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市中餐厅:牛骨髓小笼包
作者:何潇( 牛市中餐厅厨师长
陆铭
)
“牛市”不是“牛的集市”,但一切都与“牛”相关。餐厅所在的1933老厂房,过去是上海著名的牲口屠宰场,现被改建成吃喝玩乐之所。店主人说,借着1933与牛的渊源,讨个好彩头,就取名叫“牛市”,希望来此的客人也能遇牛市赚翻。既叫牛市,菜单上少不了“牛馔”:滑烤牛肋骨、茉莉花茶牛舌、牛肉葱油饼拌特浓牛茶、红酒慢炖牛脸肉……小笼包也绕着“牛”转,是为“牛骨髓小笼包”。之所以是牛骨髓而不是牛肉,是因为“牛肉小笼包实在太一般了”。
“南方人更喜欢这个点心,北方人觉得它小,一口、两口就没了,他们喜欢实在的。”陆铭是牛市中餐厅的厨师长,上海人,做厨师已经17年了。“相比起来,上海人比较喜欢鲜,无锡人就喜欢甜。牛骨髓很鲜,所以他们也会喜欢。”
不论拿什么原料做馅,小笼包总归还是小笼包。“好的小笼包当然是皮薄、馅多、汤水多。”一只小笼包重25克,馅19克,皮6克。馅料有讲究,皮也要做得好。“皮要擀得平,褶要打得均,这些都得靠师傅的经验。”当天的小笼包当天擀面做皮,依然要注意“不要太早”。“最好是现包现蒸,包太早了皮会硬,口感不好,行家一口就能吃出来。”怎样才算得上“薄皮”呢?“刚蒸出来的时候,用筷子夹住包子褶的那部分,拎起来,感觉汤水要滴出来,却又不破,透过皮隐约还能看到馅。”
作为这道点心精华的牛骨髓,来自特别的供货商。这个东西市场上比较少见,供应商也少。“我们要求的是整块牛骨髓,差不多是小拇指这么粗,一块一块塞在汤包里。”不但不好买,而且也不好放。牛骨髓属于内脏一类的食材,要特别注意新鲜度。比较好的方法是,“炒熟了放进冰箱里,生的更容易坏。”
牛骨髓虽然鲜,却也腥。“去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去除这恼人的味道,陆师傅的秘诀是一个字:“炒”。拿胡椒粉、姜、葱跟牛骨髓一起小火炒,炒到表面有颜色。“大概15分钟左右,有点小小的香味,表面一点点黄。你在小笼包里看到的是白色的,这是因为蒸出来跟汤水融和的关系。”炒好以后,切成3到4厘米的小段,再填塞进小笼包里。“注意不要破坏牛骨髓的造型,弄碎了就不好看了。”
小笼包要蒸得好,首先是蒸器要好。陆师傅的建议是,不要用新式的蒸箱,这种蒸箱容易滴水,会破坏小笼包的形状。应该挑那种传统的竹屉来蒸,小笼包的形状会保持得比较好。“小笼包是个传统的点心,传统的东西就要用传统的做法。”
蒸的时候火要大,时间不宜长,“最多4分钟”。蒸的时间短,皮不容易破,时间过长了,小笼包就会摊软。“判断小笼包是否可以出炉,一个是看时间。拿手碰一下表面,能感到汤水已经化掉了,但皮很紧实,不松垮。”小笼包蒸得好不好,可以从外观看出来:“一只好的小笼包,是皮将破而未破的那种,鼓鼓囊囊的,能感到汁水快要滴出来。”
人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也吃不了热小笼。刚出炉的小笼包香气诱人,却不好招惹,一个不小心,舌头就会被滚烫的汤汁袭击得失去知觉。品尝一只好小笼,要有温柔的姿态:“慢慢提起来,不要提太快;轻轻咬一口,不要咬太大;慢慢把汤汁吸出来——若是喜欢,加一碟香醋。”■(文/何潇 图/张敏)
厨室机密
牛骨髓有一些腥味。因此,“去腥味”是最重要的一步。蒸的时候,选择传统的竹屉会比新式的蒸笼更好。(文 / 何潇) 美食中餐厅牛市牛骨髓小笼包骨髓