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功德肉饼

作者:鲁伊

功德林:功德肉饼0( 功德林热菜 厨师白俊兰 )

北京功德林与上海功德林,名相如,实不相如。追根究底,1984年,北京旅游局采取技术引进的方式,从创始于1922年的上海素菜老店功德林聘请了一批老技师,在其基础上仿照建造了北京功德林。“虽然做的都是佛门素食,但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口味差异,导致菜式上不断调整,这么多年累积而成,两家的菜单和出品,早已大不一样,”北京功德林素菜饭庄经理李建安说。

有些变化微妙的隐藏在菜式之后。比如同样是一道招牌菜清炒蟹粉,能让胡萝卜和土豆两种最简单的素食原料呈现逼真蟹味,最关键的就是醋。“南派的做法,用镇江醋,酸口差,但甜味重。可是南甜北咸,北方人通常不喜欢菜那么甜。所以就要撤甜,改用山西的米醋或熏醋。”

有些变化,则大刀阔斧,大开大阖,比如这道功德肉饼,便是完全在老北京肉饼的基础上变化而来,那就遍寻南派素食馆子,也难觅其踪。

按北京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何之绂的观点,所谓北方人口重,好油腻,南方人口轻,喜清淡,其实与地域和气候密不可分。“北方天气寒冷,以前物质没那么丰富,到了冬天,不吃点油大的东西,就是不抗冻”。肉饼便于携带,二次加热容易,口味浓香,热量又足够,是以大受欢迎,沿袭遂成地方风味。而功德林之所以想到开发素肉饼,还有另一层原因:“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吃素菜,有时虽然吃得不少,但一出去,马上就又觉得饿了,不管饱,所以要从主食上找补,不能只是米饭面条,”李建安说。从生理学的角度,烙饼是油脂与碳水化合物结合,可以延缓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从而在较长的时间里都维持饱腹感。

老北京肉饼的风味,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一是葱香,二是肉香,三是面香。为了让肉馅鲜美多汁,肥肉和瘦肉的比例至少要到三七,甚至是五五。饼皮的酥脆,有时也需借助和面时加入猪油。但在功德林,这三桩却是大难题。

功德林:功德肉饼1

“所谓佛家净素,和一般的素食馆子还不是一个概念,”李建安说,“不仅不能用鸡、鸭、鱼、肉、蛋这大五荤,连葱、姜、蒜、韭、蕖这小五荤也不能沾。”不能用葱而要有葱香,不能用肉而要有肉味,不能用荤油而要够酥脆,所凭借的,完全是厨师对有限的几种调味料相互之间微妙搭配的把握,以及对各种因素的斤斤计较—甚至连和面时的季节、室温、水温,都要考虑在内。

用来仿肉馅的主要原料是大豆蛋白、香菇、猴头菇和口蘑。用料要极精,才能模拟出肉特有的鲜味。而要在质感上接近肉馅,也大有文章。也曾试过用大豆蛋白入馅,但总觉发散,不如肉来的紧实有劲。功德林的厨房热菜主管于迎军说,关键之一是大豆蛋白泡发的时间要足够长,其二是长时间的炒制。“大豆蛋白开始时发散,但炒的火候到了,就会变软起黏性,”于迎军道。在后厨,一大锅仿肉馅,往往要翻炒几个小时,中间不断加水,直到最后铲起时几乎可以拉出丝来,方才算好。

炒好的馅,调味—“盐、糖、料酒、生抽、老抽,助味的关键是自己磨的胡椒粉”—摊到擀得的饼皮上—“要比包子的面稍软,但又不能黏手,和到最后少加一点色拉油”—上面再盖一层饼皮,沿边捏好。正纳闷边缘并不像上菜时见到的那样圆整,于迎军一笑,“这太简单了,拿个圆模子把多余的边切掉,不就成了?!”■

厨室机密

素菜调味,糖一定要下足,否则口味便会过于淡薄。但炒菜的时候糖不能放得太早,容易“粑”锅。(文 / 鲁伊) 肉饼功德功德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