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作者:孟静

虎年春晚一共38个节目,语言类的小品和相声共10个,份额上占1/4强,时长上可不止,《捐助》超越了去年《不差钱》的16分钟,长达20分钟,镜头扫到观众席,有个老太太忍不住捂住嘴打了个大哈欠。

今年的语言类节目创造了一个纪录,在除夕的前两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临时撤下了一个通过四审的小品《两毛钱一脚》。观众们不明白了,为什么已经20多年没有和家人共度团圆年的几位演员,今年不正好稍稍歇歇呢?黄宏说了,他从1989年第一次参加春晚,就一次都没落下过。是不是只要买到了春晚这张旧船票,就能周而复始登上这艘破船呢?这话好像也不是事实,有位春晚常客,和黄宏表演风格差不多,最近好几年没上春晚了,原因是有位负责终审的领导一看他就皱眉,领导不笑,彩排现场自然鸦雀无声,效果越差该演员就越紧张越洒狗血,渐渐的没人敢和这位配戏,渐渐的他自己呼啊嚎得累了,终于肯回家吃饺子了。这就是,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审查过不去。

幽默放两旁,利字摆中间0闫妮、殷桃等表演的小品《我心飞翔》

本届春晚最大的特色是关上电视,你不记得自己刚才看过些什么。如果问我最喜欢的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是哪个,我会说:“空缺。不喜欢不喜欢不喜欢,我不喜欢亚克西!”各有各的差,需要慢慢表。

以下按照出场顺序,不计排名。

毫无创意奖:小品《不能让他走》和相声《和谁说相声》,大量重复使用和剧情无关的网络语言、2009年流行语,自以为很好笑,其实早Out一万万光年了。偷菜,潜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雷人,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喜羊羊灰太狼……流行语的特色是:第一个说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学的人是人才,第三四五六七八个学舌的人是蠢才。姜昆很明白他如今的作品远不如从前,并且也敢于调侃自己,但到后面还是不可避免地堕入烂熟的那套东西。冯巩的小品里韩雪的角色对剧情没有任何推动,显然是强行插入的结果。有网友说,这几年春晚小品有四大女子植入:阎学晶、金玉婷、牛莉、韩雪。4位女星充分体现了金越导演的审美观:修长美腿,舌绽春雷。

中规中矩奖:《一句话的事儿》。郭冬临有可能凭其达到他曾经不可逾越的高峰《有事您说话》,这个小品的成功之处就是它的故事框架从网络上搬过来,而不是几句台词。像《手机》一样,这个故事太有普遍性,反而看不出抄袭痕迹,我在生活中就见过一模一样的例子,不同的只是丈夫的男闺蜜一律帮忙打掩护,女闺蜜一律说实话。马未都说:“春晚证实了网络和短信的胜利,不付酬的春晚当然敌不过全国人民的智慧。”那些不上网、不发段子的群众是占据春晚收视的大多数人,为什么没人考虑一下他们听到这些流行语时的茫然?

打酱油奖:《美丽的尴尬》。同为吼派代表,牛莉好歹还贡献了一件普拉达大衣,金玉婷只留下了鬼见愁的笑声。黄宏能不能改改他的模式:一上来念段打油诗,然后等待观众礼节性的掌声。这个节目能上的原因除了体现春晚对老演员的体恤,更重要的是,没有其他节目填补那十几分钟的空,更更重要的是,把已经毙掉的金玉婷又塞回来,使她这样为春晚而生的演员上谈话节目时又有话题可聊了。

哭笑不得奖:《我心飞翔》。部队是小品每年必须要体现的话题,继歇斯底里的《军嫂上岛》后,又出现了一个体现部队文艺工作者哭功的作品,殷桃的眼线液非常防水,那么大颗眼泪妆都没有花。我们的军队应该是有严肃也有活泼的,不应该泡在一片泪海中吧?不知从何时起,春晚用一些极其古怪的煽情手段,小保姆、军嫂、自强不息的残疾人都是道具,在倪萍时代,她声泪俱下地讲一段故事,搞得大伙过节的时候都不痛快。不是说那些苦人该被忘记,只是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怜悯的表现形式?凭什么人家就不能乐观积极向上?这几年哭天抹泪又死灰复燃了,值得警惕。

鲁花赞助奖:《五十块钱》。据说它代表了南方小品,武汉演员的节目,与那些“老钉子户”比,这些演员的好处是没有嚎叫,整个小品在一个比较正常的音量和语速中演完了,但也没有出彩之处,整体水平和“综艺大观”相仿。比较醒目的是演员的鲁花牌围裙,稍逊赵大叔的“搜狐刨根问底拦不住”和“国窖1573”,不让刘谦的汇源果汁。

没有笑点奖:《家有毕业生》。除了“土豆”,全篇没有一句能让人记住的话,观众连礼节性的笑声都免了。现在春晚的观众很有志气,无论领掌的怎么卖力气,该不笑就是不笑,绝不贡献违心的掌声。前年蔡明、郭达的《梦幻家园》非常不错,虽然那句“为什么呢?”有模仿小沈阳的嫌疑,但整个小品结构完整,紧贴现实,嵌入的歌舞也很自然,可是今年,他们怎么好意思端出这么粗糙的菜呢?是不是看见大家都挺好意思的。

全是旧酒奖:《大话捧逗》。事先反复宣传表演者身为“80后”,算一算,1980年的今年也30岁了,当年赵本山打响春晚第一枪时也不过30岁,怎么没炫耀他大器早成?没看过这对“80后”的其他作品,反正这个比当年的《相亲》效果差太多了。戏仿琼瑶剧、武侠剧和大长今(不知为什么改成完全不贴题的宫廷剧)是很老的套路了,关键唐僧式的重复台词也不怎么逗啊!唯一亮点是逗哏的是女演员,小品有宋丹丹,相声从没出过一位女明星。范伟说过:“上到卓别林,下到我们这些,但是你看女的古今中外没有一位喜剧大师。喜剧都要对人进行善意的嘲弄,你对女人嘲弄什么啊,尊敬还尊敬不过来呢。”如果逗哏的贾玲能做一个敢于自嘲的女人,倒还有戏。

注水猪肉奖:《超级大卖场》。看了介绍才知道,这两位演员近几年是春晚常客,但我一点印象也没有,零点过后是垃圾段,可好歹也是一段完整的时间,比那些夹塞进联唱的民歌手幸运多了。今年相声只剩下了两段,完全属于清蒸鱼上的葱花,有没有它都是菜。回想过去的辉煌,俯看今朝的凄惨,展望未来的悲哀,如果没有像样的作品,相声不一定非要作为濒危物种保留在春晚上。如果哪一天敢把郭德纲的《我要上春晚》录用,春晚就真正突破瓶颈了。

怒其不争奖:《捐助》。以甩掉第二名6倍的差额高票当选最烂节目奖,《捐助》的教训很显然:在广告中插播小品,张朝阳到底给了多少钱,连讲12次也太有商业道德了;国窖1573接近600块钱,不是贫困母亲该备的礼物……但它当选最差是不符合事实的,也许大部分观众只看了这个小品,或者只记得这个小品,赵本山就成了愤怒的靶子。赵本山再差,也是与过往的他纵向相比的差,而不是在与同场同行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把宝押在他一人身上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以他的旧作为例,《三鞭子》、《钟点工》、《拜年》、《送水工》……现场反响并不比《捐助》更热烈,为什么批评声浪没有这样汹涌呢?无非是赵被架到了神坛上,人们已经容不得他一点点失误,观众更多的怨气来自于他肆无忌惮地植入广告,但想想《丑女无敌》,想想《非诚勿扰》,赵本山赚的那点口水钱也并不比他人过分很多。以后春晚大史记里,他又添了一笔:软广告第一人。

回到作品,每年他都有两个备选,辽宁台启用的那个永远比央视的尖锐有力量,今年的《就差钱》谈不上有什么主题,但何庆魁抓住了农民的狡黠智慧。小沈阳、程野讲娱乐圈怪现状的《疯狂粉丝团》比赵本山准备的作品更好,不知为什么没有进入央视,是怕赵家班力量过大还是赵本人的意思,不得而知。

马未都评论,赵本山的那套磕大家太熟悉,但他也说,《捐助》是唯一没有借助民间流行语的作品。从原创角度上讲,赵本山还在带领流行文化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有个小故事暴露了赵本山也是语言类节目目前最致命的缺陷:《不差钱》和《捐助》的编剧尹琪是个“80后”,某天他想把改好的剧本送给赵过目,但北京刘老根大舞台的保安不认识他,他又无法联系到赵本山,只好在外面乱逛。

赵本山常说他的源泉来自民间,他的作品不乏演员,不乏观众,不乏土壤,缺的是好作者。常用作者没有办法找到他,晋见他像面圣一样困难。春晚本来就对小品创作采取低稿酬、不尊重态度相待,明星和作者吃的盒饭都分等级。一些明星把作者搞成门客式豢养,这不是健康有序的方式,靠的是江湖义气,好作者纷纷流失去写电视剧。包括赵本山自己早年的作者,现在还跟着他的寥寥无几。《卖拐》系列的作者宫凯波一听写小品就大摇其头,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 春晚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