会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不论从创新还是尊重传统的角度来衡量,戏曲节目《红楼赞花》都是一个只能用“乱糟糟”来形容的节目。导演对于中国传统戏曲的认识和编排方式完全停留在“堆砌”的层面,各种唱腔之间、唱腔与表现内容之间毫无关联。传统戏曲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并非没有人在做。从白先勇对《牡丹亭》的整理重排,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对越剧的革新尝试,还有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在古老传统戏曲艺术在当代复兴重现方面的努力,但这些业界的动态,在春晚的舞台上完全看不到体现。编导只是用处理流行歌曲联唱的方式去处理戏曲,对于传统艺术的传播不但起不到正面积极的影响,反而只能造成观众对于传统戏曲更多片面和刻板的误解。
创新意识和开放心态永远是各种艺术的活力之源。比起往届春晚,2010年的春晚舞美更加气派,包装更加豪华,造价更加高昂。然而华美外衣下,那具身躯正在变得日益麻木冷漠,活泼开放的灵魂渐行渐远。■ 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